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书里面看到的是活的中国,你会发现那些时代的生命就在你的旁边,你可以重新地体验他们的感情,你可以活好多次。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张颐武先生如是说。
读完《红色家书》,我心潮澎湃,感慨良多。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个你侬我侬的小家,一个山河破碎的大家,一封饱含家国情怀的书信,暖了小家,成就了大家。战火纷飞的年代不再,但红色家书的温情尤存,当读到这些家书时,平凡的字眼却是最深的感动,我们都不应该去忘记那段历史,这些书信是他们最高贵的谦卑。
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你也不必过于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吉鸿昌就义前写给妻子的短札,1934年12月24日于北平陆军监狱。没有戚伤的呜咽,没有哀惋的叹息,行文豪壮,音韵铿锵,爱国爱家之心,何等赤诚。吉鸿昌性格刚毅,牺牲前以手指为笔,在刑场上写下了浩然正气的绝命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诗中正气凛然、充满了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信中的殷殷嘱托,洋溢着他对妻儿的深深关切。纵然铁石肝胆者读到此处,也会泪滴纸笺。
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并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惨祸,已临到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头上……我们也决心与华北人民共甘苦、共生死,不管敌人怎样进攻,我们准备不回到黄河南岸来。----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致母亲的家书节选,1937年于华北抗日前线。语言慷慨悲壮,意志不可动摇。寥寥数笔,表现出了一位八路军高级将领,对日寇的憎恨以及不怕牺牲、誓死抗日的决心。
这些泛黄的家书里有着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所发出的肺腑真言。英雄虽逝、浩气长存,为了建设光明、美好、幸福、富强的新中国,他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不怕牺牲精神,谱写出一曲曲悲壮的英雄史诗。碧血垂青史,浩气贯长虹,他们的英名将永载史册,他们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是时代赋予新时期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红色家书是先辈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今天,虽然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当代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始终不渝,让理想信念的旗帜高高飘扬,让追求崇高的精神代代相传,让浩然正气天地长存。
新时代、新目标、新要求,我们要不断强化理论学习,锤炼党性修养,践行党的宗旨,在工作中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忠于事业、严于律己,争做去狂躁,信念坚定的人,勤学习,内外兼修的人,敢担当,开拓创新的人,为实现赣江新区三年成规模,五年大发展的目标添砖加瓦。(通讯员:王乐)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