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20”项目是指国家级开发区每年至少引进一个投资超50亿元的产业项目、省级开发区每年至少引进一个投资超20亿元的产业项目。今年是全省“项目建设提速年”,为快速推动重大产业项目签约落户开工,我市今年开展了“5020”项目攻坚行动。为扎实推进“5020”项目攻坚行动,市委、市政府年初就出台了《九江市“5020”项目攻坚行动方案》,确定了年度目标,明确了时间节点,制订了具体措施。根据方案要求,2019年签约的“5020”项目,需在2020年4月份全面开工;2020年全市各县(市、区)上报的“5020”项目,需在6月底前实现全部签约,确保年底实现全面开工。
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要扭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5020”项目就是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加速器”。截至6月30日,全市完成新签约“5020”项目18个,投资总额514亿元。今年的“5020”项目中,九江经开区、共青城市、永修县、德安县、柴桑区等5个县(市、区)新开工项目6个。2019年“5020”项目,已复工项目14个,受疫情影响1个项目已终止,1个项目计划在下半年复工。
今年上半年,共青城市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两手抓、两手硬”的原则,推动重大项目签约、开工“两不误”。总投资50亿元的海云智能制造项目,由天津大海云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其中一期项目总投资10亿元,租赁共青城高新制造产业园约2万平方米厂房,用于建设智能车总装车间、智能联网汽车创新中心、自动驾驶技术中心、实验中心、展示中心等。计划2020年12月前完成设备安装调试,2021年5月前正式投产。 在项目签约后,共青城市充分发挥好项目代办中心的作用,安排专人为企业制订项目代办计划,根据代办手续需要,帮助企业完成了企业注册、银行开户、公章刊刻等审批业务,极大地节约了企业开设时间。目前,项目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
“5020”项目的签约落地开工,充分发挥了重大项目建设在扩大有效投资的中坚力量作用,最大限度降低了疫情对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为实现“六稳”“六保”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个别地方的项目引进工作还存在不足,截至6月底,全市只有庐山西海管委会未完成新签约“5020”项目任务。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庐山西海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旅游业受到了重大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商的信心。下一步,将充分利用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进一步丰富景区业态,提升景区的招引力,力争“5020”项目在景区落户,确保进一步提升庐山西海的旅游品牌。
招引项目,签约只是第一步。要实现签约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各地各部门还要逐个项目主动跟进服务,紧盯注册率、进资率、开工率、投产率,按照时间节点和路线图一步步推进。在今年4月份的专栏中,已关注了2019年签约的16个“5020”项目开工情况,当时湖口县3个“5020”项目未全面开工。截至6月30日,湖口县3个项目其中1个已全面开工,还有两个项目有待推进,为此,湖口县已采取“腾笼换鸟”的方式,招引其他项目进行替代。
针对有的县(市、区)存在2019年项目已签约至今未开工或2020年新项目签约任务未完成等问题,市商务局将紧扣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督促指导各地聚焦招商引资重点,紧盯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创新招商方式,推动“5020”项目招引工作实现新突破。同时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要素保障、加强调度推进,扎实做好项目招引“后半篇文章”,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抓项目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随着时间过半,我市“5020”项目攻坚行动成效显著,既新签约了一大批高质量的“5020”项目,又推进了一大批项目开工建设,为我市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攻坚行动中一些地方克服疫情影响,开启招商“云服务”新模式,采用远程视频的方式进行洽谈、会晤,变“面对面”为“线连线”“屏对屏”,变“见面签”为“在线签”“邮寄签”,这些好的做法要推广,给客商信心。项目签约后,各地各部门要用心“安商”,主动提供保姆式服务,快速推进,促使项目早开工、早投产。(九江报业融媒记者 沈明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