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修水县紧紧围绕打造“国家旅游休闲区”“全域旅游示范区”总目标和“一带、三区、四廊道”总体布局,着力打造修河休闲带核心景区,致力于做实全域旅游,做大全业旅游,做强全季旅游,推动“旅游强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做实全域旅游 处处都有好风景
“如今的修水,感觉越来越有玩头、有看头、有说头,几乎每个乡镇都值得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8月24日,记者在宁州水乡无花果种植基地遇到了冷先生。当天,他正与家人前来采摘游玩。冷先生是修水人,在广东省佛山市一所中学从教多年,暑假回老家后,他开车带着一家人到全县各乡镇游玩,黄坳朱砂、黄沙箔竹、太阳升杨梅渡古樟群、马坳黄溪、上衫宫选屋、白岭黄龙山、布甲画湾……置身于故乡的青山绿水,品尝农家乐,“在家乡旅游让我的暑假过得很充实。”
围绕做实全域旅游,该县按照全景化、全覆盖,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思路,坚持在推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以及新农村建设、中心村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方面注重融入多种旅游元素。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位推进、高强度推介,编制《修河旅游区总体规划》《国家旅游休闲区规划》,先后对蝶恋花、宁州水乡、东浒寨二期等旅游专项规划进行评审,确保旅游景区建设高品质、差异化,同时又符合全县总体规划。建立兼职委员制度,兼职委员由发改、财政、交通、国土、规划、建设、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分管领导兼任,经县政府正式任命,依法参与旅游管理工作。启动创建江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分别向省市文旅主管部门递交创建申请报告,对照全域旅游创建要求和标准制定工作方案,成立指挥部,制订责任分工表,召开工作协调会,全力推动全域旅游工作。围绕修河人文历史景区布局,快速推进双井华夏进士村项目,截至目前,进士堂、魁星楼、书院文化展示馆、黄庭坚故居、双井街等一期工程已完成,并已营业。二期工程孝廉文化园设计方案和施工图已完成,二期安置房已完成规划设计,岸顶公路三期已完成施工图设计,预计年底可完工。快速推进陈门五杰故里项目,目前已完成陈宝箴故居修缮及布展、北入口景区项目建设,四觉草堂、义学里、陈氏纪念园、游步道、核心区房屋风貌改造等子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施工,预计10月完工。围绕修河生态山水景区布局,快速推进宁州水乡项目。目前,北入口广场已完成主体,绿化正在进行,铺贴已经开始;风情街完成强夯,正在土建基础施工;市政工程桥梁、道路工程、水系连通隧洞正克服困难进行建设,预计羽岭景区、水街、瀑布公园、百果山庄、水乐园、康养社区等工程年底完工。快速推进仙姑山黄龙宗文化园项目,目前停车场主体已完成,正在配套施工,生态园完成主体,计划近期试开放,禅养院基本完成基础浇筑,文坊街即将强夯。以文旅融合加速核心项目引爆,按照能融尽融原则,加大旅游项目文化元素融入,双井华夏进士村以孝廉文化、科举文化为元素,通过陈展布展和互动演绎,提升景区核心吸引力。陈门五杰故里以三个甲子一世家为主线,以中华国学村、陈家第一屋为建设目标。宁州水乡以修水生活为主题,打造国内首个返朴归真生态大健康体验地,最终建成国家生态文明“江西样版”。
做大全业旅游 产业围着旅游转
围绕茶叶、蚕桑、瓜果等扶贫产业发展和进士文化、国学文化、红色文化等特有传统文化元素,结合秀美乡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做大全业旅游。通过举办2019九江国际名茶名泉博览会修水万人游茶和品茗大会、樱为爱·第二届中国国际山樱花节、“桐为情”修水县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等三场大型旅游推介活动,带动全县景区景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旅游推介活动60余场,腊八节、美食狂欢节、女神节、植树节、风筝节、采风节、古风会、喜乐会、穿越嘉年华、民俗嘉年华、草莓采摘、桑果采摘、葡萄采摘等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层出不穷,营造出特色鲜明的旅游节庆活动氛围,“修水空气都是甜的”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全面推进“旅游+”、“+旅游”,做大全业旅游。以“旅游+工业”,稳步推进修江王酒业创建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区;以“旅游+农业”积极推进九江国家农业科技园等农旅示范项目建设,杭口、何市、大桥等地农业观光、瓜果采摘等旅游业态正在兴起;以“旅游+林业”推进布甲太阳山等森林旅游景区建设;以“旅游+水利”完成修河码头建设,目前正在着手启动修河游;以“旅游+交通”建好柯龙沿线观景平台;以“旅游+教育”推出研学旅行;以“旅游+新农村建设”重点打造东津蚕桑小镇、长潭禅音小村、大桥奇趣田园等乡村旅游点;以“旅游+脱贫攻坚”在黄沙镇下朗田村实施花臣武寨项目。同时,在城区和集镇建设中,提出将城区当景区、项目当景点来打造的特色城建思路,建成、提升一批城建旅游品牌项目。
做强全季旅游 四季风景美如画
春天到黄龙山、太阳山看杜鹃花,到布甲看樱花,到四都看桃花,到黄沙看桐花;夏天到杨家坪消暑,到修河泛舟,到黄港、渣津、上衫等地赏荷;秋天到东浒寨飞拉达攀岩,到清风寨烧烤,到大洋洲放风筝;冬天到箔竹看雪景,到凤凰山登高,到黄沙和白岭泡温泉……坚持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四季不同景点,让游客领略到不同的季节风情。
按照国家级、省级、市级标准以及地文资源、人文活动、遗址遗迹、水域风光、生物景观、产业观光、旅游商品等类别分级分类,对全县旅游资源进行梳理和管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18年共投入近4亿元,实施1356个新农村建设,打造110余个示范村庄,并重点建设双井华夏进士村、陈门五杰故居、长潭禅音小村、大桥奇趣田野、东津蚕桑特色小镇、汤桥花园里、朱砂古村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点。
带动社会资本开发建设青峰寨、蝶恋花、何市神岭等一批乡村旅游点。全县逐步形成农业观光、瓜果采摘、农耕体验、生态休闲等全域乡村旅游业态。坚持以环境提升促旅游大发展,以旅游发展促环境大提升,紧密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秀美乡村建设,努力推进旅游业与工业、农业、林业、交通、水利等融合发展。去年以来,针对县域旅游资源分布特点,共投入近7亿元,对柯龙线、良山线、修万线等全域旅游交通要道沿线的山、水、林、田、河、房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
依托县旅游发展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先后引进宁州水乡、修河温泉、东浒寨、仙姑山、宁红茶文化园等一大批旅游项目。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建成和在建旅游项目达22个,投资总额约88亿元,全域旅游、全业旅游、全季旅游的旅游业态正在逐步形成。(修水报记者 朱修林)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