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廖元和:川渝黔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基本内容

2021年01月27日 10阅读 来源:西部论坛

川渝黔区域是长江上游的核心区域,川渝黔一体化发展的本质就是长江上游区域的一体化发展。2019年10月25日,国务院批复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拉开了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的序幕。川渝黔一体化发展对于促进长江上游地区,进而促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试图对川渝黔一体化发展的客观依据、战略目标、基本内容和先行领域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川渝黔一体化发展的客观依据

所谓一体化发展是指相对独立且具备一定分割关系的行政区域,通过规划、组织、制度和政策等措施消除区域市场壁垒和冲突,按照经济规律,加快区域经济统一、高效发展的过程。由于各个行政区域的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不同、区情各异,因此,区域一体化发展只能从小区域到大区域,渐次推进,最后实现整个中国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川渝黔一体化发展具有以下客观依据:

第一,川渝黔区域是长江上游的核心区域,是长江上游三个相对完整的省级行政区域。四川和重庆全部居于长江上游地区,贵州的河流大部分居于长江上游,贵阳的河流水系属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但大部分居于长江上游,而云南分属于长江、珠江、元江、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其大部分区域并不在长江上游,而西藏、青海、湖北仅有极小区域属于长江上游,因此本文将川渝黔作为长江上游的核心区域,在地理上,这一区域山水相依,同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具有极为相似的农业生产条件。

第二,川渝黔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经济联系紧密,三国时期川渝黔均为蜀地益州,成都为三国时期蜀郡,重庆为三国时期巴郡,贵州为牂牁郡,遵义也一度属于重庆区域。在抗日战争时期,川渝黔为国统区大后方的主要区域。新中国成立以后,川渝黔成为三线时期的核心区域,四川的广元、绵阳、成都、达州、贵州的遵义、安顺、凯里、毕节和现在的重庆均为三线时期的工业重镇,三个行政区域的国防军事工业均有紧密的联系。

第三,川渝黔处于西部大开发中“陆海大通道”的关键区域。“陆海新通道”是指成渝城市群经贵州到广西的出海港,再经海运到新加坡,进而通向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新通道。

第四,川渝黔在现实经济基础方面相似,都居于西部欠发达区域,都属于二元经济典型区域。2018年,川渝黔三省市主要经济数据如下所示。

表1 2018年川渝黔三省市主要经济数据比较

序号

指标

四川省

重庆市

贵州省

1

面积(万平方公里)

48.60

8.24

17.62

2

常住总人口(万人)

8341

3102

3600

3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40678.10

20363.19

14806.45

4

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

4426.70

1378.27

2159.54

5

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

15322.70

8328.79

5755.54

6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20928.70

10656.13

6891.37

7

三次产业比重

10.9:37.7:51.4

6.8:40.9:52.3

14.6:38.9:46.5

8

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

118647

68958

9

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元)

48883

65933

41244

1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3910.90

2265.50

1726.80

11

税收收入(亿元)

2819.70

1603.00

1265.97

1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3216.00

34889.00

31592.00

13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3331.00

13781.00

9716.00

14

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亿元)

76088.70

36887.34

26473.34

15

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亿元)

54097.80

32247.75

24715.05

16

普通高校在校人数(万人)

169.3

82.79

68.75

17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52.29

65.50

47.52

18

进出口总额(亿元)

5947.90

5222.62

500.96

19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28065.30

18661.41

17703.50

2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8254.50

8769.55

4494.63

21

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公里)

7238

3096

6453

22

铁路营运里程(公里)

5095

2371

3560

数据来源:根据《2018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相关资料整理[1-4]

