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秀美乡村的精品力作——修水县马坳镇东津村打造秀美乡村纪实

2020年12月28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新闻网 

2020年7月4日,修水电视台播发了《打造乡镇高质量发展的样板——马坳镇》的专题报道,一幅幅赏心悦目的乡村美景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大多数画面就是在东津村现场拍摄的,从此这个“十三五”贫困村在修河大地名声大噪。

  秀美乡村 拆旧建新美化面子

东津村位于修水县中部,下辖10个村民小组,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2户,421人,是全镇地域面积最大和人口总数最多的“大哥大”。2016年以来,东津村就以振兴经济,发展产业,建设秀美乡村作为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

打造秀美乡村既是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也是村民关心的热点、焦点。东津村把拆土房,建新村作为切入点,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折旧建新热潮。从2016年至今,着力完成了东津老街改造、姜家坳等三个移民安置点、樟树下秀美乡村示范点的主要项目建设。

樟树下秀美乡村示范点是全县规模最大的示范点,把分散居住在老房子的4个自然村230多户人家集中搬进了高质量的小区。在这个过程中,县、镇、村40多名干部现场指挥、督查、监管。在拆迁工作中,因思想工作做得到位,一些拆迁户不仅主动配合,而且还当起了宣传员,村两委干部分片包干,坚守在工地。在这次大整治,实现了全村交通、水电、通信、沥青路全覆盖,拆除了危房520多间,476户村民搬进了新房。村里新建了卫生所、锦荣小学、两个健身广场、文化室、100KW光伏电站,完成了排水、排污工程10多处,绿化面积3500多平方米,栽种苗木2万多株,亮化工程实现了屋场全覆盖。结束了土坯房的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的结构合理、宽敞明亮、古色古香、整齐划一的漂亮小洋楼,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产业兴旺 调整结构充实里子

秀美乡村不仅要外表美,还要内在美。产业兴旺,经济发达是内在美的主要标志。

几年来,东津村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化产业结构,大刀阔斧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建立了以桑蚕为主导,多业并举的发展新格局。建立了神潭洲、龙桑两个共860多亩的蚕桑基地,300多亩的茶叶基地,180多亩果园基地。还有油茶、蔬菜、生猪等基地10多个。2018年,投资110多万元,新建了3200多平方米的养蚕大棚。2019年,投资330万元新建了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多平方米的小蚕工厂,每年为蚕农提供蚕种5000余张,所提供的蚕种到蚕农家十多天后就开始结茧,仅蚕桑一项带来收入50万元。2018年,推出了宁红金毫品牌产品,并打进了县内外市场。2019年,新建了蚕茧收烘站,做到村民买茧不出村。

近几年,东津村成立了民赢蚕桑,津盈果业,玫瑰茶叶,艳军油茶等5个专业合作社,有91户贫困户加入了合作社,参与率占贫困户总数的89%,解决了100多人就业问题,大大提高了村民收入。

  乡风文明 民约乡规彰显特色

乡风文明是秀美乡村的重要特征之一。为抓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管理,东津村在乡风文明建设上下足了功夫,彰显了自身特色。为加强管理,成立了新农村示范点管委会,管委会与各家各户签订了卫生包干、森林防火、遵纪守约责任状。为搞好垃圾治理,成立了卫生队,每天负责清理垃圾和正常卫生检查工作。成立东津村乡风文明建设理事会,制订了乡规民约,并建立了监管机制。理事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上户评定量化积分,所得积分在爱心超市可兑换日常生活用品,开展脱贫奋进之星、孝亲敬老之星评比活动。现在的东津,做到了坏事有人抓,好事有人夸。全村出现了“四多四少”:健身的多了,打麻将的少了;相信科学的多了,信神信鬼的少了;做工种地的多了,游手好闲的少了;相亲相爱和谐一家的多了,惹是生非关系紧张的少了,创造了风清气正,和谐平安的良好氛围。

2017年全村脱贫,顺利通过了省第三评估小组的考核验收,取得了扶贫攻坚阶段性的丰硕成果,东津村秀美乡村建设的辉煌业绩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关心与关注。

2019年东津村荣获江西省水生态示范文明村,樟树示范点获得江西十大秀美乡村之锦绣村、江西省AAA乡村旅游点殊荣。(冷墨玲 九江报业融媒记者 罗大可)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