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滚滚,浊浪滔天。受近期持续强降雨和上游来水共同影响,长江、鄱阳湖水位猛涨。
20.51米、21.98米、22.81米。
四级、三级、二级、一级。
“生命至上,坚决打赢防汛抗洪抢险救灾这场硬仗。”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濂溪区委、区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理念,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破浪逆行,昼夜奋战,全力以赴投入到防汛救灾、保卫家园的战斗中,用忠诚担当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铜墙铁壁”。
沉着应对 靠前指挥
汛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面对长江和鄱阳湖高水位超警的严峻形势,濂溪区把防汛抗灾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重大任务,从7月6日16时至10日13时,短短四天,将防汛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I级。
面对洪水肆虐,濂溪区主要领导身先士卒,不分昼夜,一线指挥,科学调度,并多次主持召开动员部署会、紧急调度会、防汛会商会等,全面部署防汛救灾工作,要求全区上下坚持战时思维、战时标准、战时状态、战时纪律,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全面抓好防汛抗洪抢险工作,濂溪区建立了统一指挥、高位推进、技术指导等多项机制,成立了指挥协调组、抢险救援组、专家指导组、灾评救助组、督查检查组、宣传报道组、综合保障组,高位统筹、严密组织、明确分工,为打赢汛情阻击战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到抗洪抢险一线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区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分片驻扎各乡镇防汛一线,指导当地防汛抗洪。区水利部门派出24名技术人员分成4个组,奔赴各自挂点堤段提供险情处置技术指导。全区76个区直和驻区单位以及镇、村三级共2000多名党员干部日夜奋战在抗洪一线,24小时不间断开展巡堤查险,确保及时发现险情、及时报告险情、及时处置险情。随着响应级别的不断提高,为了更有力地调度指挥当前防汛工作,濂溪区还及时将防汛指挥机构前移,在长江和鄱阳湖交汇处的新港镇设立抗洪抢险前线指挥部,及时会商汛情,精准研析水势,科学制定防范和应对措施,奋力夺取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胜利。
鏖战洪魔 共护家园
手拿铁锹、臂戴袖章、脚穿套靴,这是巡堤人员的标配。自上堤防汛以来,濂溪区把巡堤查险、排查隐患作为防汛的第一道关口,广大党员干部克服暴雨雷电、高温日晒、蚊虫叮咬等户外值守的恶劣条件,日夜坚守在大堤上,认真细致巡堤查险,不分昼夜轮班值守,将发现的一个个险情科学有效地化解在萌芽中。
“是指挥部吗?我在济益堤脚下发现了好几处泡泉,请速派人处置。”7月15日上午8时30分,新港镇江矶村党支部书记陈义炉在巡堤查险时,发现济益堤4+600位置堤脚外猪婆凼处发现了管涌,不断有浑水往外冒。情况紧急,他没加思索就立即拿起手机向指挥部报告。
险情就是命令,抢险就是责任。闻讯后,驻堤水利技术人员立即赶往现场查看,发现出水点多、出水量大、水色浑浊,确认该处为管涌群险情,并提出采取抢筑反滤围井的方式进行处置。濂溪区防指立即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抢险,并请求驰援濂溪区防汛抢险的71集团军“王杰部队”和“抗洪抢险模范”周丽平生前所在部队支援。接到任务后,部队官兵立刻集结,火速赶往险情点开展抢险。大家与时间赛跑,装砂石、运沙袋、筑围井,汗水、泥水湿透全身。在抢险现场,由于出水点较多,且部分出水点在排水涵管内,给抢险造成了很大难度。大家在狭小的涵管内,克服呼吸不畅的困难,不畏艰险,轮流下水钻入涵管内进行抢险。经过近2个小时的连续奋战,管涌群险情基本得到控制,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保卫家园,谁都不是旁观者。在防汛救灾“大考”面前,大家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共同汇聚起战胜洪水的磅礴力量。他们中,有主动请缨上一线的退休“老水利”,有彰显青春担当的“志愿红”,有“洪水不退,我不离堤”的“父子兵”,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娘子军”,还有舍小家顾大家的“夫妻档”……他们用坚守奉献的力量,共同守护着自己的家园。
党员先锋 向险而行
在防汛抗洪的主战场,党组织是战斗在最前沿的坚强堡垒,党员是冲在第一线的先锋表率。面对洪魔,濂溪区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牢记初心使命,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带给群众。
7月10日上午10时25分,巡堤人员在济益公堤排水明渠旁发现一处大泡泉,大量浑水往外冒,情况危急。接到通知后,濂溪区水利局工程师王金球三步并作两步赶往现场。由于多天持续的强降雨和长江水位猛涨,排水明渠已被积水完全淹没,从表面观察,泡泉的具体位置和大小无法确定,怎么办?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了。见此情况,王金球一边叫人联系抢险队员和抢险物料,一边跳入齐腰深的积水中,手脚并用仔细查探。“泡泉直径有25厘米左右,水压很大,夹带泥沙。”王金球比划着说,“现在抓紧抢筑反滤围井,尽快把水压分散,把泥沙护住。”有着35年党龄、39年水利工作经验的他果断提出抢险方案。随后他与火速赶来的50多名抢险队员们一起,用编织袋装碎石打了一米多高的围井,再分别填筑60厘米高砂石层和40厘米碎石层,经过2个多小时的奋战,反滤围井抢筑完成,险情成功排除。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越是危急,党员干部越是向险而行,成为一个个勇敢的逆行者。7月11日晚8点时分,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位于长江和鄱阳湖交汇处的杨家场村村民需要紧急转移。新港镇党员干部冒雨挨家挨户敲门、劝导、搬运……第一时间转移村民1531人,并都得到了妥善安置。“把他们都成功转移了,我们就放心了。”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洪流中,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用无畏的实际行动,构筑风雨冲不破的生命堤坝,成为群众最坚定的“主心骨”。大堤上,一面面高高飘扬的党旗,成为防汛抗灾一线最靓丽、最温暖民心的风景。(记者 邹平飞 李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