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民革上海市第十三届委员会专门(工作)委员会成立

2020年12月31日 10阅读 来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上海市委员会 2012年9月14日

    9月11日,民革上海市第十三届委员会专门(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民主党派大厦六楼多功能厅举行。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市委主委高小玫出席并讲话,中共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吴捷出席。

会上,民革市委副主委董波就民革上海市第十三届委员会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两个中心、《上海民革》编委会筹备情况作了说明;民革市委副主委朱成钢宣读了“关于设置民革上海市第十三届委员会专门(工作)委员会、中心和《上海民革》编委会的决定。”与会领导还向各委员会委员颁发了证书。

民革市委十二届专委会代表任先正、严诚忠,十三届专门(工作)委员会、中心和《上海民革》编委会代表罗华荣、邱华云、王光贤、邱忠毅、罗永祥、叶明、李益明、臧志军、杨逢珉、华一沨、丁美坚、周和平、董淮平分别作了发言。

高小玫在讲话中说,今天的大会标志着本届专委会机构正式启动。她代表民革市委向曾经为民革专委会及各类机构工作付出的同志表示衷心感谢,对授命新一届工作机构重任、投身市委各项工作的同志致以祝贺,并对各工作机构的有关情况和专委会工作的开展谈点了四点看法和希望:

第一,关于机构设置。对照履职要求,我们尽可能地配置上海民革的人力资源,从“五大建设”的视角以及民革履职的重点领域来调整机构设置,因此本届分设文化专委会,增加了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对于理论委主要对应政治文明,科技教育医卫横跨了社会与经济领域。

经主委会、常委会研究,我们也再次明确了各专委会的职能任务,除了按专业领域划分,本届我们设立了两个中心,在保留经济中心之外,我们增设了社会与法制工作者活动中心,这个是面向相关领域的党员,发挥党员作用、培养人才的平台。这些平台分别是由主委班子成员担任主任,希望结合新时代要求,结合民革工作重点,开展探索性的工作。

《上海民革》作为民革市委的机关宣传刊物,本次编委会进行了新老交替,希望继续加强政治学习,精进办报业务,作为编委会顾问的老领导,对新人给予最大的提携和帮助。

第二,良好的工作基础。上届专委会以及往届专委会工作成效是毋容置疑的,专委会以及相关工作机构是我们参政议政的主力,是我们社会服务的中坚。

从数量上看,十二届市委会承接课题的65%由专委会承担,26个课题里有17个是由专委员会承接的;市委研究课题的30%是专委会或工委会担当完成的,48个研究课题中有15个是由专委员会承接的。市委向市政协提交的组织提案和大会发言中有超过60%是来自专委会或由专委会委员撰写的,6件获市政协优秀提案奖的提案中有3件是由专委会委员执笔的。

从质量上看,专委会的水平都很高,如理论委臧志军主任领衔的《关于在本市建立政府行政改革推进机构的建议》课题受到市委俞正声书记、韩正市长的重视和批示;社会与法制委员会提交的“关于进一步推动两岸司法互助与交流的建议”被民革中央采用并获表彰;祖统工作委员会委员积极提供涉台信息,这在上一届工作中比较突出,因此市委2008年、2009年受到市台办的表扬。

从工作范围看,专委会工作范围不仅是参政议政,还包括了联系党员、社会服务,以及一些工作的拓展和尝试。如妇委会团结联系女党员,发挥纽带的作用,受到市妇联的表彰;医卫文教委员会结合对台工作连续举办“两岸文化沙龙活动”;社法委和青工委参与了市委与嘉定区看守所共建活动、帮教的活动;经济中心的企业家对毕节纳雍的援建,热情捐助数额达200多万元;筹备中的社会与法制工作者活动中心,以开设讲坛起步探索等等。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各专委会的全体委员,是市委机关的各部门。正是我们全体委员的努力奉献,有了多年工作积累的效益,才有我们可赖凭借的工作基础。

第三,专委会的责任和使命。专委会是一个组织团体,是一个工作机构,是为履行组织的职能而设立的。专委会是我们民主党派的机构,责任就是履行参政党职能,是为了上海民革履行职能而开展工作的。专委会机构功能就是专门的、针对性的组织相关委员,按照民革市委的工作要求,承担参政议政和重点工作的各方面任务,包括担负社会服务、理论研究、凝聚党员等具体任务。从理论上讲,市委会工作的总成效取决于各专委会机构的成效,这就是我们专委会的责任,就是把工作机构视为履职,为履职而设。在这个责任的指导下,大家就会从对本领域问题入手研究、谏言,也在信息反映上会去注意。

另一方面,专委会作用发挥应体现市委组织的力量。参政党组织在走向成熟,参政党职能的发挥必定更加依靠组织的力量。上面我们谈到很多工作成绩,专委会工作成绩来自于委员的努力,实际上更证明了专委会机构组织化的效率。党派工作的实践也表明,发挥参政议政作用越来越靠组织化,特别是在今天,党派成员的教育和职业水准普遍升高,唯有在组织化上着力,向组织化要成就。如今横向比较,各党派都在加强组织,民革从工作从效率上看并没有明显比较优势,这些都要求我们各方面负责同志要强化组织这个意识。更有效的组织能提升民革整体履职水平,这应是各专委会及各机构的使命,提高履职水平最终靠我们大家的工作。

第四,提升专委会水平。专委会及各机构的工作首先要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围绕大局、服务中心,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作指导,这是前提要求。这就要求各机构要学习、理解理论,掌握政策,把握形势。

首先,专委会这个“专”,应该是专业的意思,研究的专业化。专委会研究的主要方式是做课题,研究专业化应该是集中资源、长期跟踪,也就是要从专业基础上下功夫,从长计议,这个一定能够收效。专业化要有行之有效的方式,如民革中央和上海社科院合作举行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这一工作形式很好,通过聚党内专、聚专家学者,来发散讨论,然后再聚焦意见和建议,这种方式可成为专委会专业化的一种工作方式,可资借鉴。机关各部门的服务,是专业化的支撑,对专业化来讲是必配。机关需要提高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至少不能成为专委会工作的短板和制约。专业化工作还要求部署全面,这里是从我们以往工作总结上和工作经验上来看。对我们的工作机构:妇委会、青工委和两个中心,我觉得除了要组织委员发挥作用以外,还有一个人才举荐的任务。人才培养是对委员会和工作机构的要求,有举荐的任务就要对人才的评价更加规范,对日常工作更加规范,平时要有记录,推荐要有程序,应该把这个纳入我们工作的要求。

其次,“专”还有一个独特的地方,就是各专委会和各个机构应该扬我们不可替代之处。我们要研究自己的特点,要错位关注,深入研究,用力于民革的重点领域,要构筑重点领域优势,要用力于民革具有人才优势、具有研究基础的领域。如上海民革在社会方面对于社保的研究,在财政监督方面的研究,在社区建设方面的研究,以及在创意产业方面的研究,这些方面应该是我们着力的方向,因此我们应该梳理我们民革的资源,和可寄予的资源。又如法制领域,我们已有2个政法大学院校支部,有律师委员,有司法工作的党员,民革市委和上海市律协构建了共建关系等等,这是我们法制的资源,是我们可借力的资源,我们要梳理我们自己的资源,做长期打算、部署、研究。还有“三农”问题,民革松江区委在“三农”方面应该说是有工作基础的,他们连续四年都对“三农”问题提出了提案,他们可以和上海社科院合作研究农村改革的松江经验。

同时出席会议的领导还有民革市委副主委王慧敏,会议由民革市委副主委兼秘书长李栋樑主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