从表1可以看出川渝黔三省市均属于欠发达地区。2018年,国家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251元/人,而川渝黔分别为33216元/人,34889元/人和31592元/人,三省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以下。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看,全国平均水平为14617元/人,而川渝黔三省市分别为13331元/人、13781元/人和9716元/人,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百分之十左右,城乡居民收入高低是经济发达程度的一个主要反映指标,造成川渝黔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偏低、经济发达程度低的主要原因是川渝黔三省全员劳动生产率偏低、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落后于中国东部沿海先进地区,因此川渝黔三省市面临着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共同现实任务。川渝黔一体化发展,从生产关系方面看,就是要通过制度与政策创新消除区域市场壁垒,促进生产要素在该区域无障碍流动,促进资源在市场经济规律下高效配置。从生产力方面就是要促进川渝黔区域市场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融合发展,从而实现整个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第五,三省市政府有共同推动区域一体化的意愿和行为。2019年7月,四川和重庆共同签署了《深化川渝合作推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重点的工作方案》、《关于合作发展共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陆海新通道”的框架协议》,另外还签署了15个川渝合作专项方案和协议。2018年,渝黔两省市签署了《重庆市人民政府、贵州省人民政府合作框架协议》。2018年4月,重庆和贵州等省市区联合发出共建陆海新通道的倡议,这一倡议已经成为现实。2019年,四川和贵州两省政府签署了“1+8”个合作协议。上述政府行为表明,川渝黔一体化发展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二、川渝黔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目标

川渝黔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本文认为,川渝黔发展一体化的总体目标和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发展的一样是生态和绿色。但具体战略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成渝城市群基础上形成长江上游世界级城市群;二是在长江上游区域形成世界级主导产业和企业集团。

从城市化进程来看,川渝黔区域有条件成为世界级城市群。其理由有四:一是该区域已经形成成渝城市群,中国有十大城市群,它们分别是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哈长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在上述十大城市群中,成渝城市群的经济总量从现实看仅次于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二是该区域城市化潜力巨大,人口规模为1.5亿人口左右,同长三角城市群相当,人口超过其他城市群,而城市体系尚不完善,未来,除重庆、成都、贵阳等超特大城市以外,还可能形成泸州、绵阳、宜宾、南充、万州、遵义、六盘水等一批大城市和现代化中小城市;三是该区域是中国三线建设时期的核心区域,产业发展基础较好,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四是从世界级城市群形成的一般规律看,该区域有相当多的城市形成都市区,有联系方便的交通走廊,即长江和相关高铁作为交通走廊。上述理由表明,川渝黔区域完全有条件形成中国内陆的世界级城市群。

从工业化进程来看,川渝黔区域一体化进程中,有条件形成以下世界级产业和企业集团:一是电子信息产业;二是先进装备制造业;三是国防军事工业;四是以长江上游资源加工为基础的轻工业;五是旅游产业。由于川渝黔区域是中国三线建设时期的核心区域,前三项产业形成世界级企业集团有很好基础,如重庆的世界级笔记本电脑装配基地、常规兵器工业基础、四川的德阳重型装备基地,绵阳的科技城,成都和安顺的飞机制造企业等。

笔者要特别指出的是,长江上游区域的轻工业和旅游业。按照经济规律,社会发展的产出主体一般是农业和手工业产品、轻工业产品、重工业产品和高新技术工业产品和高质量现代服务业。但中国西部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开始大规模重工业建设的,跳过了轻工业产品为产出主体这一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表现出明显的“断层结构”,轻工业十分落后。轻工业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民生问题密切相关,能充分发挥川渝黔区域的农业资源优势,促进川渝黔一体化发展,这里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有良好的市场要素组合优势。我国的现实是过剩和短缺并存,高端消费和低端消费并存,高层次生产力和低层次生产力并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川渝黔区域在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完全有条件形成世界级酒业集团、世界级生猪饲养与食品加工集团、中医药企业集团。从旅游业来看,川渝黔区域有世界闻名的自然旅游资源,也有世界闻名的人文资源和现代科技旅游资源。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例,如果将遵义、重庆、广安、仪陇、泸州、赤水联系为旅游环线,就可以形成享誉世界的红色旅游圈。

