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大华:三个“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是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生动体现

2021年01月04日 10阅读 来源: 贵州日报

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誓师大会是在特殊时期召开的一次特别的会议,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开局之际,吹响了撕掉贵州千百年来绝对贫困标签的集结号和动员令。笔者认为,会议释放出的三个强烈信号,即三个“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一一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全面脱贫和巩固提升、督查问责和问题治理一一是贵州省委省政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感恩奋进、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生动体现。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贵州行动

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努力。疫情严重的地区要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地区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特别是要抓好涉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时,统筹做好“六稳”工作。要坚定信心,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疫情的冲击只是短期的,不要被问题和困难吓倒。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是对疫情防控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这二者关系的科学判断,为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我们要辩证看待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是有效应对重大疫情的重要保障。这次疫情防控是一场遭遇战,我们要尽最大努力不让它对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形成重大干扰,要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特别是要抓好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不能有缓一缓、等一等的思想。疫情防控也是一场总体战,我们要坚持统筹兼顾、协调联动,既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又全面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

贵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等不得、等不起。我们要看到,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的省情没有变,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思路没有变,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任务没有变。我们要客观看到,截至2019年末,全省还有剩余贫困人口30.83万人、约占全国剩余贫困人口的1/9;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深度贫困地区剩余贫困人口还有22.23万人,占全部剩余贫困人口的72.1%,大多分布在我省西北部高寒山区、西南部石漠化片区和东南部深山区,都是“贫中之贫”“坚中之坚,,,,硬骨头中的硬骨头,,;我们要清醒看到,有的地方有的部门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在,脱贫攻坚已到了最后的关键阶段,到了决战决胜的阶段。经不起这场严峻考验,完不成这一历史任务,我们无法向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交待,无法向贵州人民交待,必须拿出决战决胜的精气神,咬紧牙关不懈怠、一鼓作气抓到底,以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战实绩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兑现我们的庄严承诺!

打赢防控阻击战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必须完成的历史性任务。这是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誓师大会传递出的第一个“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强烈信号。

坚持全面脱贫和巩固提升并重,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誓师大会体现的第二个“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是全面脱贫和巩固提升并重。这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按时”脱贫和“高质量”脱贫两大目标的“组合拳”。决胜脱贫攻坚,我们不能满足于“按时”,还要把“高质量”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挂牌督战,集中力量攻克剩余贫困问题。挂牌督战是贵州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解决好剩余贫困人口、未摘帽县的脱贫问题的创新举措。“督”就是要督各地和各部门责任、政策和工作的落实,“战”就是要聚焦剩余贫困人口,整合帮扶资源强化攻坚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全省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工作方案已经印发,要根据方案安排部署,省市县三级迅速行动起来、上下联动起来,沉入一线开展督战。誓师大会指出,要持续压实责任,做到真督实战,安排巡回督战队根据督战对象工作开展的好、中、差情况,分别悬挂“蓝、黄、红”牌,适时组织开展回头看,对工作不力、整改落实不力的及时开展约谈。要全程毫不放松,争分夺秒苦干实干,确保6月底实现所有剩余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未出列贫困村达到退出标准、未摘帽县达到脱贫摘帽条件;下半年全面抓好巩固提升,及时查缺补漏,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不漏一项,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

社会兜底保障,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社会保障兜底是“五个一批”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特殊困难贫困人口“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关键举措。目前,我省在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有1.7万户、5.28万人,因残致贫有2.04万户、5.33万人,分别占贫困人口的17.12%和17.28%;“两无”(无力脱贫、无业可扶)人口共2.98万户、4.23万人。对于这些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依靠开发式帮扶手段很难脱贫,必须通过综合社会保障政策进行兜底。要健全低保对象管理机制,确保应保尽保;要完善低保政策,增强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要完善救助保障政策,提高救助保障水平,强化对特殊困难群体的托底保障筑;要健全管理服务机制,编密织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安全网。要特别注意防止返贫致贫。目前,我省仍有脱贫不稳的贫困人口4.65万户、19.1万人,建档立卡之外的边缘人口5.55万户、21.33万人。要加强对这两类人的监测和动态管理,对符合条件的新致贫人口和返贫人口及时帮助补齐短板,逐村逐户逐项对账销号,防止返贫和新的贫困发生。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五个体系”,稳定和巩固脱贫。誓师大会再次强调,“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政策支持力度和工作力度只能加强、不能减弱,坚决防止松劲懈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力度不能减,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不能撤。对工作存在松懈倾向的摘帽县,要及时纠正,绝不能在最后关头“掉链子”、出现闪失。要抓好脱贫攻坚普查,全面摸清底数情况,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过程扎实、结果可靠。要集中力量建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开展系统培训,确保有劳动力搬迁家庭每户至少1人以上稳定就业。对已搬迁入住、符合政策条件的贫困群众,按安置地标准纳入城市低保。

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确保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一是要进一步调整优化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继续落实好领衔专班推进制度,确保重点产业在2020年取得更大突破。聚焦提质增效抓好坝区建设,强化坝区基础设施,大幅提升坝区土地产出率和增收贡献率,推动所有坝区都建成达标以上坝区。县一级要聚焦1—2个产业,迅速扩大规模,实现裂变式发展。二是要从山地特色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把坝子、山坳、坡地、山地等串联起来,形成点线面结合的规模化基地。相邻市、县、乡镇要加强横向沟通,围绕相近或相同的产品品种形成跨区域的布局,实现“抱团发展”,共同打造形成有竞争力的区域品牌。三是要全面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整合多方面资源,通过引进、转型、组建等方式多措并举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村社合一”经验,鼓励有实力的合作社跨村发展、联村发展。把党支部建在合作社上、建在产业链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一起干,促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形成紧密相连的产业发展共同体。

督查问责和问题治理双管齐下,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誓师大会体现的第三个“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是督查问责和问题治理双管齐下。这是检验脱贫成效的“利器”。

监督检查不缺位。推动各级党组织不折不扣落实省委部署,尽锐出战、善作善成,集中力量攻克贫困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纪检监察部门要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进行盘点梳理,着力加强对脱贫工作绩效、保持脱贫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以及贫困县脱贫摘帽情况、脱贫摘帽后“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的严肃问责,对贪污侵占、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的从严查处。

追责问责不落空。今年是贵州脱贫攻坚决战决胜迎接大考的关键之年,时间节点和目标任务都十分明确,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要传导追责问责压力,以严格的追责问责机制倒逼脱贫攻坚责任落实,以铁的纪律保证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以精准的监督保驾护航精准脱贫。誓师大会明确提出,对攻不下碉堡、拿不下阵地、完不成任务的,坚决追责问责。对市县和省直部门脱贫攻坚成效的考核评估督查,必须严之又严,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问题治理不拖延。春节前,国家脱贫攻坚成效省际交叉考核、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第三方评估、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新华社暗访等对贵州省进行了考核、评估、检查,发现了一些问题。已经发现问题的地方,要立行立改,举一反三抓好整改落实。全省其余各地也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开展梳理排查,从别人的问题看到自己的问题,从点上的问题看到面上的问题,从已经发现的问题看到还没暴露出的问题。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赢得主动权。誓师大会指出,在国家脱贫攻坚考核正式反馈结果后,全省还要认真对标对表,把考核评估发现问题与全面筛查、巡视巡察、纪检监察、审计等发现的问题结合起来,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