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出击除黑恶,利剑高悬保民安。今年是实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年为期目标的决胜之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狠抓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各项工作的落实。疫情发生后,全市扫黑除恶战线做到了疫情防控不放松、扫黑除恶不停步,倒排时间节点和目标任务,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
提升政治站位,全面压实责任。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全市上下把专项斗争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今年上半年,市委常委会两次研究部署专项斗争工作;3月14日,市委书记林彬杨专程来到市扫黑办专题调研指导全市扫黑除恶工作;3月20日,全市政法工作会议上,林彬杨书记出席会议并专门部署扫黑除恶工作;6月4日,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工作推进视频会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谢来发出席会议并就扫黑除恶工作提出进一步要求; 特别是在3月24日召开的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视频会上,我市将专项斗争纳入对各县(市、区)高质量发展考评和对市直单位目标管理考评体系,纳入市委专项巡察和党建述职重要内容,充分发挥考评“指挥棒”和巡察利剑作用。通过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全市扫黑除恶战线掀起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的新高潮。
加大打击力度,保持高压态势。今年以来,我市严格按照线索、案件“双清零”要求,全力推进破案攻坚。截至5月底,全市共收集各类涉黑涉恶问题线索7656条,查结7391条,刑事立案1277件;立案侦办涉黑案件20起,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62个、恶势力团伙47个;我市把提高办案质效排在首位,坚持依法惩治,合力推进快诉快判。所有审结案件均在法定审限内审结,做到既不降格处理,也不人为拔高,确保把每一起涉黑涉恶涉伞案件都办成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的铁案。同时,我市把“打伞破网”作为专项斗争的关键环节和纯洁干部队伍的有效举措,既打“硬保护”,又打“软保护”。其中,分别对3名县区党委书记进行约谈,对5个后进县区纪委监委及5名县区纪委书记点名批评。
建立长效机制,提升治理水平。今年以来,我市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狠抓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紧盯地方和部门“两个责任”,抓牢行业监管和农村地区“两个重点”,抓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两法衔接”,在全省率先制订出台“四书一函两办”工作办法,紧扣“10+5+N”重点行业,组织全市行业主管部门对各自管辖范围内涉黑涉恶问题进行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并进行集中交办、跟踪督办,有效促进了行业监管。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基层是关键一环,我市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专项斗争基础为抓手,对已当选的村“两委”成员进行常态化“回头看”,目前,共审查出不符合条件的村“两委”成员40人,并已全部清理重新配备到位。同时,将全市存在涉黑涉恶问题的9个村列为重点整顿对象,严格落实“一案一整改”要求,打掉一个、整建一个、巩固一个,切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抵御黑恶势力侵蚀能力。
强化领导统筹,推进问题整改。我市把抓好中央、省委督导通报反馈问题整改作为“守初心、担使命”的重要检验,以最大的决心、最严的要求、最实的举措推动整改。针对中央督导组以及省委第二轮集中督导反馈相关问题,按照市委常委会要求,拉单列项、全部认领、彻底整改,已全面整改完成并长期坚持。对中央督导组“回头看”指出的5条个性问题,立行立改、彻底整改、严防反弹,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推动形成标本兼治、抓源治本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格局,以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检验扫黑除恶战线的工作态度、能力、作风。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全力解决政法各单位在警力配备、装备改善、办案经费等方面存在的各类问题。截至3月31日,全市累计安排扫黑除恶专项经费4345余万元,分配上级下达我市扫黑除恶转移支付资金725万元,有力保障了专项斗争扎实开展。(九江报业融媒记者 谢雯)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