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濂溪,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从城区到乡村,无论是项目一线、企业车间,还是建筑工地、沃野田畴,濂溪区广大干群同心抓项目、聚力谋发展的热潮滚滚而来,彰显了该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强劲脉动。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濂溪区积极抗击疫情汛情,统筹推进防疫防汛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区经济发展保持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增强倒计时的紧迫感,提振冲刺跑的精气神……今年全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3%左右。”面对当前严峻形势,濂溪区委一届十次全会提出了新举措和新目标,号召全区上下“跳起来摘桃子”,干出加速度,拼出精气神,奋力谱写新时代濂溪改革发展新篇章。
竭尽全力 抓项目攻工业
濂溪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品质为上”的理念,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提速年”“营商环境优化年”活动,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培育产业集群,优化营商环境,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今年以来,该区先后引进投资30亿元的超创科技产业园、21.6亿元的伞面布智能化生产改造、20.8亿元的诺贝尔(二期)等重大项目9个,联合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引进中移在线中部云服务基地、华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项目6个,超额完成“5020”项目签约任务。项目建设扎实推进,赛得利一期B线、权志智能影像传感器产品开发与应用等项目竣工投产,新产业综合体(一期)等项目全面竣工。
同时,该区按照“天天抓项目、月月上项目、年年成项目”的目标要求,着力在做大总量、做优质量、做强平台上下功夫。继续招引大项目,培育大企业,打造大产业,加快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赶超倍增行动;积极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全力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擦亮“省级产业园”金字招牌,有效推进生态园区、智慧园区建设,着力推动硬件和软件“双提升”。
精准发力 抓城建重管理
今年既是“三城同创”决胜之年,也是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关键之年。濂溪区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全面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三城同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创新推行城乡综合执法和巡查保洁一体化改革,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在第二轮实地测评中位居全市第一。
下一步,该区将继续内外兼修,持续提升城市品位。做好精致建设文章。深入开展城市“功能修补”“生态修复”等行动,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着力把城区框架拓展至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加快打造一座生态新城。做好精细管理文章。扎实做好“三城同创”工作,坚决打好背街小巷、物管小区、养犬管理、市容顽疾、交通陋习综合整治等“五大攻坚战”。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扎实推进97个居民小区智能安防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数字化、智慧化管理水平。做好精美呈现文章。坚持以产兴城、以产聚人,加速推进庐林溪谷、中辉学府等地产项目建设,积极扶持商业综合体多元化、差异化发展,巩固提升城市活力。全力推动现代服务业扬优升级,主动融入区域航运中心建设,进一步促进产业和消费“双提升”。
持续加力 抓统筹惠民生
濂溪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以来,该区扎实做好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工作,完成城镇新增就业3658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152人,启动了区人民医院、城东医院等项目建设,南山学校改扩建、区第三小学、新港镇中心小学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扎实推进棚改扫尾“清零”,八里坡二期、浔南等安置小区快速推进。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各类整改,“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合作社发展至48家,实施扶贫项目47个。
给力民生,铺就百姓幸福路。下一步,该区将突出特色推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沿江濒湖环山近城的区位优势,全力推动农业“接二连三”,重点发展“两茶一苗”等特色农业和观光农业。大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重点围绕“山上做明珠、山下串珍珠”做文章,全力构建环庐山、沿长江、沿鄱阳湖的“一圈两带”全域旅游格局,实现“一乡一旅游点、一乡一珍珠”目标,以实际行动推动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李坚 特约记者 邹平飞 九江报业融媒记者 汪良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