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一个重大发展战略让苏州这座城市彻底沸腾起来。
一个发展共识正在加速形成。“学习上海、紧跟上海、服务上海,要详细研究上海的需要、上海的定位。”“推进沪苏同城化,既是苏州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要以市域内的一体化为沪苏同城化打好基础。”此前举行的苏州两会上,“沪苏同城化”备受肯定,引发代表委员们的热议。
一系列举措正在加速部署。“主动对接上海‘五大中心’功能,加快推动沪苏同城化。”“积极投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速推进沪苏同城化,不断增强市域统筹协调能力,全面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坚持对接上海、融入上海,探索沪苏同城化发展新路径。”在今年的苏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沪苏同城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予以推进,这意味着沪苏之间将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携手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沪苏同城化作为苏州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的重要使命,对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展示发展创新性探索性引领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说,苏州将牢牢把握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在迈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积极探索推进沪苏同城化,更大力度学习上海、对接上海、服务上海、融入上海,承接好上海作为长三角区域发展龙头的溢出带动效应,奋力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新征程。
新形势:沪苏关系亟需迭代升级
“没料到是苏州的一家企业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也成就了我的人生梦想。”每每看到书架上摆放着的首届吴江“时代工匠”荣誉奖杯,永鼎股份研究院院长韦祖国总会回想起30多年前第一次踏入吴江的场景,不禁感慨人生际遇的变化。
1985年,受永鼎集团创始人顾云奎的邀请,在上海工作的韦祖国开始以“星期天工程师”身份,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穿梭于沪苏两地,为永鼎集团的前身吴江电线二厂提供产品开发技术支持,帮助企业乃至当地光缆行业打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从原单位退休后,韦祖国正式加入永鼎集团,不仅带领公司承担多项国家、省、市级重大科研项目,还领导研发团队围绕行业发展方向主攻5G全产业链,不断提高光纤附加值,为苏州这家光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核心优势。
从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企业一步步华丽蜕变为如今的行业龙头,跻身中国民企500强,永鼎集团的成功并非个例。改革开放初期,苏州农村蓬勃发展的乡镇工业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了上海的“星期天工程师”,极大地推进了苏州经济在整体上实现了“农转工”的历史性变革。进入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辐射带动下,苏州以开发区为载体的开放型经济快速崛起,并成为本土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极大地推进了苏州走在全国发展的前列。
大树底下种好碧螺春。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苏州始终接受着上海的辐射带动,造就了时至今日令人瞩目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海在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苏州做好对接上海的文章更加强烈,在新形势下,以更大力度接轨上海成为“十四五”时期的重要决策。
然而,新形势下机遇与挑战并存。苏州面临的挑战来源于长三角地区“接轨上海”竞争格局的加深,尤其是随着越来越便捷的交通环境不断拉近其他城市与上海的空间距离,省内的南通、盐城、泰州,浙江的嘉兴、宁波、湖州,以及更远处的安徽合肥等纷纷高调加码,入沪寻求更深层次合作,苏州与上海之间近水楼台的关系遭遇空前挑战。
站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下,沪苏同城化作为苏州一项抢抓发展机遇的具体战略应运而生。“苏州就是要在上海这个龙头的牵引、辐射和带动下,在江苏发展的总体布局之下,本着‘上海需要什么、我们服务什么’的原则,做更多‘上海得益、沪苏共赢’的事。”许昆林说。
翻看苏州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如何加快推进“沪苏同城化”,板块间纷纷给出了个性化的解答。
比如,昆山市提出,坚持学上海所长、创昆山之新,全面实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行动方案,开展规划、产业、民生、环保等领域全方位合作,高质量推进沪昆同城化建设;
吴江区提出,坚决扛起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担当,服务好上海这个长三角的龙头、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在沪苏同城化发展中找准定位、主动作为,为长三角区域推动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先行示范;
