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是我国西部城镇分布最密集的区域,形成以重庆、成都为核心的“双核”城市群,具有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集聚优势,拥有国际都市圈的发展共性,具有很强的跨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力。
自2011年国务院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以来,成渝经济区在带动西部地区发展和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益于2016年3月30日出台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成渝城市群的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与日俱增。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专项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使之上升为国家战略,给成渝地区发展带来新的重大机遇。
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应在遵循客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抓住战略机遇、达成战略共识、深化战略合作、细化战略目标、聚焦战略重点、完善战略保障,努力形成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具体而言,川渝可围绕以下四个方面,放矢发力,唱好“双城记”。
对标国家级城市群,找准地区战略定位
从“成渝经济区”到“成渝城市群”,再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定位的调整表明,成渝地区发展已上升到带动西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国家战略高度。
因此,必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中心两地”的战略定位,参照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这三个重要经济增长极的发展模式,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一是建设重要经济中心。加强城市间的联动协调,加快新经济的发展进程,壮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承接产业转移,支持创新产业发展,提升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竞争的能力,释放核心城市的头雁效应,增强西部经济中心的辐射功能,扩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二是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发挥成都、重庆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资源优势,优化创新资源配置,聚焦重点领域技术,培育具有核心价值的成果,推动创新改革试验,强化科研成果转化,共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创新联盟。
三是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围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相关制度改革,持续提升开放程度,构建全方位的立体开放新格局。
四是建设高品质宜居宜业之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城乡空间结构,统筹产业空间布局,重塑产业经济地理,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厘清合作发展思路,推动规划编制先行
基于不同的经济发展基础、不同的社会人文环境和不同的资源禀赋条件等因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能生搬硬套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成熟城市群的发展模式,而要遵循区域发展客观规律,结合地区实际情况,摸索独特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首先,需要意识到成渝地区在经济规模、产业水平、城市化进程等方面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成渝城市群与世界级城市群相比还存在着城市规模不大、内部同质竞争严重、城际交通联结不畅、创新实力较弱、区域协调机制较差等问题,需要把握好自身发展节奏。
其次,需要正视成渝地区在协作机制、资源分配、市场竞争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内部矛盾,客观认识成渝双城同等层级定位,消除地区协同发展障碍,推动区间内部均衡发展。同时,还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武装,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制度环境。
一是树立川渝一盘棋的全局观念,强化协同发展理念,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营造合作发展氛围,奠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础。二是配合国家政策规划,协同推动双城经济圈的规划编制,理顺区域内部发展思路,优化重大项目布局,完善重大政策协同和专项规划对接,促成“1+N”的规划政策体系。三是集中开展专题调研,加强统筹动员部署,编制支持双城经济圈建设具体方案,引导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形成竞争有序、共赢共享的制度格局。
协同实施重大项目,共建重大发展平台
川渝之间经济联系紧密、贸易往来频繁、地域文化相似、民间血缘相通,具有深厚的合作发展基础。要正确利用成渝双城的竞合关系,探索双城合作或多方参与的发展模式,协同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体系、重大开放合作或公共服务等项目,夯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基础。
一是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编制实施交通建设规划,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为主的城际交通网络,打造核心城市间、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间、相邻城市间1小时通达的交通圈。推动出渝、出川的通道建设,推进成南达万高铁、渝昆高铁、西渝高铁等项目,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交通运输体系。
二是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进程。依托产业功能区,推进产业融合发展进程,深化产城融合,加强城际间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协同分工。同时,要融入长江经济带现代产业走廊建设,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参与全球产业合作竞争。
三是助推重大载体项目落地建设。紧扣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等重大项目,深化成渝会展合作,打造更多跨区域的实施载体。
协同深化重大改革,完善合作协调机制
完善的区域一体化内外协同合作机制,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保障。现阶段,成渝地区内部城际间仍然存在背向发展、恶性竞争、互设壁垒等现实问题。这对构筑成渝良好竞合关系、致力城际相向发展、促进成渝地区一体化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必须建立政策协同推进机制,健全成渝合作运行的具体措施,保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协调高效运转。
一是创新项目合作机制。协同发挥中央政策最优效应,深化市场监管、土地管理、管办分离等相关制度改革,迎合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交流沟通平台,推动跨区域间的产业协作。
二是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城际间产业协作平台,促成城际间产业合作管理体系,支持企业跨城际经营,促进跨区域项目联合推动,拓展城际间合作领域内容。
三是完善过程监督机制。坚持正确、及时、有效的监督原则,实施对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专项督办,营造和维护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发展环境。
四是建立结果保障机制。协同管控城际间合作项目,适时开展阶段性检查,明确绩效考评标准,加大清单化考核力度,保护协同合作成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