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新区担当、展现新区作为,一步一个脚印把现代化新主城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图景——12月2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南京江北新区建设现代化新主城推进大会,对国家级江北新区明年发展定调。
2015年6月27日,国务院批复设立南京江北新区。江北新区拥有国家级新区和自贸区“双区叠加”的独特优势,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主战场,五年多来,江北新区紧紧抓住国家级新区、中国(江苏)自贸区、长三角一体化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等重要历史机遇,全力打造“现代化新主城”。
紫君(紫金山观察微信号:njzjsgc)发现,这次会议既是总结分析会,也是动员部署会,还是年度全局性例会,主要任务是总结全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明年任务。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江北新区党工委书记张敬华,市长、江北新区管委会主任韩立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龙翔,市政协主席刘以安,市委副书记沈文祖出席会议。
张敬华在会上要求新区上下要继往开来、乘势而上,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在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上,扛起新区担当、展现新区作为,一步一个脚印把现代化新主城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图景。
1
五年成绩单
经济总量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翻番
从获批到今天五年多,江北新区迈入发展快车道。
过去五年,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净增1500亿,经济总量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翻番,高企总数突破1000家,新增落户80万人,正加速成为高质量发展强劲增长极,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贡献和地位日益突出。
今年,围绕市委提出的“一个引领、三大使命”,新区主动作为、锐意进取,取得积极成效。
创新名城领头羊的活力更足
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着力构建生生不息的创新生态体系,自主创新先导区的品牌更加响亮。
基因社区等一批“121”创新社区实质运营,剑桥大学科创中心主体封顶,建成生物医药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创新举办全国首个集成电路大学,为“两城一中心”产业创新发展构建了全周期全流程支持。
立足培育更具支撑力的产业创新基础,全年净增高企超过300多家,新增新研机构25家,上市企业5家,为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大动能。
紧扣形成更具引领力的制度创新成果,探索建立“自贸试验区+板块园区”联动创新机制,形成70余项具有首创性的制度创新成果,其中七成以上为省内国内首创。
全年新增注册企业1.2万余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近100家,优良的营商环境得到市场广泛认可。
美丽古都新主城的品质更优
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在城市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加大投入、持续发力,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0亿元,其中教育、医疗投入超80亿元。
交通出行通堵点,长江五桥、上坝夹江大桥建成通车,重构江南江北交通格局;桥北片区微循环改造全面完工,70万桥北群众出行难得到有效缓解。
教育医疗补短板,新增南京一中江北校区等28所学校,有效缓解了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继鼓楼医院之后,南医大四附院正式运营,“看病难、看病远”得到明显改善。
滨江岸线展形象,定山城市客厅基本建成,青龙绿带瑞龙郊野公园等对外开放,18公里滨江风光带全线贯通,江北群众近水亲江愿望得以实现。
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的带动力更强
以“四新行动”为抓手,125个纳入全市“四新”项目扎实推进,累计完成投资超过450亿元,带动工业投资增长17.2%;龙湖天街等一批新商业综合体开业,新区社零总额突破700亿元。
以补链强链为重点,成功举办世界半导体大会、国际生命健康大会、全球网络技术大会等系列活动,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60个。
以鲲鹏、龙芯为核心的信创产业迅速崛起,世和基因入选独角兽企业,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产业实现63%、30%高速增长,“两城一中心”产业地标影响力持续扩大。
2
发展蓝图
现代化新主城
前不久,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长江五桥)正式通车,将河西新城和江北新主城牢牢联系在一起,从江北到奥体,只需要10分钟。国家级江北新区愈发受到关注。
对江北新区的发展定位,此次会议再次明确为“现代化新主城”。
紫君(紫金山观察微信号:njzjsgc)梳理发现, 2018年底出炉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草案,明确提出了实施江南江北“双主城”战略。其中,中心城区是“一主一新”,即江南主城和江北新主城,形成“一江两岸”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在这样的布局下,南京将真正从倚重江南的“秦淮河时代”迈向拥江发展的“扬子江时代”。
在随后不到一个月召开的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张敬华在参加市人大江北新区团分组审议时强调“打造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国际化江北新主城”。
之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数次调研中,“新主城”一词频频被提起。
刚刚结束的市委全会明确明年重点任务中提出,要坚持“东西南北中”协调并进,深化“一核三极”功能布局研究,其中,对江北新区的发展方向就是要聚力建设“两城一中心”,抓好重大科技平台和科创载体建设。
今年12月21日,张敬华在江北新区调研并主持召开新区党工委会议,再次强调江北新区要“高质量建设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主城”,进一步将发展定位强化为“现代化新主城”。
而在这次会议上,江北新区“现代化新主城”发展定位再次被确定,国家级新区发展路径更加清晰。
把江北新区高质量建设成为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主城,是南京从秦淮河时代迈向扬子江时代的重要战略选择,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3
明年新区怎么干
一心一意建设现代化新主城
蓝图已经描绘,
走好第一步至关重要。
会议明确明年工作,
重点要抓好六个方面。
第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突出抓好原始创新,加快推进重庆大学研究生院、省产研院大学等平台建设,强化基础应用研究,全力攻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强化载体建设力度,谋划打造长三角科创圈总部,强化高新园区总部统筹协调功能。持续推进八个创新中心建设,促进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
