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长三角示范区两省一市“云”见面,聊了啥?

2021年01月15日 10阅读 来源:新华日报

新春将近,万象更新。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这片创新的热土,带着崭新的期盼,迎来了“年终考核”。

1月14日上午,通过一块大荧幕,上海、江苏、浙江三地一体化示范区的建设者、领头人,和64家理事会成员、示范区开发者联盟成员在云端“见面”。

记者注意到,此次示范区理事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内容颇为丰富,既全面总结了2020年示范区建设工作,还审议通过了2021年示范区多项重点工作安排和专项规划,为示范区下一步的发展勾勒出细致蓝图。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江苏作为轮值“东道主”,将在示范区建设中展现更大的江苏力量。

这一年:“无人区”里拓新路

示范区建设,就像在“无人区”里“闯新路”。2020年,示范区的一批“拓荒者”敢于走新路、插路标,在“荒原”上种出了一颗颗饱满的硕果。

一年中,示范区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国考答卷。围绕一体化制度创新,形成了32项具有开创性的制度创新成果;聚焦生态环保、互联互通、创新发展和公共服务四大领域,全力推进60个亮点项目;着力整合政府、市场和社会各界力量,构建形成了“业界共治、机构法定、市场运作”的跨域治理新格局……

从“共同推动具体项目”到“共同实施行动计划”,再到“共同制定行为准则”,三地对一体化的认识和实践正在不断深化。

重点领域为一体化搭好“四梁八柱”。聚焦“8 1”重点领域,“去特殊化“的成果在示范区内显现。全国首个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亮相;生态环境保护从“三不管”到“三统一”;上海市对于江苏吴江、浙江嘉善的海外人才视同上海海外人才,享受上海市的相关便利服务;医保一卡通2.0版,两区一县85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接入门急诊联网结算系统;打通跨省域公交线路17条。

重点项目为一体化添砖加瓦。聚焦四类重点项目,示范区湖畔出新绿、跨界连新路、科创涌新锐、民生有新态。在生态环保方面,青浦、吴江共同启动环元荡生态岸线示范段建设,岸线长度2.4公里,旨在修复生态、景观增绿、提升水质;在互联互通方面,东航路—康力大道省际断头路贯通工程不仅使江苏吴江到上海青浦的时间由40分钟缩短为5分钟,还探索总结出一整套跨域工程项目统一规划、同一标准、灵活立项、同步施工的实施办法;在创新发展方面,华为青浦研发中心项目已于2020年9月27日全面开工,建成后预计导入3-4万名科研人才;在公共服务方面,长三角智慧互联网医院建成启用,在智慧门诊、远程会诊、网上诊疗、检验影像报告互联互通、医保在线支付结算等医疗信息化建设中做出探索和尝试,为优质医疗资源异地共享创造条件。

示范区本身就是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试验田和样板间,在示范区里行得通的宝贵经验,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源泉。

就在两个多月前,去年10月31日的示范区一周年工作现场会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同志评价示范区“呈现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并在讲话中多次提到“大大好于预期”。

去年11月11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文推广示范区制度创新经验。

去年12月18日举行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何立峰再次对示范区建设高度评价,希望全国各地到示范区学习。

“这一年,在执委会办公楼里开了1079场会,开会的人次达到19386人,基本上一天就有四个对接会和工作讨论会。盖章最多的一个文件,两省一市共盖了13个章,研究制定最长的一份文件长达18个月。距离最远的一次会议12000公里,是执委会、开发者联盟和北德地区汉堡商会的对话……”会上,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口中的一个个数字背后,是示范区建设者们共同的努力与担当。

新一年:继续寻求三地“最大公约数”

从“三家人”走向“一家亲”,对于隶属三省的青浦、嘉善、吴江来说,并非易事。过去,三地发展的基础不同,标准不一,行政区划带来的壁垒不言而喻。如何做好统一与对接,让三地在各方面互联互通?就要在“一”上下功夫,在“同”上做文章。

尽管示范区一体化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示范区对未来依旧充满“野心”。

会议提出,2021年,示范区将按照“一田三新”定位,以一体化制度创新为引领,以重点项目建设为载体,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抓好重大前瞻性问题研究,聚焦57项重点工作,不断提升制度创新度、项目显示度、民生感受度。

纵览这57项清单,涵盖面广,类型全,并且大多由三地共同牵头,从“你的事”“我的事”,成为“大家的事”。

从工作领域看,一体化制度创新 35项、重点项目建设 9 项、工作机制保障 9 项、重大问题研究 4 项;从责任分工看,涉及国家部委直属单位牵头 2 项、上海方面有关部门牵头 13 项、江苏方面有关部门牵头 3 项、浙江方面有关部门牵头 4 项,两省一市相关部门共同或分别牵头 10 项、两区一县分别牵头 2 项、执委会牵头 23 项。

致力于打造世界级滨水人居文明典范,去年8月26日举行的示范区开发者大会上, “江南水乡客厅”揭开面纱,这片沪苏浙交汇处的湖区水乡,牵动了各界关注的目光。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水乡客厅依然是2021年示范区的“重头戏”。

这片位于苏浙沪交界处的示范区“客厅”,面积约35平方公里,空间上包括以长三角原点为中心,金泽、黎里、西塘、姚庄四镇各一部分。

作为水乡客厅主要设计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段进曾说:“该区域目前汇而不集、通而不畅。”因此,水乡客厅既要传承文化特征,又要发掘河湖纵横的空间基因优势,以湖荡圩田为底,将现代绿色生态理念和技术与历史悠久的传统理水治水智慧文化相融合。

“今年9月底之前,示范区将编制形成水乡客厅城市设计和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提出水乡客厅开发建设、共建共享机制。”一体化示范区理事会秘书长、示范区执委会主任马春雷介绍。

对于青嘉吴三地人民来说,文旅“一卡通”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红利。今年6月底,示范区将研究形成一体化示范区江南水乡古镇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并组织实施,建设成的“世界级水乡古镇文化休闲区”,将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第一后花园”,成为集人文历史体验、水乡度假休闲、运动健康养生等于一体的高品质文化体验和旅游度假目的地。塑造“江南味、国际范、水乡韵、田园风”的区域文旅形象,彰显以吴越文化为基础,融合海派文化的人文特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江南水乡文化品牌。

“下一步,江苏一定将牵头的事情主动做好,配合的事情积极做好,共同将示范区 ‘十四五’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取得更大的成效。”会议现场,江苏省发改委主任李侃桢现场表态,并提出三个建议,“建议加快推进制度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建议加快实施一批牵引带动力强、显示度较高的重大项目,打造示范区的样板特色;建议加快形成全社会力量,来支持参与示范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会上还审议通过了示范区先行启动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示范区水利、生态环境、产业发展、文旅发展等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等。而随着这些内容的一一落地,示范区的明天,定会越来越好。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沈佳暄 许海燕


来源:新华日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