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共青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委员、市场监督管理信息中心主任的曾峰,被选派为泽泉乡花园村第一书记4年来,协调解决了连心路、危桥改造、洗衣难等问题,鼓励回乡大学生搞黑斑蛙养殖、培育农产品种植项目、带领贫困户参加省市农产品展销会。疫情发生以来,他主动担负起村民生活物资的采购,组织10余名志愿者成立了“物资采购队”,想方设法筹措1万只口罩、体温计、手套等,解决“燃眉之急”。在企业复工复产中,他先后三批次带领38名村民去园区应聘,解决就业26人,其中贫困户9人。
扶贫不忘扶志
花园村869户3594人中有149个低保户、65户243人贫困户,多为年老体弱、因病致贫家庭。结合花园村的实际情况,曾峰认为,脱贫攻坚关键在“两业”,一是解决就业,就解决了稳定收入,二是发展产业,为农村弱小劳动力提供就业平台。
在村集体产业收益上,曾峰尽量让弱势劳动力参与务工。“发展产业目的就是为了老百姓增收,激发他们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才是主旨。扶贫工作面对的是一帮弱势群体,打开他们的思想禁锢非常重要,从经济上救助之外,还要让他们更加主动,从‘要我脱贫’变‘我要脱贫’。”曾峰说。
花园村有一贫困户况菊梅母子,由于本人懒惰喜欢打麻将,儿子患有间接性精神病,两人一直靠低保生活。去年,况菊梅儿子有了打工的想法,于是曾峰帮助他到花园村黑斑蛙基地务工,一个月有3000多元收入。曾峰还两次带残疾家庭肖盛元的儿子儿媳去共青园区企业应聘,最后成功在腾祥科技公司务工,目前两人月收入达到万元。
产业扶贫稳收入
曾峰深知要解决老百姓贫困问题,努力发展产业扶贫,稳定老百姓收入才是基础。他始终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重要工作紧抓不放,牵头建立了黑斑蛙养殖示范基地,逐步形成集技术指导、种蛙培育、统一销售的综合性养殖体系。带动贫困户30户参与入社,年人均分红1000余元,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6人,带动邻村农户养殖100亩。目前,黑斑蛙已远销浙江、福建等地,供不应求,亩产净利润超1.5万元。
立足当地老百姓普遍种植红薯等资源优势,他着手培育发展农产品产业,成立玉泽园农产品种植合作社、佳园家庭农场,采取农民种,合作社保底收购方式,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同时注册了商标,建立了农产品食品加工厂,其中红薯淀粉、红薯干、糯米粉、干笋、干菜、菜籽油等产品多次代表共青农产品参加了省、市及都昌、湖口农产品展销会。
针对老百姓种植养殖农副产品销售难问题,曾峰主动牵头整合全乡各级农庄、合作社农产品,成立了泽泉乡农产品消费扶贫代购代销生活馆。今年,他又发动村“两委”干部一边抓“两委”工作一边抓生产。再次从百姓手中流转农田48亩,种植特色水稻“中华竹稻”40亩,种植中草药葛根8亩。他带领村干部和贫困户共同耕作,由贫困户负责日常维护,带动贫困户务工10人,预计今年村集体收入将增加10万余元。
解群众燃眉之急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泽泉乡长塘村确诊1例病例,整村实行全封闭管控。曾峰第一时间与乡政府联系,主动担负起为全村村民采购生活物资的任务。他组织10余名志愿者成立了泽泉乡物资采购队,通过微信群统计每日采购数量,分户采购,集中配送到村里。得知泽泉乡防疫防护物资十分紧缺时,他主动与外地防疫防护物资生产厂家联系,筹措到10000只口罩以及一批体温计、手套等,解决“燃眉之急”。
在企业复工复产中,他主动与园区企业联系,先后三批次开车接送38名村民去园区企业应聘,解决村民就业26人,其中有9名贫困户。为帮助贫困户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他当起了“微商推销员”“带货书记”,利用微信发布信息,两天时间就帮助贫困户卖掉270只土鸡和500个鸡蛋,成为百姓心里名副其实的“第一书记”。(九江报业融媒记者 商乐)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