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平坦整洁的水泥村道,一处处幽静清雅的农家村落,一幢幢漂亮舒适的农家小屋……描绘出一幅美丽、富裕、祥和的和谐图画。“只要思想不贫困,就没有贫困人。”庐山市白鹿镇玉京村总支书记毛华龙话语掷地有声。2015年以来,在挂点帮扶单位、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昔日的贫困村实现华丽蜕变,2016年成功实现整村脱贫摘帽,2019年被评为第六届江西文明村镇。近日,记者走进玉京村,探寻它的蜕变之路。
“以前村里基本都是泥土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村庄脏乱差,垃圾四处堆放;贫困户破旧的房子摇摇欲坠,群众一年难得有一次文体活动。现在村里的环境变好了,老百姓的日子也富裕了,人人都是一张笑脸。”在村史馆内,毛华龙指着馆内由54张村民的笑脸组成的“笑脸墙”向记者介绍道。
项永红也有一张“笑脸”。“我养了70多只鸡鸭,还会去山里采野生茶叶、挖竹笋,一年能卖三四千元。今年还种了十几亩油茶,过几年就有收成了。”项永红笑呵呵地说。因身体残疾,项永红以前是村里的贫困户。2017年,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扶下,他成功脱贫。
庐山市玉京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提振了当地的旅游产业。
产业扶贫是脱贫的必由之路,玉京村的蜕变也与产业发展密不可分。该村利用悠久的茶叶种植加工传统优势和紧靠庐山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通过“企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贫困户”模式,积极推进上京、高山茶、六泉茶、观音桥等茶叶合作社建设,启动商标注册和品牌培育计划,注册了栖贤幽兰、六泉清茗、太乙峰三个茶叶品牌。今年,村里又引进茶叶加工厂,培育和开发1500亩高产庐山云雾茶叶园,预计年产值1000余万元,带动62户150名贫困人口脱贫和群众致富,茶叶树变“摇钱树”;利用当地生态优势,发展260余亩皇菊、桑葚、无花果、杨梅、草莓等产业带动群众致富。
与此同时,玉京村还投入资金60余万元,实施一期、二期光伏发电建设项目,为村集体年增加收入8至10万元,贫困户年均增加收入1600余元,并编制完成《玉京村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大力宣传推介玉京人文、自然资源,引导推进玉京旅游产业发展,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发展农家乐5家。
扶贫更要扶志,毛华龙深谙其中道理。在玉京村党群服务中心内,有一个特殊的“爱心超市”,货架上摆放了各种各样的物品,上面依次标注了兑换所需的相应积分,贫困户们可以用积分兑换大米、油、鸡蛋、洗发水等爱心物品。在“爱心超市”墙上的评分表上,记者看到评分标准分为乡风文明、家庭美德、遵纪守法、配合工作、主动脱贫五大部分,细分为13个小项,由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村“两委”干部等组成的评分小组每月入户对贫困户进行打分。贫困户可以凭积分在“爱心超市”兑换物品。“这是我们扶贫工作的一个探索和创新,鼓励贫困户转变思想,抛弃陋习,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努力,争取早日脱贫,不断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传递勤劳脱贫致富的正能量。”毛华龙说。
为了妥善处理好“富口袋”和“富脑袋”的关系,玉京村以建设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试点村为契机,努力实现扶志、扶智、扶德协调发展,将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功能从村部迁出,整合“云讲堂”、农家书屋、党群活动室、村史馆等功能,并配套建设乡村大舞台、村民活动广场、健康诊所等文化阵地。村里还组建了红色文化宣讲队、生态文明志愿队、爱心志愿队、交通文明服务队、移风易俗服务队、健康文明队6支队伍经常性开展志愿活动。此外,玉京村在全省首开文明实践“校地合作”的先河,成为九江学院大学生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让群众享受更加丰富、更高质量、更有保障的服务,通过内外发力、凝聚合力,营造了党群同心奔小康的浓厚氛围。
如今走进玉京村,处处都能让人感受到脱贫攻坚给农村带来的全新面貌,给百姓带来的幸福生活。“我们村现已完成19个村组37个自然村新农村建设,实现所有村组通水泥路、100%农户门前道路硬化、100%贫困户实现改水改厕,贫困户危房改造100%到位。”毛华龙如是告诉记者。按照创建规划,该村拆除猪牛栏、旱厕,改建道路、石坝、水沟,硬化村组活动广场,投入资金近100万元实施码头镇集市改造提升工程,投资1100余万元实施全长4.15公里五观路改造提升工程,修建简易路达卧龙岗,显著提升了群众生活品质和游客旅游体验,为下一步旅游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九江报业融媒记者 商乐/文 欧阳海员/摄)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