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伟大的时代 光荣的使命——纪念民革上海市委会成立65周年

2020年12月31日 10阅读 来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上海市委员会 2020年3月27日

沧海桑田,江风海韵;滔滔不尽的浦江水,深情地击拍着两岸。65年前的今天,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上海市委员会成立。在岁月的流淌中,民革上海市委会走过了65年的风雨历程,在浦江之畔,谱写出一首首多党合作的光辉乐曲。

峥嵘岁月记忆犹新

1955年3月27日,民联、民革上海分会等5个地下组织经整顿,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上海市委员会,首任主委为丁超五。此后,在市委历任主委赵祖康、徐以枋、厉无畏、高小玫的带领下,上海民革广大党员发挥自身优势,以极具远见的建议谏言,提供民意信息,为重大决策贡献智慧,为上海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付出努力。

解放初期的民革上海市委会,围绕“参”“代”“监”“改”四个字发挥作用:“参”,是指参加国家建设,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代”,是指代表所联系阶层的利益,反映他们的合法利益和合理要求;“监”,就是以诤友的身份和立场,对共产党和政府进行民主监督;“改”,就是通过学习和实践,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市委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履职开辟新领域。自1980年始,市委会及所属基层组织先后开办了14所业余学校,其中9所学校曾获全国、市、区教育部门授予的社会力量办学先进集体荣誉;自1987年开始,自筹资金,开办11个咨询服务机构和15个经济实体,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1989年中共中央14号文件,确立了民主党派参政党的地位,具体规定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职责的基本内容、形式和渠道。此后,市委会一方面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参政党机制;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形式,履行参政党职责。

2005年和2006年两个中央5号文件的颁布,更加明确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市委会以“建设高素质的参政党”为目标,提出“有思路、有创新、有活力、有特色、有影响”的工作目标,大力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把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第一要务,努力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

这一时期,市委会把决策咨询作为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连续三年承接上海市政府公开招标的重大决策咨询课题,连续两年承接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热点课题。上海民革党员中的专家、学者等组成咨询团,为各地发展战略出谋划策。

时任市委会主委厉无畏,多次亲自带领民革专家咨询团赴各地进行决策咨询,受到各地各级政府和主要领导重视,许多建言被吸纳进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其中,1998年《关于转移部分“国有资产”充入养老保险基金的可行性和方策研究》,在上海市各民主党派中第一个获得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三等奖。

在民主监督方面,1991年起,市委会领导多次受邀列席市长办公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委员扩大会议等重要会议,各级特约监察员、检察员、督导员、行风评议员等都积极履行监督职责,发挥作用。

新的世纪新的征程

进入21世纪特别是中共十九大以来,国家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新时代,上海民革也在高小玫主委带领下,踏上新的征程。

截至2020年2月,上海民革共有党员7082名,平均年龄为56.7周岁。其中,本科以上学历者占89%,中高级职称者占57%。全市党员中有各级人大代表80人、政协委员264人。现有区级和直属组织52个,基层支部237个;市委会还组建了16个专门工作机构,汇集了党内各领域人才,在市委会履职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市委会重视组织思想建设,利用上海民革报、民革上海市委网站、上海民革微信公众号以及各类书籍和出版物等,通过思想宣传、纪念活动、理论学习、党史教育,“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既凝聚了党内力量,又强化了党派与中共同心同行的共识。

积极参政议政,是前辈们留下的光荣传统,也是民革上海市委会履职的核心内容。改革开放40多年来,市委会历任主委就开发浦东、改造城市中心区和发展卫星城、发展创意产业等提出过影响深远的建议,对国务院机构精简、成立国务院引进国外人才领导小组,以及恢复邮政储汇业务、规范土地资源管理等各项改革,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作用。

在上海的社会经济各项改革发展中,特别在长江口合流污水排放、城市交通建设和布局规划、国企改革、反腐倡廉、建立黄金交易市场、开发利用黄金水道、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倡导“花文化”,以及养老、幼托等方面,上海民革都提出过真知灼见和铮铮直言。2004年上海市政协规范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后,市委会建立了信息联络员队伍和信息报送网络,此后,上海民革组织的社情民意工作在全国一直名列前茅。

进入新时代以来,民主监督愈发成为民主党派履职新的重点方向。自2016年起,受中共市委委托,对口杨浦、宝山等区及市公安局、市财政局等部门开展四次专项民主监督,为两区相关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专业、务实的意见和建议。

社会服务工作方面,市委会曾以开展办学、智力支边、引进资金等方式,直接为国家建设出力;组织党员投身社会公益,以“博爱”系列公益品牌参与扶贫、助学、救灾等工作,助力贵州纳雍县锅圈岩乡脱贫攻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也为参政履职提供了契机。近年来,市委会在社会法制领域切实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开展社会帮教、社区共建,以及法律服务进社区、创建法律服务工作站、参与人大典型信访案例研究工作等方式,助力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以及现代化治理能力的提升。

对台工作是民革的特色。市委会抓住两岸开放的历史机遇,先后创办上海中山学社、中山文化交流协会,加强交流交往;适应形势发展,对台工作逐步拓展到台湾青年及基层民众;“中华文化寻根夏令营”、台生暑期实习等活动形成品牌效应;涉台参政议政得到加强,就“两岸政治协商机制”等课题开展研究,就改进“台胞证”等提出具体建议,工作扎实有效。

建设自身履职为本

总结65年所走过的道路,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晰和深刻地体会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同中国共产党和衷共济、风雨同舟,这是民革必然的历史选择,是民革的光荣传统,是民革老一辈领导人的政治交代,是民革的立党之本。我们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全体党员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政治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2019年,中共中央及有关部门相继下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意见》等三个文件,明确提出了“政治坚定,组织坚实,履职有力,作风优良,制度健全”的目标。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也反应出国家对现代化治理的要求,为参政党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方向。

市委会将紧密团结和依靠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完善工作格局和机制,加强作风建设;重点在智力、人才资源整合上下功夫,加强组织资源与社会资源的融合互动;注重培养骨干和后备力量,提高队伍素质,增强组织创造活力。

市委会将进一步增强政治使命感,围绕上海经济社会建设的中心任务,建睿智之言,出务实之策;要在民革开展的基层社会服务中,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要不断拓展和深化对台工作内容,在促进祖国统一工作中做出实效。

市委会还将在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维护稳定等方面努力探索。团结和动员广大民革党员和所联系的群众,努力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实现有序的政治参与;着眼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制定、依法执政以及廉政建设,畅通民主监督渠道;在视察、调研、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具体工作中,帮助执政党有效集中民意,协调利益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2020年,一个新的起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就在眼前,两个“一百年”的光辉图卷正在展开。面对光荣的使命,我们将不断提高“四个能力”,在实践中锻炼和成长;我们将“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为开创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的新局面而努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