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是系统,经济工作是系统工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系统是复杂巨系统,并且决定社会政治行为,因此要从总体与个体、要素与联系、定性与定量上研究发展规律、提出新对策,从而推进整个经济系统的优化和升级。
要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加强整体性和协同性推进。要注重协调性安排,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要注重前瞻性研究,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要注重创造性谋划,不断增强四川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要注重民生性思考,重视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诉求,努力提升为民服务的本领和能级;要注重整体性推进,在经济工作中把握时度效,不搞急转弯,体现韧性和弹性。
在深化改革上,要系统谋划改革的实质性举措,着力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在社会治理上,更加突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在生态环境保护上,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恢复建设,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要切实解决收入、教育、就业、社保、养老、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现实问题。
系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范畴,是指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具有要素、结构、层次和功能,主要特征是整体功能大于各要素之和,具有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经济是系统,经济工作是系统工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指明了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管理能力的方向和要点。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系统是复杂巨系统,并且决定社会政治行为,因此要从总体与个体、要素与联系、定性与定量上研究发展规律、提出新对策,从而推进整个经济系统的优化和升级。实践表明,系统观念、系统方法是经济管理的基本方式方法。“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由于科技快速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不断进步,现代化建设实践越来越丰富和复杂,具有越来越强的综合性、动态性和关联性,空间范围越来越大、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层次结构越来越高、效果影响越来越广,必须从多因素、多层次、多视角入手研究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做到要素、结构、层次、功能的有机协同,才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一是注重协调性安排,从布局中彰显格局。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坚决贯彻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八个重点工作要求,紧密结合了四川实际,突出“八个方面”,明确了从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内市场、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到文化繁荣、绿色发展、对外开放、社会建设、安全稳定等重点工作,这是一个大系统,注重了协调性和统一性,彰显了四川大格局。在经济领域,涉及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环节;在生产领域涉及制造业、三农、城市、服务业、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同时涉及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方方面面,要理顺各个局部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系列复杂关系,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和系统方法。只有各种关系达到优化状态,才能保障四川经济乘风破浪、稳步前行,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二是注重前瞻性研究,从乱象中透视真相。由于国际形势变化莫测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地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乱象丛生,今年经济工作面临许多不确定性。要发挥智库优势,加强科学预判,牢牢掌握主动权,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乱象看真相。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强实践前沿研究,从挑战中找机遇、从不利因素中找有利因素。深刻认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变化,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尤其是要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从而机智妥善应对各种困难与挑战。
三是注重创造性谋划,从战术中映射战略。坚持系统观念,必须把战术与战略结合,自觉从大局看问题,要善于把自己的工作放到大局中进行思考和定位,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有机结合,坚持全省一盘棋,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实际工作中,要精准对接用好中央宏观政策,坚持“稳农业、强工业、促消费、扩内需、抓项目、重创新、畅循环、提质量”的工作思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四川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要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只有创造性谋划,才能使我省经济社会大系统的投入产出效益最优最大。
四是注重民生性思考,从舆情中把握社情。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舆情反映社情民意,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诉求,努力提升为民服务本领和能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出发,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注重群众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打造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能城市。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必须大力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提供方式,切实兜牢民生底线。依法有效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做好关键时点、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用心用情办好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民生实事。四川作为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地,必须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的“加减法”,保持天蓝水清地绿,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和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认真落实中央有关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五是注重整体性推进,从韧度中体现速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要十个指头弹钢琴。经济工作要把握时度效,不搞急转弯,体现韧性和弹性,从韧度中看速度,把矛盾看成是推动事物前进的动力。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内部的矛盾性,要善于从对立性中看到统一性,从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找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上下、左右、纵横的耦合性与协调性。要抓极核主干,发挥成都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进程,推进成都都市圈内圈同城化、外圈一体化。抓南北两翼,强力推动川南、川东北经济区加快发展。抓基础设施,切实推动川渝重大交通项目出进度、见形象。抓省级新区,培育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和动力源。抓毗邻地区,为川渝统筹发展探索新路作出示范。抓政策协同,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不断夯实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底部基础。要抓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着力防范化解各种风险。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坚决依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多措并举化解高风险金融机构、重点企业债务风险。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大力发展租赁住房,着力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不断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高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四川,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在新的历史时期,不论是发展还是安全,改革还是稳定,我们都要从系统观念出发,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协调推进。在深化改革上,我们要系统谋划改革的实质性举措,着力创造型、引领型改革,从整体上推动各项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在社会治理上,我们要更加突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制度优势转变成治理效能;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我们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恢复建设,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我们要切实解决收入、教育、就业、社保、养老、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现实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只有坚持系统观念,加强整体性和协同性推进,我省经济社会才能又好又快发展,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