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湖北省199名受表彰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之一,我有幸与进京参加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的代表们同行,与这些被称为“抗疫英雄”的人近距离接触3天。与他们一道被感动,也被一个个我原来不知道的他们所感动。
我一路上与他们交谈,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以一个记者的视角,蓦然发现,武汉战疫有那么多我们曾经没有关注到的前沿阵地。采访中,他们用行动告诉我,在疫情袭来时,他们怎样在战火中完成蜕变,成为英雄;进京途中,一路被崇尚英雄的气氛所感染的他们,又是怎样保持着与过去一样又不一样的心。
■ 一路受到英雄礼遇,收获满满的感动
9月6日早晨6时40分,武汉爱熙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汪洋,郑重地将一张手写的卡片放进行李箱。这是他在头天下午入住东湖宾馆百花2号2208房间时收到的欢迎卡片。
卡片上写着:“尊敬的汪洋贵宾,谢谢你们始终战斗在疫情一线,舍小家为大家;谢谢你们在过节期间不顾一切,全身心投入工作中;谢谢你们,武汉因为有你们而变得温暖。”落款是2208号客房服务员王清卓。“这个很珍贵,要留着纪念!”
我们每个人都收到了一张这样粉红色的小卡片,姓名称谓不同,内容也不同,有的看得出来是用尺比划着写的,非常工整。这是我们收获到的第一份感动,我们以平凡的身份和平常的心态踏上进京之路,这是第一次受到“英雄”的礼遇。
9月6日早晨出发之前,我找到东湖宾馆客房部经理刘恒子,想了解清楚卡片背后的故事。
刘恒子说,在我们入住的头两天拿到我们的名单,才知道是进京受表彰的抗疫先进个人,“我们很敬佩这些最美的逆行者,我们想,我们该做些什么事情来表达对进京代表的崇敬之情?最后选了手写欢迎卡的形式”。
■ 这是国家给张定宇一家的最高礼遇
安检在东湖宾馆完成,我们乘坐的大巴直接开上了一号站台。在车上,我远远地看见张定宇跛行登车的身影,他的身边是他的妻子和女儿。
头一天报到的时候,我拿到手册翻开,第一眼就看到了他们一家三口的名字,报到完毕,就看到他们一家三口迎面走来,顿时激动起来。这一次,国家邀请他们一家人一同进京,共同欢庆胜利,这是国家给他一家的最高礼遇,是“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最好体现。
站台的电子显示屏上,“向抗疫英雄学习致敬!”的红色大字闪烁着,另一块显示屏上的“风雨与共,守望相助,携手奋战,感谢有您!”则把我们带回英雄的武汉人民众志成城、奋力抗疫的日子,眼前开始模糊起来。
下午3时21分,我们乘坐的火车到达北京西站,窗外身穿红色礼服的迎宾小姐手持“湖北代表团”的接站牌,站在接我们的大巴旁。
半小时后,车就开到了湖北代表团的驻地——国谊宾馆,欢快的迎宾曲迎面扑来,“向全国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个人致敬”的大红条幅格外醒目。走进酒店大堂,厚厚的签名簿旁的座签上写着:迎风雨中最美抗疫英雄,敬寰宇里最强中国力量。
直到这时,我们队伍的很多人才开始把自己与英雄联系起来。
进到房间,一下子入眼的是一个立在床上的用洁白毛巾叠成的小象,头顶一片红叶。不等放下行李,我就奔过去看红叶上的字:“承载着中华的脊梁,搭建着世纪的不朽。您为生命逆行,我为您点赞!”
“太隆重了!我们只是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啊!”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二级主任科员唐舟也收到了一张这样的卡片。在疫情期间,唐舟曾经创下了60个小时翻译20多万字世界各国口罩标准的纪录。他说:“我们是武汉人,我们的城市我们自己要保卫!但是现在国家和社会给了我们这么高的荣誉,很感动,也很感激!”