多元培育创新主体,突出企业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主导权,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布局前沿技术、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创新创业环境,特别要突出“高尖精缺”导向,加快集聚各类创新人才,建好“海智湾”国际人才街区、集成电路大学。
第二、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上探索新路径。
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强化系统集成改革,注重从产业发展的全链条、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来谋划,积极争取数字经济、金融创新等试点。
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治理、医疗教育等方面,大力营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和生活环境。
第三、以产城融合为关键,在开启现代化征程上迈出新步伐。
积极创建集成电路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强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强链补链、搞出更多独门绝技,谋划打造产业地标建筑。
大力发展科技服务、研发设计、现代物流、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做强做优总部经济、流量经济,加快建设新消费中心。
践行紧凑城市、韧性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理念,严格把关城市色彩、建筑设计,加快建设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图书馆美术馆等项目,拿出更多精品力作。
用好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等平台,探索率先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高水平建设绿水湾、定山城市客厅。
持续加大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领域投入,有效增加保障性租赁和共有产权住房。
第四、以辐射带动为指向,在区域协同发展上展现新作为。
以长江五桥和浦仪公路西段通车、南京北站开工为新契机,加快推进北沿江铁路、宁淮城际等铁路项目,4号线二期、11号线等轨道交通项目,和燕路、仙新路、建宁西路等过江通道项目。
抓好浦口火车站等城市更新项目,高水平打造历史风貌区,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让老旧片区焕发新的颜值和生机。
聚焦江北大融合,在科技创新、产业布局、设施建设、民生服务等方面更大力度实施资源共享;浦口、六合两区要充分用好国家级新区的品牌效应,实现自身加快发展。
第五、以守牢底线为前提,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作出新探索。
加强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院感防控等工作,立体化筑牢社会面防控屏障,尤其要落实元旦春节期间相关规定要求,严格控制非必要集聚。
聚焦新材料科技园等重点区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面加强危化危废管理,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第六、以强化党的领导为根本,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取得新成效。
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为建设现代化新主城提供坚强保证。
把政治过硬作为首要条件,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着力抓好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和带头人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当下有活力、发展有潜力、未来有竞争力的新区铁军。
会上,张敬华特别强调,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江北新主城,关键要靠新区干部狠抓落实、创新创造,一天天去干、一步步去闯。
01要保持永不满足的创业心态
新区成立只有五年时间,仍处在艰苦奋斗的创业阶段,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满足和懈怠,必须只争朝夕、时不我待、加速奔跑,持续点亮灯火通明、挑灯夜战的新区之光。
02要展现争创最优的奋进姿态
咬定“全市最优、全省一流、全国前列”的目标,勇当标杆、敢为闯将,与最高的比、与最强的赛,拿出一股舍我其谁的拼劲,争市场、抢资源、创优势,不断擦亮国家级新区的金字招牌。
03要拿出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
现代化新征程中必然会遇到更多“两难、多难”局面,一定要发扬斗争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勇于打破思维定式、克服路径依赖,在负重前行、克难奋进中创造过硬成果。
4
加油干
扛起“现代化新主城”使命担当
蓝图绘就,如何扛起“现代化新主城”使命担当?出席会议的园区、企业负责人代表畅谈具体举措。
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南京集成电路大学校长时龙兴表示,南京集成电路大学将全面链接高校和企业,通过人才培养、创新孵化、生态赋能等举措,打通产业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打造集成电路产业人才新高地。
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邵阳说,建设江北新区“两城一中心”中的基因之城,世和基因是奋斗者,建设者,也是收获者。建设江北,我们辛而不苦,必将一起全身心投入我们的智慧,汗水和青春,收获美好的最近的未来。
江北新区研创园党工委书记、管理办公室主任蒋华荣说,江北新区研创园将坚持抓研创经济,做到创新有主体、产业有方向、孵化有生态、服务有品质,全力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引领区和重要增长极。
江苏协合转化医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燕铭说,研究院由著名生物医学专家张学记院士领衔,落户六合一年来,已完成系列科技成果转化和商业布局,包括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维优安系列产品、提升人体免疫力的维之安产品、春节过后即将上市的抗衰老产品NMN。用10年时间打造一个拥有百亿市值的大健康产业集群,是协合人的梦想,我们的目标一定实现。
会上还发布了一批江北新区重大创新成果,其中包括芯华章突破芯片设计领域“卡脖子”问题。
芯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礼宾介绍,芯华章主要致力于国产的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和系统(也叫EDA)的研发。目前这类软件和系统在中国市场90%被美国公司垄断,国产化基本属于空白,是我国被“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
芯华章自今年三月在南京江北新区成立后,利用国家级新区和自贸区“双区叠加”的独特优势,短短九个多月,已经吸引到120余位技术专家的加入,硕士博士占比超过70%,其中不乏全球EDA领域的世界级技术领袖。公司深度融合传统EDA技术和最新的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科技进行技术突破,摆脱路径依赖,快速实现换道超车。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