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立群:经济在下行压力下持续恢复

2021年01月08日 10阅读 来源: 中国金融

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我国经济持续恢复

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国家资源和能力得到全面有效动员和组织,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在世界走在前列。疫情防控的积极成效为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复市、恢复国民经济正常循环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持。2020年3月份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恢复的态势,各项经济指标表现总体比较积极。

从供给端看,2020年以来受疫情冲击,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3月份同比下降-1.1%,降幅收窄12.4个百分点;4月份同比增长3.9%,实现了由负转正;5月份同比增长4.4%。总体看,复工复产成效在工业生产方面表现突出,工业生产从负增长谷底持续较快恢复到正增长,5月份工业增长率与上年同期比较,仅低0.6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也保持了底部持续回升态势,其月度同比增长率,3月份为-9.1%,4月份为-4.5%,5月份为1%,实现了由负转正。依据4、5月份工业和服务业增长数据,以及对6月份相关数据的预测综合分析,预计第二季度我国经济将摆脱负增长状态,季度GDP增长率有望实现正增长。

从需求端看,投资、消费等国内需求持续恢复。月度累计同比投资增长率,1~2月份为-24.5%,1~3月份为-16.1%,降幅收窄8.4个百分点;1~4月份为-10.3%,降幅收窄5.8个百分点;1~5月份为-6.3%,降幅收窄4个百分点。投资增长持续恢复,4月份开始当月投资增速已经由负转正。月度消费同比增长率,2月份为-20.8%,3月份为-15.8%,降幅收窄5个百分点;4月份为-7.5%,降幅收窄8.3个百分点;5月份为-2.8%,降幅收窄4.7个百分点。

济和国际贸易的严重冲击,未来出口前景堪忧,当前外贸出口企业订单不足问题已经开始突出。综合看,需求不足对企业生产的进一步恢复正在形成突出制约。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全国10726家企业第一季度的生产经营调查,70%左右的受访企业销售收入和新增订单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前期复工较好的外向型企业也面临回落风险。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是当前打通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关键所在。

需求不足的问题长期存在,疫情冲击使其更加严重

2010年,我国出口(美元口径,下同)较上年增长31.3%,2016年下降到-7.74%;受世界经济复苏的影响,2017~2018年出口增速明显回升;但在中美贸易摩擦冲击下,2019年又降低到0.5%。2011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增长23.8%,2019年降低到5.4%。201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上年增长18.8%,2019年降低到8%。可见,无论是内需还是外需,其增速均有持续大幅度的下降;总需求增速持续大幅度下降。今年的疫情对三大需求带来严重冲击。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9%,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27.3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降幅;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1%,增

当前看,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正在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我国出口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后,正在面对外部订单不足的严重困难,出口下行压力不可低估。综合研判,随着内需持续恢复,我国市场需求呈现持续恢复态势。

需求不足,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需求恢复慢于供给和生产恢复

5月份投资同比增长3.9%,消费同比下降2.8%,出口同比下降3.3%;与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比较,需求恢复明显滞后于生产和供给。考虑到疫情对世界经速较上年同期降低22.4个百分点;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下降13.3%,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14.6个百分点。多种因素导致的总需求水平持续大幅下降,必然使宏观经济总量失衡矛盾不断加剧,必然使经济增速持续下降。因此,从生产和供给的恢复看,既要解决疫情冲击带来的各种困难,也要尽快解决需求不足这一突出问题。

需求不足引起的困难,特别要重视的是企业困难加大和就业压力加大。从企业方面看,主要表现为订单减少,营业收入减少,实现利润减少;以及由此带来的财务支付能力减弱和资金周转困难加大。2020年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9%;较上年同期增速降低1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7.4%,降幅较上年同期扩大24个百分点。4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21.7天,同比增加3.8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59.8天,同比增加11.2天。企业的资金困难,既会传导为减薪裁员压力加大;也会传导为还贷能力下降,进而引起银行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比重提高。

从就业方面看,企业困难加大使就业压力明显加大。2020年1~5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460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少增137万人。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较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5月下旬开展的企业问卷调查,全国企业员工平均到岗率虽已回升至81.4%,但就业恢复后劲明显不足。一是“在职不在岗”员工转化为失业人群的风险较大,30%左右的受访企业表示尚未返工的员工已经“主动离职”或“被裁减”。二是企业用工需求持续收缩,小微企业用工尤为突出,企业用工需求前瞻指数比今年第一季度下降;当前第二产业产能利用率虽然持续回升,但尚在70%以下,明显低于上年水平。据此看,企业虽然复工复产,但尚未达产,用工需求下降有其必然性。三是用工需求下降压低薪酬,服务业尤为明显。另据有关调查,当前贫困家庭农民工就业和生活面临更大困难。包括贫困家庭农民工失业比例更高,贫困家庭农民工年龄更小、学历更低、参加培训更少,贫困家庭农民工比非贫困家庭农民工月收入减幅更大等。就业困难会影响到居民收入,进而影响消费购买能力和信心,影响消费市场恢复的后劲;企业困难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能力和投资信心,影响到企业投资的恢复。

1~5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14.8%,在各类投资中恢复最慢。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尽快畅通国民经济循环需求是国民经济循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需求水平下降和经济增速下降是互动的过程。其内在联系是:需求下滑带动经济增长下降,进而使各方面收入增长减缓;收入下降使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下降、企业投资能力和投资信心下降、政府财政能力下降,这些都会使消费、投资等需求进一步下降。因此,随着需求水平的持续下降,国民经济循环速率会持续减慢,经济增长下行惯性会不断加大。

扩大需求,必须从提高居民、企业、政府等主体的支付能力入手。在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各方面收入下行压力很大的背景下,扩大需求最重要的是发挥好政府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通过扩大财政赤字、扩大政府发债规模,强力提高政府支付能力。着力于提振基础设施投资、公共服务投资促进投资增速提高,相关的市场订单显著增加;进而带动企业生产活动加快恢复,企业收入增加,促进企业投资恢复;通过企业生产形势好转促进就业形势好转,支持居民收入由降转升,进而支持消费市场持续恢复。

基于以上分析,当前扩大内需的重点是大力提振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与“两新一重”和补短板任务紧密结合,大力增加项目储备。我国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已有长足发展,但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比较,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长远发展比较,差距仍然非常大。要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长远目标结合,着力制订好整体的长远发展规划,据此指导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板的项目选择。大力增加项目储备。二是注意协调好相关资金直达到位。今年财政资金用于支持相关投资的安排,力度很大。5月份政府债发行出现井喷式增长。要做好相关资金的使用安排,防止沉淀,切实提高其支持补短板、扩内需的实际效果。三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要加强配合,注意防止政府资金使用规模短期快速扩张对金融市场其他融资主体产生挤出效应。确保各类市场主体都有较为宽松的融资环境。四是要坚定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着力巩固和加强我国经济的回升向好势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