■ 疫情过去,回归平凡,更加珍惜每一个生命
疫情来临,平凡的这群人走出家门,谁也不曾想到这是走上成为英雄的道路。疫情过去,回归平凡,但这种回归又与过去有很多的不同。
9月6日晚上10时刚过,一个来电打断了我对武汉市汉口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胡淑芳的采访。
那是一位上周看过胡淑芳专家门诊的糖尿病人,刚刚在家出现了低血糖。胡淑芳专注地听对方讲述,然后细细告诉对方要注意观察什么,怎样把药调一调。这一听一说,20多分钟就过去了。
疫情袭来,不是呼吸科医生也不是传染科医生的胡淑芳主动请缨。“我是最合适的!大内科、呼吸科和重症都已经上了,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的疾病也是高发季节,只有我们科可以腾挪一下。再就是我没有家庭负担,我一直是院内不明原因肺炎防治专家组成员。”
1月18日,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胡淑芳带着11名护士6名医生开辟了隔离病房,收治45位病人,直到援鄂医疗队接手,她病倒在病房。在与重症新冠肺炎搏斗的日子里,胡淑芳在思考,看病只有临床方案是最重要的吗?新冠肺炎一开始是没有临床方案的,病人的意志和情绪支持更为重要。
更加珍惜每一个生命,努力做到满足病人的心理、情绪的渴望,更加具有同理心,这就是胡淑芳在成为“抗疫英雄”后的变化。
■ 感觉自己对这个社会应该更有价值
疫情前,35岁的汪勇负责给东西湖区酒店里的无人售卖机补货,一天补一吨货,来去匆匆,工作的出发点只有一个——赚钱养家。
“我当时只是想我们待在家里就好,抗疫有人去做,直到我了解到金银潭医护人员出行难的真实情况。”
除夕之夜,与家人吃团年饭的汪勇坐在家里打开朋友圈,看到了一个二维码,上面附了一段文字:“如果您是在金银潭区域内东西湖区,有车,想接送医护人员的您可以进这个群。”
汪勇进了群,他希望从群里医护人员的聊天中看看宅在家里是不是安全的。令他意外的是,没有医护人员聊天,只有找车回家或上班的需求,因为武汉限行了。
汪勇有一台五座的小轿车,平时用来送货。第二天凌晨5时30分,汪勇出门,迈出抗疫的第一步。先是接送金银潭医护上下班,后来又帮助解决援鄂医疗队的各种需求。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汪勇对接了10个志愿者团队,人数最多的团队500人,最少的180人。为4000多名援鄂医疗队队员做各种后勤服务,大到抵御寒冷的羽绒坎肩,小到洗面奶。“他们不顾生死来武汉帮助我们,我们也要给他们温暖。”
汪勇以快递员和志愿者的双重身份投身抗疫,他的组织协调能力在疫情中得到了快速提升和淋漓尽致的展示。他火线入党,2月份他从一位顺丰补货员被提拔为分部经理,管理4个网点共200名快递小哥。“这在过去想都没想过。”
9月1日是武汉市各类学校开学的日子。早晨7时30分,汪勇牵着3岁女儿的小手,走向幼儿园。这是女儿第一次上幼儿园,似乎是知道爸爸为这个日子奋斗过,女儿没有哭,挥着小手与汪勇告别。女儿能如期走进幼儿园,这曾经是最大的希望。
“我非常感动,也很激动。”汪勇说,他以物流从业者和志愿者的双重身份获得一个国家级的荣誉,他要“利用”这种荣誉去做更多的事。
他在管理的200名快递小哥中进行温暖传递的教育,引导他们去一点一滴地感受到工作中的暖意,并将这种暖意带给客户,帮助他们在工作中找到获得感,快乐地工作。“这个工作我不会只限于这200个人,也不会只限于顺丰,我希望做到整个物流行业中去。”在为医护人员提供保障的工作中,汪勇看到了传递温暖的力量。
凡是学校来邀请他去分享抗疫故事,他来者不拒。他在分享会上不说大话空话,只用这段终身难忘的经历告诉学子们:他,一个普通的快递员,资源只有一人一车,抗击疫情需要他的时候,他站了出来,做到了平时想都没有想过的事情。
“我在疫情期间开始做志愿者,现在我会一直做下去。”汪勇手头的志愿者工作是参与顺丰的一项帮助湖北贫困大学生交学费的公益活动,今年有4000多名湖北贫困大学生会得到这项资助。
汪勇坦言,疫情之后获得了很多荣誉,心态没有太大变化,但是感觉自己对这个社会应该更有价值,负起更大的责任。“工作的目标和意义不再是养家那么单纯了。过去以为生活很平淡乏味,现在天天都觉得很幸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