搜索
 

贵州:提升绿色生产力 促进农村产业革命

2020年12月24日 10阅读 来源:贵州日报

惠水县三都镇百鸟村养鸭示范基地。张兴涛 摄

摘要:刚刚闭幕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指出,要全力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农村产业革命承载着贵州高质量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过去五年全省落实大生态战略行动夯实了贵州生态禀赋比较优势。林毅夫教授指出,产业结构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八要素”就是贵州农村要素禀赋结构的一场革命。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应坚持以大生态战略行动提升贵州绿色生产力,全力促进农村产业革命,为脱贫攻坚夯实经济基础。

深化改革全力提升贵州绿色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态作为一种生产力,是生态系统本身所具有的物质生产能力。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绿色生产力支撑着人类社会发展,但是“富饶的贫困”难以发挥绿色生产力价值,粗放式发展却有伤害着绿色生产力。深化改革则是全面提升贵州绿色生产力之关键。

贵州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之一,牢记“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重大制度成果”的职责使命,实施100多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积极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省、国家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建立全国首个“绿色金融”保险服务创新实验室,环保公益诉讼、生态损害赔偿等多项试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连续五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上山植树造林,将每年6月18日确定为“贵州生态日”,举办10届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全省3337条河流共设五级河长22755名,实现所有河流、湖泊、水库河长制全覆盖。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年时间搬迁188万人,大规模人口从生态脆弱的深山区、石山区迁入城镇,大大减轻了迁出地生态环境承载压力,修复和增强了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全省上下通过坚持不懈强化生态环境建设,2018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7%,全省中心城市和县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以上,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0%。一系列重大深化改革和大生态战略行动提升了贵州生态禀赋,为贵州农村产业革命奠定了坚实的生产力基础。

实践逻辑检验了贵州农村产业革命科学性

路径依赖是产业升级的宿敌。传统观念和作风则是破解产业路径依赖拦路虎。唯有创新和深化改革的实践才是破除路径依赖、传统观念和作风的核心力量。贵州农村产业革命是一场实践,是一场发现农村产业革命规律,并进一步有效推动农村产业革命深化的实践。

绿色生产力和山地特征决定了特色农业是农村产业革命的发展方向。贵州在全省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大幅调减低效玉米种植面积,大力发展茶叶、中药材、精品水果等生态高效特色产业,2018年调减玉米785万亩,新增生态高效经济作物666万亩,带动45.53万户160.84万贫困人口户均增收8296元,既保护了生态,又促进了贫困户脱贫和农民增收。贵州森林面积有1.5亿亩,积极发展林下石斛、林下食用菌、林下竹笋、林下中药材、林下天麻、林下养鸡等产业,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为山区百姓脱贫闯出新路。为更好地推进贵州农村产业革命,破除发展中的机制体制障碍,2019年贵州省出台《省委省政府领导领衔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工作制度》,决定成立12个领导小组,各由一位省领导任组长领衔,构建“一个重点产业、一个工作专班、一个技术团队”工作机制,推进茶叶、食用菌、蔬菜、生态畜牧业、石斛、水果、竹、中药材、刺梨、生态渔业、油茶、辣椒12个重点特色产业。

贵州各地基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多彩实践丰富了农村产业革命科学内涵。在盘州市舍烹村通过“三变改革”集聚闲置生态资源,实现了从打工经济、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融合发展,通过联村党委构建八村合一的合作社,实现了发展红利共享革命。在湄潭县金花村抓住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肩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试验责任,以生态禀赋为基础,组建农村产业革命“突击队”,实现了茶文旅一体化的产业转型升级。在开阳县龙关村立足生态,形成“山顶中茶叶、山腰种果树、山脚种蔬菜”立体产业格局,创造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态禀赋结构差异的海拔经济,同时通过“三改一留+互联网红利分配”实现闲置农房和自留地整合,走出一条“生态立体农业+民族文化+民宿”多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革命之路。

贵州凝心聚气的生态实践促进生态禀赋结构优势升级,增强了绿色生产力。贵州各级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历史担当,实现了一场农村产业革命之作风革命。全省各级政府因势利导的产业政策这一支点,有力撬动了农村产业革命爆发。全省各地基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产业革命实践证明了贵州农村产业革命之发展方式之革命。贵州农村产业革命从实践逻辑回答了农村产业革命科学性。这一伟大的实践逻辑又为贵州农村产业革命理论创新创造了发展的源泉,更加有效指导未来农村产业革命。

科技、人才与绿色生产力叠加催生新一轮农村产业革命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高质量的农村产业革命需要生态、人才和科技三种生产力的叠加,真正实现贵州集约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

必须保持绿色生产力的优势地位。农业是一个生命的生产过程,土壤生态则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贵州绿色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绿色生产力已经为贵州必须充分把握的优势,必须保持大生态战略的比较优势。

必须强化科技第一生产力的核心地位。在全省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已经在农村产业革命中充分体现。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技术也在不断融合到农村产业革命中,改变农村产业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交易方式,极大提升山地特色农业发展成效。

必须夯实人才生产力的基础性地位。人才融入农村产业革命是创新发展的基础。第一资源的人才是第一动力创新的基础。脱贫攻坚大批驻村干部、第一书记,为农村产业革命注入了创新的第一资源。

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及乡村振兴需要把“科技、人才与绿色”三大生产力叠加在农村产业革命的全领域、全过程,夯实产业革命的生产力。必须深化改革,构建有效体制机制,实现“科技、人才、绿色”三大生产力有效融入农村产业革命,实现贵州农村产业革命的裂变。(熊德斌)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