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8月13日是“八·一三”淞沪抗战82周年纪念日。“一·二八”“八·一三”两次淞沪抗战是抗日战争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发生在上海的两次淞沪抗战,中国军民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和战果,为这座城市烙印了光荣和骄傲,留存至今的百余处抗战遗址遗迹是上海军民捍卫祖国尊严、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真实写照,也是上海民革参政议政的重点发力处。
锲而不舍,推动纪念场馆建设完善
早在20多年前,民革党员就提出建议:筹建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如今,已建成的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成为上海乃至全国唯一一座反映两次淞沪抗战历史的综合性专题纪念馆。
2011年,民革宝山区委就在题为“缅怀淞沪抗战历史,打造‘抗战文化’品牌”的提案中,建议扩展纪念馆的建筑面积,并将高科技展示手段尽快应用到陈列展示中。
2012年,民革上海市委提交提案,建议以宝山淞沪抗战纪念馆为基础,建设国家级纪念场馆和主题公园。2013年,民革市委再次提交提案,指出淞沪抗战纪念馆存在展示面积较小、设备陈旧等问题,希望有关部门支持宝山建设国家级淞沪抗战纪念馆及主题公园。在社会各界推动下,淞沪抗战纪念馆陈列改造工程当时列入市区“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
2015年,李栋樑、邱华云等10名民革界别市政协委员联名提出提案,建议对淞沪抗战纪念馆进行改扩建。这一提议与宝山区政府的谋划正好不谋而合,建议得到政府采纳。新扩建的纪念馆以及抗战文化主题公园,于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时落成。
民革市委对2014年启动建设并于2015年建成的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的推动也是不遗余力,当然这与原民革闸北区委组织或个人提案的数年呼吁也密不可分。
2014年9月,时任民革市委副主委李栋樑提交“关于上海抗日战争纪念场馆展览的若干建议”,对四行仓库及淞沪抗战纪念馆展览内容提出具体建议,强调“展览应宣扬全面反映全民族抗战的历史”;2015年3月23日,民革市委应邀赴四行仓库实地调研场馆改建进展情况。为支持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布展工作,全市民革组织当年还开展了相关文物史料的征集工作。
2015年8月13日,“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78周年纪念日时,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正式开馆,“血沃淞沪——八·一三淞沪会战主题展”同日开展。曾经的战场被恢复原貌,许多珍贵文物与今人见面。民革上海市委会多年的积极呼吁,有了令人欣慰的结果。
不遗余力,呼吁抗战遗存保护利用
除了场馆建设,民革市委还关注到了许多散落于全市各处的抗战遗址、遗迹、文物和史料。
2013年以来,民革市委以理论委等牵头,连续组织开展相关课题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马铭德、胡宝芳等走访了闸北、宝山、金山等淞沪抗战发生地,发现很多遗址遗迹和文物的保护不尽人意;很多珍贵抗战史料四处散落,没有被很好发掘。
在此基础上,2014年1月,民革市委提交了“保护和修缮两次淞沪抗战遗址”的建议,呼吁整合各方力量,加强统筹协调,尽快对全市登记在册的两次淞沪抗战旧址、遗址进行全面普查等。
2015年,民革市委提交“关于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上海可移动抗战文物资源的建议”。市文物局在提案答复中表示:上海将组织、策划一批有影响力的抗战文物、专题展览以及形式多样的主题纪念、宣传活动,梳理可移动抗战文物资源,规划并推动可移动抗战文物的保护管理、整合利用和宣传推广。
近两年,这样的关注仍在继续:施惠良、吴晓晖、单晓光等市政协委员建议设立上海“八一三”淞沪抗战纪念日;市政协委员杨德钧等提议筹拍凇沪抗战题材影视剧;市政协委员李栋樑等提议建造凇沪抗战纪念碑;党员丁美坚建议尽快落实“东京审判纪念馆”;党员翁文甫建议保护“一·二八事变”爆发地——八字桥,通过纪念碑、纪念日、纪念室等方式充分发挥纪念地的教育作用。
尽心竭力,传承抗战老兵的精神
“他们的年龄都很大,绝大多数都已经过世了。他们是一群非常淳朴并值得我们重视与尊重的人!”民革上海市杨浦区委文教二支部党员杨峻岭一边翻阅他与各地抗战老兵的合影,一边感叹道。
自2011年起,杨峻岭就踏上关爱老兵的漫漫征途,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及湖南、江西、四川、陕西等地,辗转各地的旅费及捐赠的钱款物资已超过10万余元。
“弘扬抗战精神,传播抗战文化,是民革一份特别的责任。”民革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委主委高小玫曾多次强调。在上海民革各级组织中,党员们一直传承着这份责任。
“明媚的阳光下,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卧床阅读《参政消息》,他就是淞沪会战中川军20集团军驻沪少将参谋、103岁高龄的杜重石老人。每个月,我们民革长宁区委都会来到同仁医院看望杜老,听杜老讲传奇故事。”民革长宁区委秘书长陈玉屏这样讲述已故杜老与长宁民革的故事。
民革杨浦区委原主委谢继民,大半生都在追寻父亲的足迹,前两年他搜集了整整50余万字的材料,完成专著《我的父亲谢晋元》。年逾八旬的他,还经常下学校、社区,讲述父亲与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的故事。
据民革市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民革市委每年围绕“抗战”主题举办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开展面向社会的珍贵历史影像播映,开展抗战老兵口述历史采访,还组织前辈后裔及青年党员赴福建、云南、四川等地重走“抗战文化路”。不少80后、90后年轻党员,直接参与了抗战老兵口述历史采访工作。
“搜集整理他们的过往资料,与他们的一次次直接对话,是一种直达内心深处的触动。”80后民革党员、市委青工委主任沙青青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