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文传浩:中国特色流域生态文明观的新探索——兼评《长江上游地区水电资源开发研究》

2021年01月27日 10阅读 来源:学术评论

当代人类所面临的资源与气候危机,不仅仅是资源与环境的危机,更是工业文明模式的危机。在市场竞争决定的成本计算体系与交易机制中,由于无法对具有公共产品特性的生态环境进行定价,由此形成了工业化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的代价无法内生为工业经济必须补偿的成本。不可再生资源的有限性与生态环境补偿的缺失成本,构成了工业经济发展不能突破的自然边界。这种把能源与环境问题看作是工业化成本之外的问题,无助于当前危机的解决。此时,人类需要从工业文明走向新文明时代——生态文明,开启新能源革命。

我国河湖众多,流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2909条,水面大于1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有2865个,其中,全国七大水系流域面积约占国土面积43%,流域内人口密集,经济体量巨大,生态资源丰富,是我国十四亿居民主要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对流域生态安全、流域环境综合治理与流域生态文明给予高度重视,先后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等一系列富有突破性的新论断①②③,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流域可持续发展进一步纵深推进提供了理论创新方向和实践指导路径。科学开发流域水电清洁能源,按照以自然属性为主的流域为切入点开展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是对过去以行政区为单位建设模式在理论、方法与路径上的一项重要补充,创造性总结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流域生态文明的理论框架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

我国人口众多,能源消耗需求量大,其中煤炭消费量占比居高不下,也成为我国空气污染治理顽疾的重要贡献者。现阶段,能源总量缺乏与矿石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并存,因此,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能够从源头上解决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无疑,水电资源既清洁,又可再生,开发水电资源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科学开发我国水电清洁能源,也是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流域生态文明观的重要路径。与此同时,我国开发水电资源的工程规模大、速度快,引发了一些诸如某些水域水质污染、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等一系列复杂生态环境问题。

重庆工商大学曾胜教授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与绿色能源发展研究(15BJY058),结合该团队多年研究积累,完成了《长江上游地区水电资源开发研究》一书(科学出版社,2018),该书也是笔者在负责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期间重点倾力打造的“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丛书”系列重点成果之一。该书针对长江上游地区水电能源“能开发出多少”“开发后的影响”“怎样开发”三个核心问题,结合国家绿色能源发展实际需要展开系统和深入研究,对我国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流域生态文明理论具有良好裨益。

一、基础性与科学性:能开发出多少

不过,能开发出多少,开发后的影响,以及怎样开发都是我们所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在《长江上游地区水电资源开发研究》的开始,作者就对我国当前的能源供需状况、消费结构有一个细致全面的介绍,进而读者还可以了解到长江流域水能资源的特点和长江上游地区水电资源的概况,这是对长江上游地区水电资源开发进行研究的一个必要先行条件,是全书的基础。

我国依然存在着煤炭消费高占比的能源消费结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还未根本扭转的现实问题。提高清洁低碳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比例,科学实施传统能源替代,加快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尤其是大力开发可再生的水电资源,是保证我国能源供需平衡,继续促进经济转型和平稳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

以长江上游地区大渡河流域为例,运用有限差分时域方法对水电开发量进行测算,该方法综合考虑了生态环境在内的多种因素,体现其科学性。

二、 综合性与生态性:开发后影响分析

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移民、融资模式五个方面完整地阐述了长江上游地区水电资源开发的影响,尤其是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方面水电资源开发能提供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践行生态文明,另一方面水电资源开发又会影响开发区域的生态环境而需要补偿或者规避,该书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论述,体现其综合性。

运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对水电开发所产生的替代效应与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知,水电消费与石油消费之间具有一定替代性、与煤炭消费之间则具有很强的替代性,对于煤炭消费具有明显的负向拉动作用;水电消费与天然气消费之间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对于天然气消费有着明显的正向拉动作用;煤炭对石油的冲击在短期内有较强替代作用,石油对煤炭的冲击则会在长期产生替代作用;石油消费对天然气的冲击在短期内有一定替代作用,但在长期却具有促进作用。水电资源开发产生其清洁能源,替代不可再生、废气排放又较大的化石能源,这是适应新时代生态文明要求所必须进行的能源结构调整,同时在水电开发过程中必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条件,体现其双重生态性。

三、 技术性与针对性:科学开发利用

书中运用进化博弈模型对水电开发与环境、移民进行协调分析,目的是为了实现水电资源开发的最终目标——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加上五个水电开发的经典案例介绍和长江上游地区水电开发的协调机制分析,作者从环境和人两方面周全地考虑到水电开发可能遇到的难题,并给出了详尽的解决方案。其中,当对水电开发所带来的生态环境与移民的损失补偿,就可奠定水电开发的环境与社会基础。水电开发的顺利实施是实现水电开发效益的重要先决条件,这样便可寻求环境、移民与水电开发者的和谐共处,从而实现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时代就会早日到来。借助理论模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其技术性。

为了调节三方的利益冲突,实现水电开发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可持续发展概念解决水电开发者和生态环境及移民之间的矛盾,指出要实现三方利益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科学规划,持续开发,综合利用”的原则;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原则;水电开发与移民利益保护双赢的原则;水电开发与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的原则;市场经济的原则。针对水电开发,提出加强水电站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理;加强移民制度建设,提高移民地区就业服务,使移民在新的环境下获得超过原先居住地的经济效益;选择适宜的流域水电开发模式。为促进长江上游地区水电开发和生态环境、移民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加强政府政策支持水电开发、促进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及可持续发展、做好移居与水电开发之间的协调工作、加强我国水电项目资金支持、加强水电大坝的修缮和水电开发项目的退役管理五点建议,并给出具体措施方法。为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水电开发过程中的政策规范提供参考意见,体现其政策建议的针对性。

该书以一手调研资料、大量统计数据作为分析基础,以科学实证方法、模型作为分析工具,观点鲜明,逻辑清晰,结构合理,结论可靠,实为作者的一部匠心之作、诚意之作,为我国探索和践行流域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做出应有贡献。

注释:

①新华社《习近平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http://www.gov.cn/xinwen/2016-01/07/content_5031289.htm.

②新华社:《习近平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18/content_5232657.htm.

③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4月26日),《求是》2019年第17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