太仓市提出,深度融入上海,全速推进沪太同城化,把“上海下一站”的空间优势转化为“下一站上海”的目标追求;
相城区提出,以打造“同城融合”新标杆为引领,深度对接上海“四大功能”“五个中心”建设,争做对接融入上海的“一匹黑马”;
姑苏区提出,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精准做好沪苏两地资源嫁接、优势互补,有效承接上海优质人才、项目、资金等资源外溢,加快形成同城效应;
……
当前,“沪苏同城化”已经深深根植于苏州这片热土,将成为苏州迈向更高层级发展台阶的有力支撑。根据《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苏州将以上海为龙头,更好承接上海溢出带动效应,用好上海所具备的独特功能,不断探索新机制新模式,积极参与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推动沪苏两地区域规划、空间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的一体谋划。
“对苏州而言,提出‘沪苏同城化’这一发展战略,是对之前提出的‘接轨上海、对接上海’‘大树底下种好碧螺春’的丰富和发展,是应时应势的与时俱进和迭代升级。”在苏州市委党校副校长、苏州市行政学院副院长方伟看来,“沪苏同城化”将打开上海、苏州两地发展新格局,打造能够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的强大新中心,增强长三角地区发展动能,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
新定位:以制度接轨破题沪苏同城
1月18日,国泰君安证券苏州分公司在苏州工业园区启用。作为一家上海的企业,国泰君安时隔近七年再度成立集团直属一级分公司。“苏州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经济活力强劲,已经成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和优秀科技创新能力的代名词。”国泰君安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贺青表示,当前,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长江经济带、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在苏州交汇叠加,孕育着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苏州分公司将致力打造为对接国家战略、深耕区域市场、服务实体企业、助力科技创新、守护社会财富的重要平台。
与贺青持相同感受的企业家还有很多。去年11月20日,长三角一体化苏州赴上海对接说明会举办之后,“沪苏同城化”这一理念正式对外发布,引起了上海产业界的强烈共鸣。史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春秋航空等一众上海企业纷纷到苏州投资考察,并达成一系列项目合作。
在短短的一个多月内,一大批连接上海与苏州的项目落地,足以突显出苏州推动沪苏同城化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种优势来自国家政策的指引。随着一体化示范区的揭牌成立,国家设立面积接近2300平方公里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苏州吴江占1092平方公里,将近一半。同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还明确,苏州与上海要联手打造虹昆相、嘉昆太两条毗邻合作线。可以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苏州与上海同城化发展,既可以利用示范区实现“点上开花”,也可以依靠毗邻合作线实现“全面突破”。
这种优势来自地缘的接近。苏州与上海同属苏州河流域,从市中心到上海距离仅70公里,在环沪城市中距离最短,同时又是交通体系最为完备的城市。去年底,同济大学发布的《2020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研究表明,2020年,上海市域与周边地级市跨城通勤人数14401人,其中流入通勤者有9965人,流出通勤者有4436人。从苏州流入上海市域通勤规模占总量的93.17%,自上海市域流出苏州通勤规模占总量的82.94%。“沪职苏住”已形成明显的同城效应。
这种优势来自产业基础的厚实。苏州制造业门类涵盖了41个工业大类中35个,产业链完备,具备全球范围内较强的垂直整合实力,部分产品填补了国内外市场空白。去年,苏州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8万亿元,增长4%,稳居全国城市前三。在庞大的制造业体量背后,是苏州与上海在产业合作、技术联合攻关等方面的扎实基础,特别是在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上拥有广泛的合作空间。
这种优势也来自江南文化的基因。在长三角各地区中,苏沪两地人缘最为相亲,文化最为相融。同根同源的文化基因将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的强大人文“软支撑”。
这些内容既是沪苏同城化的优势,也是推进同城化向更广更深发展的趋势。经过综合考量之后,苏州在认真落实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江苏实施方案》基础上,明确推动沪苏两地在规划上不断衔接,从而以“制度之力”推开沪苏同城化的大门。
1月4日,苏州市政府以“新年第一会”的方式,发布“1号文件”——《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2023年)》,明确苏州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路线图”,锚定“全国数字化引领转型升级标杆城市”目标。这次大会上,苏州明确提出,在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中,要全方位服务对接上海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等重大课题,体现苏州特色、苏州创新、苏州作为。
