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容村貌日新月异,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今年以来,赣江新区共青组团金湖乡坚持党建统领,始终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责任理念,切实把基层党建工作置于心、抓于手、敏于行,紧扣“共青精神的发源地、特色农业的主战场、美丽乡村的展示区、幸福共青的后花园”的金湖发展定位,抓实基层党建激发乡村新活力。金湖乡通过“五微一实”(微岗位、微阵地、微党课、微服务、微力量等五微平台,全乡党员干部的实干精神)工作机制,延伸党建触角,形成了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组织,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全乡党员干部精神昂扬向上、作风顽强拼搏。
“我知道大家白天都忙,所以我就想着傍晚时候,大家坐在树荫下,一起学习,一起分享党员故事。今天我跟大家一起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的第三章节……”说着话的是凤凰村党支部书记赵紫云。赵紫云告诉记者,全村共有党员43个,其中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的党员就是19人。“年纪大的、不识字的、行动不便的占党员人数的一半,以前召集他们在一起上党课,总有一些不能参加的。后来我们就想,我们上门去送学,在他们空闲的时候在树荫下上微党课,效果还不错。在工作中,这些老党员还经常给我们年轻人出出主意。”赵紫云表示,农村党员文化程度不高,用当地方言原原本本的读给党员听,效果远远大于在会议室里上党课。老党员们更是积极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新农村建设、党员示范市创建、矛盾调处等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今年78岁的凤凰村于姣崽是一名拥有60年党龄的老党员,从16岁开始,她就担任村里的妇女主任。原本在1957年的时候有机会去党校学习,但是因为当时村里当时人手不足,就错过了这个识字的机会,这也成了于姣崽一辈子的遗憾。“作为党员,我们什么时候都是带头做事的,你看我的肩膀都挑土挑坏了,就是年轻时候干活太卖力了。后来因为不认识字,渐渐学习上就跟不上了,觉得自己拖了组织的后腿。现在这个党课开在家门口,我不知道有多高兴呢?”于姣崽高兴的说。
在金湖乡固村,实行整村搬迁以后,大多数村民都已经搬迁到安置点,一些党员搬迁进城,还有一部分党员仍然居住在固村,这就导致日常的党员管理存在一定难题。“针对这一情况,党支部设立了固村党员微信群,我们会在群里发放一些学习资料、视频、音频资料,让大家随时随地的学习;发动支部年轻党员兼职当起了微信教导员,手把手地教老党员使用微信消息、语音对话等功能,使老党员们在组织生活中得到集体回归。”固村党支部书记袁隆辉表示。
在金湖乡,有这样一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他们定期到贫困户家、到学校、到重点地段走访,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中心工作。“就近就便、力所能及、切实可行”开展各类精准服务、小众服务、专业化服务活动。针对农村无职党员作用发挥难的实际,金湖乡结合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和党员自身特长,“量身定做”了基层治理、公益服务、产业发展、民生监督等四大类12个“微”岗位,通过党员选岗,党支部认定,统一悬挂张贴岗位监督服务牌、服务质量民主评议的模式,让无职党员也担起服务群众的担子。自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以来,金湖乡广大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主动在脱贫攻坚、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急难险重等工作中检验自己党性修养,让党旗飘扬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飘扬在群众心田。
今年以来,金湖乡各党支部结合各村特点,设立了“五微”阵地,通过设立党员微岗位、微阵地、微党课、党员微服务、微力量等平台,实现筑家聚游子、流动不流失,进一步增强了流动党员的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有效解决了流动党员组织管理难、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的问题。
农村党组织是党在基层的“神经末梢”,金湖乡在强化对村级党组织的管理上狠下功夫,激发了党员争先创优的意识,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抓好党建就是最大的政绩!金湖乡积极抓好班子建设,以班子成员为标杆,抓队伍,树立好金湖干部的良好形象,切实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金湖乡把农村大舞台作为乡干部提能力、转作风、促实干的练兵场和大考场,着力发挥金湖红色、绿色、蓝色的‘三色’优势,以实打实的实干精神将金湖乡打造党员红色教育重要平台,真正擦亮‘共青精神’发源地这块金字招牌。”金湖乡党委书记马文卿表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