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针对三线建设遗产的特殊性,建立以产权单位为责任主体、以遗产所在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职能部门为技术服务责任主体的保护利用机制。三线建设遗产的形态、属性、主体等,都具有不同于文物和非遗的独特性,须在这种独特性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进行保护利用。
三线建设,是我国从备战出发,以国防工业建设为中心的大后方建设,主要在西部地区实施。这是一段对西部地区工业体系建立和一批工业城市兴起具有“格式化”意义的国力建设史;是对“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具有积极作用的中华民族奋斗史;是弥足珍贵的国家记忆。保护好、利用好这份遗产,客观要求较为迫切,应以价值共识、价值保全、价值再生、价值联动为理论遵循与实践方法,进行科学谋划和务实推动。
价值共识
要用“事件锁定”的理论方法,作为三线建设遗产价值认知的理性基桩。三线建设,作为中国当代史的重要一页,对于推动我国西部地区的主体功能从战时大后方,发展成为能源资源大基地、航空航天技术集成和装备制造的大基地,具有“事件锁定”的作用。三线建设遗产,是因非常时期的国家安全战略调整与实施,而形成的现代工业遗产。三线建设,有助于西部地区蓄积发展能量,形成有效的整合与累加,使其工业等相关事业和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可能性。这是西部地区在新时代实现“弯道取直”和后发赶超的重要条件。
要跳出“现价生意”的思维模式,用“综合效应有效累积”的思维方式,作为衡量三线建设遗产价值尺度的基准。当前,评价三线建设的效益,不能单看经济效益,更不能纠结于当时的“不经济”,应以它对西部地区长期发展的综合效应和长远影响来列式核算,即须把工业发展成就、城镇发展成就、交通发展成就、人的全面发展成就、社会和谐与民族团结成就等,列入综合效应累积的算法之中。当前,通行的市场经济活动合理性的元逻辑,产生于以“利己性”为公理的“现价生意”思维模式。用这种思维模式来衡量三线建设的成效,会有失公正、客观和科学。从当今西部地区的高速度、高质量发展态势来看,当年的三线建设无疑发挥了“前平衡”“前启动”的关键作用。
三线建设遗产是三线建设重点地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础资源。在三线建设开展以前,三线建设重点地区多是偏僻荒芜之地,文化底蕴不足。如今,这些地区,如贵州的六盘水市、四川的攀枝花市等,都变成了“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区域。三线建设遗产,是这些地区的精神力量所在、文化根脉所在。在新的发展条件下,三线建设遗产是三线建设重点地区深化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的牢固基础;是三线建设重点地区提高其在国家战略中的权重,争取更多更大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三线建设重点地区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清晰工业化、城镇化的目标路径,奋力后发赶超的可靠基础;是三线建设重点地区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的根本基础。
价值保全
要针对三线建设遗产的特殊性,建立以产权单位为责任主体、以遗产所在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职能部门为技术服务责任主体的保护利用机制。三线建设遗产的形态、属性、主体等,都具有不同于文物和非遗的独特性,须在这种独特性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进行保护利用。例如,三线建设遗产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空间的独特性与空间组织的知识性、资源利用的科学性与应对战争不利的针对性、运筹谋划的系统性和独立单元运作的整体性、技术设备的先进性与生产组织的严密性、崇高精神与纯洁感情的可贵性等方面。这些都注定了不可能按照可移动或不可移动的文物保护方式来分类处理,也不可能采用传统工艺、民间文学等缺乏法定主体主张权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来分类处理。
要开展三线建设遗产专项盘点。通过系统记述、深入研究、全面阐释,为“三线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必要条件。三线建设遗产是一个十分庞大的以工业遗产为主的遗产群。它包含空间和空间组织方式,建造和建造的故事,技术、设备、人员和生产组织方式,研发、管理、成果和新知识新技术的创新运用,人的精神意志和生活情感故事等。这些内容如果没有进行系统记述、深入研究、全面阐释,蕴含其中的大量信息,尤其是精神层面的价值就不可能最大化地释放出来,高质量的利用就较难实现,三线建设遗产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也较难实现。因此,须开展多学科同步进行的系统记述、研究和阐释,来保全三线建设遗产的形态、形式,保全三线建设遗产本原存在的品质、品位、品相。
价值再生
要构建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的平台体系与相应主体,使遗产资源能够通过作品化、展品化、产品化、服务化等方式,进入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渠道之内、规程之中。其中,三线建设博物馆、陈列馆、体验馆,是三线建设遗产保护的主要平台;三线文化产业园、三线旅游景区景点、三线文化创意空间等,是三线建设遗产利用的主要平台。创办和运作这些平台的主体,就是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的主体。平台建设与运作、主体培育与壮大,是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是否进入实操和是否具有实效的重要标志,必须纳入文化旅游产业等规划框架,切实兴办起来。
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事业和产业是共生关系,须进行整体化和同步性的规划与实施。一方面,包括三线建设遗产在内的大多数工业遗产,是不同于文化语境中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三线建设遗产中的“物遗”与“非遗”,须保持如初的“合一”才能保值增值。另一方面,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的事业与产业,都需要由产品、服务、渠道、品牌来实现价值的生成与倍增,生产、供给、消费每个环节都需要保证方向正确、社会认可、市场接受。因此,只保不用、只用不保和保用分开的做法,都难以实现高质量、高效益和可持续性保护利用的合理预期。
价值联动
要按照遗产就地、就近、就势集群保护利用的总体原则,创新思路方法,把孤立的遗产和单一的遗产有机联结起来,使之发挥出整体效应。要形成一批“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示范区”、一批“三线建设文化街区”、一批“三线建设遗产美丽厂区”,通过这些“关键节点”构建“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产业带”,促进三线建设遗产资源富集地高质量发展。
要构建三线建设遗产文化旅游产业同相关产业联动、互助、簇拥发展的生态系统。要通过文态、形态、业态的组织形式优化,提升三线建设遗产地同近地旅游景区、经济新区、美丽乡村的经济联动性。要通过三线建设遗产地同近地的道路系统、公共服务系统的升级,进一步加强彼此之间的社会文化联动性,形成通畅无差别、美丽无差别、舒适无差别、活力无差别的共生发展区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