实现川渝黔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第一,它将极大地缓解我国区域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与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愿望之间的矛盾。我国东西部之间区域差距较大,西部地区在城市化进程、工业化进程相当落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圈均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在川渝黔区域建成世界级城市圈和世界级企业集团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跃升,而且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东西部之间不平衡的区域经济状况;第二,川渝黔区域是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典型地区,农民众多、贫困人口众多、山区广大和少数民族众多,在这一区域形成世界级城市群和世界级产业集团,将率先促进长江上游区域一体化发展,为其他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经验借鉴。第三,川渝黔区域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结合部位,在这一区域建成世界级城市群和世界级产业集团将有助于加快实现“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目标。第四,长江上游川渝黔区域是我国水资源的主要源头和水资源的富集区域,实现上述战略目标不仅有利于保护我国宝贵的水资源,而且有利于建成上游生态屏障。第五,从历史上看,这一区域在众多历史时期都发挥了战略后方的作用,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将使我国有一个长远和稳固的战略后方基地。

三、川渝黔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内容

新时期川渝黔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清晰界定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性质和特点。首先,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性质和基本特点是政府主导与市场配置资源相结合,政府和市场在配置资源与区域一体化发展方面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从市场方面看,市场是通过价值规律、价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等配置资源和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比如,当某个区域创造出新产品的时候,由于价格低、质量高、竞争力强,其他区域就会通过市场自发引进,政府不应通过制定区域市场准入规则禁止新产品进入而保护本区域的落后产品。各个区域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社会保障的支出和水平也是不同的。在推进区域社会保障一体化的过程中就不能要求各个区域的社会保障水平相同,也就是说,政府在推进区域一体化时,其行为有其边界。其次,区域一体化发展是一个求同的过程,但求同并不等于消除差异,那么地方政府在促进区域发展一体化发展方面应当发挥哪些作用呢?本文认为:一是在贯彻执行中央政府的国家战略和大政方针方面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以保证总体战略的实现,比如在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协同行动。二是消除市场壁垒,促进生产要素在各个区域之间自由流动,促进产业一体化。三是克服市场失灵的弊端,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四是在市场规则的制定方面,比如监管政策、质量管理政策、认证政策、准入政策等方面,完善区域市场体系。五是在区域内人员因工作、生活等原因流动时,采取身份不歧视政策。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川渝黔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内容应当包含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交通通信设施一体化;二是产业发展一体化;三是监管和生产要素一体化;四是生态环境一体化;五是人口流动一体化。

交通通信设施的一体化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等五通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基础设施除交通通信外,还包括医院、学校、水利、电力等设施以及区域居民生活基础设施。在现阶段,不可能实现基础设施的全部一体化,但交通通信基础设施事关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的实施以及区域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因此应作为川渝黔发展一体化的首选内容。

从川渝黔的特殊区情看,交通通信基础设施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外交通;二是对内交通。在对外交通方面,应当在“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新亚欧大陆桥,所谓新亚欧大陆桥是指由东南亚、南亚经过成渝城市群通向中亚、中东、欧洲的陆上高铁大通道。具体而言,有四条通道可供选择:一是从重庆经贵阳到广西进越南,最后到达新加坡的陆上高铁;二是从重庆经昆明入缅甸到新加坡的陆上高铁;三是从重庆经昆明入老挝经泰国和马来西亚到新加坡的陆上高铁;四是从重庆经昆明到缅甸入印度的陆上高铁。这四条高铁通道中,任何一条建成,都能极大地促进川渝黔地区一体化快速发展,都能将欧洲、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从经济上紧密联系起来,发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作用。对内交通方面,应解决成渝城市群南北交通不便的缺板,新修从四川达州经重庆大足到四川泸州再经贵州习水到贵州六盘水市的南北向高铁通道。这不仅能加强川渝黔的内部联系,还能有利于云南的发展。

