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中秋佳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下午,由民革上海市委与上海市律师协会联合举办的“上海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讨会如期举行。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多种观点在那里碰撞,智慧的火花随时绽现。三个半小时下来,与会者频繁互动,连呼过瘾,用亲历了这一幕的高小玫主委的话说,“感觉是一个头脑的风暴,极具冲击力”。
今年年初的1月9日,在市司法局的见证下,民革市委与市律协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此后双方开展了一系列的课题合作和联合调研,本次研讨会,便是依照备忘录明确的以“互补”为核心精神所开展的活动之一。
近年来,上海市贯彻落实国务院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积极推行网上并联审批,通过取消、调整与归并,审批事项至今已削减过半,“多头送审”已为“一口收件”,申请者再也无须忍受往返奔波之苦;与此同时,市、区(县)两级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开始建立,对行政审批行为进行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绩效评估和责任追究。然而与各地审改面临的共性问题一样,上海在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自主权后,余留下来的改革权力均是法律保留事项,也就是说审改工作遇到了法律制度的天花板,地方审改的能动作用发挥的空间日趋狭小。兹事体大,所以对本次以“上海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主题的研讨会,合办双方都相当重视。出席研讨的民革方有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市委主委高小玫,市人大常委、民革市委副主委董波,以及民革党内的相关学者、党员;市律协方面,会长盛雷鸣、副会长钱翊樑、副秘书长王旭峰悉数到场,其他多位专精于各专门领域的律师同时莅会。本次论坛还特邀了市审改办效能室金跃明主任和浦东新区政府办公室审改处蒋红军处长两位嘉宾。当日有三十余人参加了会议,内中令人瞩目的来宾还有市司法局副局长王协和律管处处长马屹,他们代表市司法局,一如既往对民革市委和市律协的联动给予极大的支持。
研讨会由民革市委董波副主委主持。市律协会长盛雷鸣首先致辞,代表市律协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特邀嘉宾金跃明主任、蒋红军处长以及市律协副会长钱翊樑随后作了发言,分别从政府职能部门层面和律师执业的层面,阐述了上海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发展历程、当前状况、未来趋势以及面临的问题。盛雷鸣会长在致辞中指出,要进一步发挥律师行业对审改实质性推进的作用,可谓“任重而道远”,“这对律师队伍的建设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感谢上海民革通过这些时日的合作对我们的提携,本次对审改的研讨恰恰合乎当下我们对自己的内在要求,通过各路专家的集思广益,相信不仅能为上海的审改出谋划策,进一步增进我们与民革市委的合作关系,也能让律师行业对审改有更好的感知与把握。”
研讨会第一个进行主题发言的是民革市委理论委主任、复旦大学的臧志军教授,他指出在行政审批事项此消彼长的变化中,社会领域和文化领域的审批在不断增多,实施难度也相应加大,关键是行政审批改革要与政治体制改革相结合,要像抓经济领域审改一样来抓社会领域的审改。
紧随其后发言的是市律协行政法律业务研究委王昊东副主任和沈伟民律师,他们认为如今上海行政审批的主要问题不是数量的多寡,地方深化审改遇到的天花板需要国家立法和行政体制改革予以破解,强调批后监管不能与许可审批的整体割开,批后监管事项不能以罚代管,应加强日常审批监管,“关门的审批比开门的审批更重要,不能只关心报户口、办满月酒,开追悼会的审批也很重要”,沈伟民律师形象地比喻道。
民革静安区委秘书长周伟作为静安区政府法制办的工作人员,在会上跟大家分享了他在实践中对于审改的一些体会,而市律协国际贸易与反倾销业务研究委的赵平主任也摆出了个人的观点,他认为月底即将挂牌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其探索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法无禁止皆可为”,必然造成既有法律在许多方面不能直接适用自贸区情况,这意味着政府将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在互动中达到法律健全及实施效果的最大化,他认为,“这显然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一个主题发言的民革党员、华东政法大学程金华教授提出了政府权力配置与运行的“碎片化”及其负面影响,建议让手中有权的政府部门真正落实放权,清理各种“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以一个常设机构来协调政府内部的政策冲突,此言一出,语惊四座,吸引了所有参会者专注的目光。
随后的自由发言时段,又有好几位同志争相对研讨主题做了进一步阐发。尽管各有侧重,甚至有些观点几乎针锋相对,但与会者都能紧密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上海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目标、路径、方法、面临的问题以及政策建议,交流的范围相当广泛,讨论也很深入。
最后,市司法局副局长王协与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市委主委高小玫分别作了讲话,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对研讨取得的成果和共识表示满意。王协副局长高度称赞民革在支持司法行政工作和律师行业的发展方面所作的努力,相信研讨会等的联动方式必将有助于提升律师队伍的参政、议政和从政能力。高小玫主委更是感谢司法局领导莅临这次研讨,让民革市委与市律协的合作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使得双方在富有成果、卓有成效的轨道上不断推进。
高小玫主委在讲话中强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关涉的是政府职能的转变,这是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核心环节,对此,不仅行政的相对人关心,全社会都在高度关注。社会法制是民革参政议政的重点工作领域之一,今年民革承接了上海市决咨委课题《上海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现在已到了终期阶段,希望通过今天的研讨,充分调动民革和律协双方的人才资源优势,广泛汇集专家学者律师们的激情和睿智,帮助民革更好地完善决咨委课题的下半部分。”而“研讨会上大家的观点,尽管表述各个不同,但其中体现出的法治精神,正是李克强总理反复强调建设法治政府的真实写照。相信通过研讨会这样一个平台,通过相互碰撞,相互砥砺,相互启发,最终能使大家对本市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个更深刻的理解,对改革的发展方向也有更清晰的把握。”
高小玫主委最后指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调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活力,可是审改推行已久,审批事项下放也已历经多次,能改的都改了,为何依然成为市场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制约瓶颈?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或许就在于改革初始就是作为被改革者的政府自己手里拿着“手术刀”,自我放权一向是自我革命、自我砍削的痛苦过程,不是所有条块的政府都能对自己下得了狠手的。所以审改下一步往哪里走?显然已经牵涉到了体制问题,牵涉到了与政府部门利益的冲突,这样未来改革的主要阻力将来自于政府本身,有一个字眼叫“倒逼”,系统性的审改本身就是政府行政体制的改革。可以这么说,当下审改已进入了“深水区”,改革的难度在加大,而政府部门自我革命的内在动力明显不足,这就需要外力的约束、监督和助推,这里面就有一个社会参与的问题,需要社会力量的培育和社会力量的发挥,由各方的力量帮助政府将审改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去除边界,减少非制度化的设置,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由此上海自贸区建设通过开放倒逼改革,其“法律尺度突破”让审改成为制度创新的着力点,从这个意义上说,自贸区建设已不再是政策优惠,而是制度创新,为进一步推进本市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供了大好契机,值得大家共同去关心、去努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