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农业要强 农村要美 农民要富
今年南昌“三农”工作这么干
◆全市粮食生产稳定在43亿斤;
◆完成8200名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
◆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2.93万座;
◆各类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100个,其中市级示范联合体40个左右,省级示范联合体10个左右;
◆实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2200亿元;
……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2月27日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暨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动员会,再次吹响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号角。从山村到乡镇,从田间到地头,南昌乡野志气满溢、蓄势待发。
今年,南昌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总方针,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力争全市粮食生产稳定在43亿斤,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
坚决打赢农村脱贫攻坚战
“坚定不移地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市将坚持“输血”“造血”双管齐下,一鼓作气,尽锐出战,不折不扣完成2019年8200名贫困人口脱贫、已退出贫困村和已脱贫贫困人口巩固提升的任务目标。深入推进精准帮扶“十大行动”,精准落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保障扶贫等措施。
同时,我市将提升“两业”扶贫成效。结合南昌市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贫困人口劳动能力,全面推行产业扶贫“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建成一片高标准农田、兴建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完善一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一个电商服务平台”的“五个一”模式,解决扶贫产业产销脱节、风险保障不足等问题,推进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和特色产业深度发展,强化产业扶贫带贫益贫组织合作和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高质量推进新农村村庄整治建设
农业要绿,农村要美。今年我市将高质量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开展“三清二改一管护”村庄清洁行动,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2019年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2.93万座,推动厕所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
我市还将高质量推进新农村村庄整治建设,坚持抓铺面与抓提标相结合,继续按照新农村建设三年“扫一遍”行动部署,全面完成年度2000个左右村点“七改三网”整治建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强村庄整治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乡村发展短板。
此外,我市将大力实施“四精”试点建设,重点沿田园综合体、南昌绿谷、高铁和铁路、城市外环、重要水系、重要景区、国省道、旅游专线等周边,大力践行“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理念,积极探索每个乡镇设立施工监理等新机制,高质量打造建设一批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试点线、试点县、试点乡镇、试点村、试点庭院。2019年,每个农业县区至少完成1条试点线建设,每条线不少于3个试点村庄。
加快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市将高质量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推进“田园综合体”和“一乡一园”建设,坚持把“田园综合体”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平台,总结推广太平九龙溪、石鼻千年古村、黄马凤凰沟等一批基本成型田园综合体经验做法,争取2019年打造出一批质量更高的田园综合体建设示范窗口。同时,扎实推进南昌绿谷建设,继续做大做强做优南昌绿谷,全面提升南昌绿谷品质。依托梅岭山脉、观察水库、溪霞水库等山水资源,高品质打造一批生态景观,着力将南昌绿谷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生态景区。
我市还将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做好农业“引进来”和“走出去”工作,不断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的农业合作;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大力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力争2019年各类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100个,其中市级示范联合体40个左右、省级示范联合体10个左右,联合体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此外,我市将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实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2200亿元。重点推进煌上煌、阳光乳业、林恩茶业、华美食品等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我市农业产业化水平。
打好“乡情牌”吸引各类人才
打好“乡情牌”“乡愁牌”,搭建发挥作用平台,鼓励引导更多在外成功人才、新乡贤返乡支持和参与家乡建设……今年,我市将推进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继续实施青年农场主培育工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工程和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带头人培训工程。
同时,我市将鼓励支持乡村创新创业,完善和落实创新创业政策, 支持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新创业。支持各地依托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及专业市场、农民合作社、农业规模种养基地等各类平台,整合、创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创业创新园区(基地)或星创天地,为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提供高效便捷服务。(记者 林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