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以来,我市连降暴雨,同时受长江、鄱阳湖上游来水影响,防汛形势十分严峻。为防止汛期和退水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故,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和工农业用水安全,我市生态环境系统“闻讯而动”,迅速制订《汛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防汛工作方案》。同时,要求全系统干部职工要充分认清形势,全面提高警惕,以战时状态打好防汛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投入防汛战时状态
7月8日,市生态环境局印发《2020年防汛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为指挥长的市生态环境局城区防汛工作指挥部,全市生态环境系统进入防汛战时状态。7月9日8时,长江九江站水位超21.50米,我市防汛应急响应等级提升为Ⅱ级。面对陡然而升的超高水位,市生态环境局主要领导连续深入市局责任堤段和防汛形势特别严峻的县(市、区),督导检查生态环境系统防汛工作,详细了解值守人员巡堤查险和防汛措施落实、防汛应急准备等情况,并反复叮嘱值守人员切不可麻痹大意,一定要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和汛情,加强巡查确保责任堤段安全。
7月10日,彭泽生态环境局防汛值班人员在责任堤段巡堤查险发现长江江面水位已临近禾益公司至之江公司段路面,存在江水倒灌风险。该局连夜调来施工队伍,对禾益公司至之江公司段路面堤坝进行加高加宽巩固作业,提前做好临灾应急准备,消除江水倒灌风险。
7月11日,庐山市防汛指挥部将防汛应急响应调整到Ⅰ级,防汛形势特别严峻。庐山生态环境局继续坚守在沙湖山防汛抢险责任段堤道,进行安全排查和防汛值守。坚守期间,防汛值班人员严格落实巡堤职责和防汛制度,坚持做到每隔一小时不间断地对堤上、堤下、堤身内外进行巡查,检查是否有泡泉翻沙鼓水情况,同时还要对已经进行了处理的泡泉开展巡查,防止再次出现渗水现象。
确保汛期无污染事故
为严防重大污染事故发生,市生态环境局印发《2020年汛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各县(市、区)生态环境局、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有效防范和处置汛期的各类突发性环境事件,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危害,规范应急处置程序,提高对汛期突发环境事件的防控和应急反应能力。同时,下达《关于做好暴雨期间工业园区环境风险防范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应及时将持续暴雨预警信息发送到园区工业企业,确保信息发布全覆盖、无遗漏;要督促企业落实好环境安全防范措施,尽量减少暴雨期间作业;加强配套污染防治设施、重大风险源和应急设备、应急物资自查,做好应急准备,提高应急处置和物资保障水平;要切实加强对重点化工企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等污染源监控,检查雨水排口水质,注意防范借暴雨进行偷排的行为,如有发生严厉打击。
7月8日晚,高速公路永修服务区南边,因洪水倒灌将输油管线冲刷裸露,水下裸露管线长度约20米,造成安全隐患。永修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经过三天的努力,在应急、公安、发改等部门的共同配合下,完成了全部20米左右管线沙袋堆压加固,将隐患排除。
7月12日,彭泽生态环境局防汛人员在巡堤查险过程中发现渗漏点5处,地下监测井倒流1处,马上对发现隐患点进行开沟导渗、碎石填压,层层推进。此外,还发现矶山园区三号排涝机站泵房周边有3处渗漏点,该局与两家企业共同组建突击队30余人。在水利专家指导下,对渗漏点开展紧急处置,开沟导渗。
此外,濂溪生态环境局还组建了女子防汛队;修水生态环境局3个帮扶工作组,在7月8日发生汛情后,第一时间奔赴山背、麻洞、干桥村,开展防汛工作。武宁生态环境局全员出动,成立三个小分队入企入村开展防汛检查,对汛期企业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进行了检查指导,督促企业务必做好应急防护措施。
自汛情发生以来,在我市的抗洪抢险战线上,处处都有我市生态环保人的身影。市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人表示,抗洪抢险,九江环保人义不容辞,全市环保系统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把防汛抗洪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抓,坚决打赢防汛抗洪这场硬仗。(九江报业融媒记者 赵岑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