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八里湖新区:扶志提气添信心 凝心聚力促脱贫

2020年12月28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新闻网

八里湖新区位于我市西侧,2018年调区扩区、行政实管后,八里湖新区管理范围包括八里湖组团和赛城湖组团。八里湖新区由柴桑区划转建档立卡贫困户217户545人,集中在赛城湖片区,共涉及9个行政村,截至2020年4月底,仅剩13户23人未脱贫。

近日,九江报业融媒记者来到八里湖新区,深入到赛城湖街道蔡桥村、白鹤村以及新区部分在建项目现场,实地感受新区接管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是如何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确保这里的贫困户在区域划转期间和划转之后不断档、不脱管的。


村民在白鹤村文体中心观看节目。 (九江报业融媒记者 顾伟东 摄)  

“考虑到我们家里困难,安排我在这里做事,一个月有2000元,生活条件好多了。”在八里湖新区一在建项目现场,赛城湖街道清风村贫困户刘安徽笑着对记者说道。自己患有胃溃疡、妻子患有慢性病,如何帮助因病致贫的刘安徽一家脱贫,扶贫干部很是动了一番脑筋。扶贫关键在就业,扶贫干部以就业为突破点,给年纪大、身体不好的刘安徽安排了看守工地的工作。

在扶助贫困户过程中,八里湖新区以城市规划区发展产业为契机,号召辖区企业积极投身到扶贫工作中来。以坐落在八里湖新区的九江水环境环赛分部项目为例,在工程进展当中,通过与贫困户的接触,对每家每户存在的水系、道路不完善等情况进行了解,从施工上帮助他们重新建设,从安全出行上给贫困户提供便利。同时,八里湖新区积极引导新区企业吸纳贫困户就业,目前已解决贫困户220人家门口就业问题。“像我们这个项目就安排了贫困户在一些公益性岗位上发挥作用,每个月能有2500∽3000元的收入。”中铁四局九江水环境环赛分部项目书记段双林说。

八里湖新区自接管脱贫攻坚工作以来,立即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选派扶贫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安排干部与贫困户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确保了区域划转期间脱贫攻坚不断档、不脱管,保障了脱贫攻坚工作持续稳定推进。

扶贫要输血,也要造血。赛城湖街道蔡桥村的王业灯就在村里“输血式”和“造血式”的帮助下,成为了村中小有名气的“脱贫明星”。2015年,一场车祸让王业灯左腿残疾,不菲的医疗费用让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蔡桥村的扶贫干部了解这一情况后,首先通过国家帮扶政策,从医疗、教育两个方面帮助王业灯一家改善家中情况。2017年,在村里的帮扶下,王业灯开始尝试在荒坡上养殖土鸡。能“每年去医院复诊医疗报销达到了90%,他儿子每年也能享受教育补助,养殖这一块我们还有产业直补政策。”据蔡桥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建兴介绍,村里还通过产业扶贫项目帮王业灯申请了2万元的免息贷款。从最开始养殖50只鸡到现在4500只鸡,如今王业灯一家每年养鸡可获得5万元的纯利润。

推进便民服务网格化,实现“一城办”。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级代办点标准化建设,实现乡乡有政务服务“小超市”、村村有政务服务“小卖部”。码头镇挂牌成立九江首个乡镇一级行政审批局,领取通用事项154项、位居全省第一,夏畈镇领取145项、位居全省第二。市乡村便民服务三网对接后,实现了十余项与群众生活最为密切的高频服务事项“全城通办”。“办事方便多了”“服务态度更好了”“不需要来回跑了”……这些,成为群众挂在嘴边的话语。

推进平台建设智能化,实现“一网办”。2019年3月在全省率先开通“赣服通”县级分厅,当年10月与省同步启用“赣服通”2.0版,政务服务由电脑端延伸到手机端。掌上办事服务平台集“查、缴、办、约”于一体,再次刷新群众办事的体验感和幸福感。

推进政务服务高效化,实现“马上办”。牢固树立“马上办”理念——“瑞昌能办的事一天办好,需回复的事一小时答复”。在全省首创“企业开办直通车”,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银行开户、税票领取半天办妥,最快只需150分钟,刷新企业开办的全国纪录。探索项目审批的集成化办理方式,创立了瑞昌审批“3919”模式,完成487个项目、728项事项的审批。在全省县级率先建立“不见面”网上中介服务超市,进驻中介服务事项78项,入驻服务机构381家,费用节约率为55.6%。整合不动产登记及关联的税务、水电气、公证等业务并推行一窗办理,不动产登记“一链办理、集成服务”荣获“2019年中国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拓展自助服务,在行政服务中心实体大厅建立智能办税、公安服务、企业创业3个自助服务区,以及集办税、不动产、社保、政务、金融、征信等24小时不打烊综合自助服务区。征信报告40秒查,买房登记完税过户1小时办好、水电气过户顺带办……最大化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

品牌效应:惠民利企 发展提质

6月6日星期六,中林华中国际木业的办证员宋家连在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办证,他的工作就是每天为企业办理植物检疫证和木材运输证。宋家连介绍,现在办证,简化了材料、优化了流程,只需填一张申报表便可办理,哪怕在周末,工作人员也会在第一时间帮着办好。

简政放权,惠民利企,不仅给群众增加了获得感,也给瑞昌带来了城市美誉度和发展新优势。“工作效率真是高,在外地办理冠省名最少要1至3天,而这次在瑞昌既可以直接冠省名,并且从冠省名到办理营业执照不到半天就能办好。以后我会带更多朋友来瑞昌投资兴业。”在瑞昌注册公司直接冠省名的办事体验,让前来办理业务的余女士大为惊叹。但鲜为人知的是,瑞昌商事制度改革获国务院通报表彰和政策激励,2019年11月,瑞昌获准成为全省唯一直接核准冠省名的县(市、区),在此之前,企业相关业务材料需层层审核,办理时间约1至3个工作日。

打造“五好环境”,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由之路;优化营商环境,是为产业发展服务;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核心是健全产业链。为此,瑞昌既打攻坚战,也打持久战,不断积蓄发展新优势。以LED产业为例,瑞昌“无中生有”,善作善成,仅用不到两年时间,就引进LED企业82家,形成了一条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全国LED行业迅速崛起的新秀。湖北武穴人推介LED企业“到江对岸的瑞昌去看看”还成为一段佳话。

营商环境好,则市场活力足;营商环境优,则发展后劲足。瑞昌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厚植发展新优势的丰富实践,生动诠释了这个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质朴道理。(九江报业融媒记者 黄梦如)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