在产业一体化方面,一是利用川渝黔区域内国防军工企业多、国有企业多的优势,三地政府出台联合政策,鼓励组建在先进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信息产业等领域的大型企业集团;二是在国家支持帮助下,由三方投入财政资金,建立先进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信息产业等产业发展基金;三是采取政府联合采购的办法,扶持区域内优质高质量电子信息企业的发展,为形成世界级企业集团创造条件;四是建立各种大数据平台,如一体化政务平台、一体化产业发展信息平台、一体化企业信用平台、一体化质量互认平台等促进产业发展。

需要指出的一种错误倾向是:许多记者和研究人员都将三省市内具有电子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汽车产业、新材料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等行业看成是产业发展同构化,希望政府在制定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时进行适当分工,分别发展不同产业。产生这种认识的主要根源在于错误地领会了教科书中产业结构同构化的公式。教科书中产业结构同构化的公式是按行业分类,行业的数量并不多,而现实情况是产业分工是在产业链内进行的,各区域分别生产同一产业链内的不同产品或零部件,这些产品或零部件统计在一般统计年鉴上是没有的,因而一些人便用行业统计代替产业链内统计,得出错误结论。产业的投资主体是企业,产业一体化的本质是政府为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制定各种产业政策,建立各种产业发展平台。

市场监管和生产要素流动是市场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环境是指企业和消费者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诸多方面。有些环境差异是永远存在的,如自然地理环境;有些环境差异是需要长时间改变的,如技术环境。但是有些市场环境是可以一体化发展并收到大成效的。在市场准入和监管方面,川渝黔都处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范围,都应以绿色、生态为总体目标,因此,某一区域禁止准入的污染企业在另一区域也应当禁止准入,市场准入的一体化政策是可以制定的。在某一区域被行政职能部门认证的产品和企业,在另一区域也应当被承认。在生产要素流动方面,现在还有一些市场障碍,如地票就不能在川渝黔三省市之间自由流动。地票是重庆在城乡统筹改革时创造的,是土地的证券化,它是将农村宅基地及附属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与农村公益事业用地,经过复垦和土地管理部门验收后产生的用地指标,是经市场运作并被法律认可的土地指标。川渝黔区域农村面积广大,此类土地甚多,如果地票改革能在川渝黔三省市广泛推行并实行自由流动,将能极大地促进川渝黔地区的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在此方面,可以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采取联合改革试点。在劳动力流动方面,川渝黔一般已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公务员招考等方面,还存在区域限制。在这一领域也可以试点改革。

生态环境一体化是川渝黔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领域,是三省市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共同任务。而空气和水的流动却不受行政区域的限制而又相互影响。在这方面,一是对川渝黔交界处的生态环境的共同修复和保护;二是对江河的管理,对流经三省市的江河水质分段检测水质标准并定期公布,可以广泛推行河长制的办法;三是对一些大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和使用,应当在川渝黔区域统一规划和管理使用。如从四川宜宾的溪洛渡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等引水建设人工渠,不仅要考虑川中盆地的用水,而且要考虑重庆渝西地区的用水;四是在川渝黔交界区域,建设联合使用的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

人口流动一体化要服务于川渝黔的产业一体化。在社会保障领域,各区域因经济发展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在人口流动时发生的异地医疗结算和子女入学却可以实施一体化政策。在川渝黔区域,居民跨区居住或旅游发生的异地医疗可以使用各自区域的医保卡,随父母因产业流动的子女入学应破除区域限制,在身份认证上一视同仁对待,这有利于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川渝黔一体化发展涉及的领域很多,是一个系统工程。先行领域应是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建设。互联网是“五通”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也是促进川渝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快捷措施。从现阶段统计资料看,川渝黔区域农村每万户人拥有的计算机数量远低于东部省份。将互联网覆盖到川渝黔广大农村,让计算机应用进入农村每个家庭,不仅会提高川渝黔广大地区的农民素质,而且将极大地促进川渝黔区域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融合。

参考文献:

[1]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重庆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重庆日报,2019-03-19.

[2]贵州省统计局.贵州省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J].贵州省人民政府公报,2019(4):36-16.

[3]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省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J].四川政报,2019(9):36-40.

[4]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J].中国统计,2019(3):8-22.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