苏州这样的举动与上海的规划不谋而合。当天,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到2025年,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形成基本框架,推动“经济、生活、治理”全面数字化转型。
不仅仅是在产业规划上实现互动,在交通、创新、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诸多领域,沪苏“齐步走”正在成为一种常态,开启了沪苏同城化的新征程。
“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当前存在的最大障碍是行政壁垒。尤其在教育、医疗、住房、公共服务等一体化领域,由于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具体操作上难度极大。”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钱玉英认为,在沪苏同城化理念的牵引之下,沪苏两地通过推动不同领域的地方性法规、制度接轨,实现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的同城化,对破解长三角一体化的行政壁垒难题起到实打实的作用。
新格局:力争成为“双循环”支点城市
“到青浦时间不长,但在两地组织部门的关心帮助下,我感觉已经很好融入金泽这个新的大家庭,工作很舒心、安心。”1月26日,对于吕剑来说意义非凡,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首批交流干部之一,在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九次会议上,他顺利当选为金泽镇副镇长。此前,吕剑作为吴江区桃源镇镇长,到上海市青浦区交流任职。探索示范区一体化跨界水体治理;参与资产公司遗留问题及信访矛盾处置;梳理镇级集体企业产业发展规划……虽然刚到金泽镇工作不久,但他每天工作排得满满当当,忙碌而充实。
吕剑的这一特殊经历,得益于沪苏两地首次实现的跨区域任职。1月6日,长三角一体化干部交流合作座谈会暨一体化示范区领导干部示范培训班开班式在吴江举行。上海、苏州两地共同探索干部交流任职,分处级、科级两个层面进行试点,首批共交流8名干部。今后,两地将以一体化的思路和创新的举措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干部人才等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进而发挥各地区优势,凝聚更强大的合力,助力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速度。
随着干部异地交流举措的不断推出,沪苏同城化正在成为一个可以触摸的现实。放眼苏州城乡大地,沪苏同城化伸出的触角,已然深入百姓的生活,滋养着这座城市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在苏州,你可以坐着轻轨去上海。“楼上这里设置的是进站购票、检票口,而楼下则是列车到达区,进站后坐地铁一路向东,便可以直达上海。”在苏州轨交S1线鹿城路站的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满怀期待地说。本月底,鹿城路站到白马泾路站盾构区间将正式贯通,目前车站已经封顶,车站内雏形已显现。作为全国首条县级市域地铁线路,地铁S1线西起苏州工业园区唯亭站,东至昆山花桥站,与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相衔接。地铁S1线建成后,将实现苏州轨道交通网络与上海轨道交通线网的对接,成为沪苏两地重要的交通联络通道,不久的将来,苏城百姓可以坐着轻轨直通上海。
在苏州,你可以异地刷卡不用愁。“以前在上海看病,刷医保卡需要自己垫付费用后回到苏州再报销,现在方便多了,直接刷医保卡就能付费了。”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门诊,苏州人杨先生来上海看病,在就医结算时可直接进行刷卡付费,省时省力。目前,苏州已与上海347家定点医疗机构对接,实现双向直接结算。今后,患者只需在参保地做好备案,就可以在已接入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结算系统范围的医院直接刷医保卡就医和结算。
在苏州,你可以看到协同治水护生态。来到示范区苏浙沪交界水域太浦河流域附近,苏浙沪三地的保洁船在太浦河水域联合清理、打捞水面的浮游植物。来自苏州吴江区、上海青浦区和浙江嘉善县的三位河长开展联合巡河活动,这对于三地来说已成为常态。地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三地实行“联合河长制”,协同治理示范区河湖水系,为重点跨界水体的联保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
沪苏同城化,越来越多的成果显现,“化”出一个更高质量发展的苏州。
既要用好长三角一体化这一机遇,也为一体化发展的明天提供更多机遇。有相关专家指出,与上海相比,沪苏同城化为苏州提供了一个好的契机,在以往对接上海的基础上,可以在城市功能互补、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治共享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可以预见的是,在两地强大的合力之下,沪苏同城化必将照进现实,也必将打造能够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的强大新中心,从而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来源 :新华日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