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2021年第1期珞珈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论坛(总第9期)在武汉大学举行。时值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5周年,论坛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论述”学习交流。论坛由武汉大学教授吴传清主持,来自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的60余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论坛。
会上,发布了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报告2019》。该书以系列研究报告的形式,基于多种理论、采用多种方法、从多个维度系统评估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情况。蓝皮书分4部分,包括总报告(1篇)、专题研究报告(13篇)、专题调研报告(实地调研报告5篇)、附录(3份材料)。该报告从产业维度研究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集学术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为一体,为党和国家精准制定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学术界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良好借鉴。
一、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作用日益凸显
吴传清教授建议,完善制度供给,推进长江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他表示,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实践意蕴应包括“生态、生产、生活”三大系统,主要涉及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改善环境质量、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等内容。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制度安排,大体上分为“一般性制度安排”和“特殊性制度安排”两类。“一般性制度安排”指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实施的绿色发展制度,诸如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等相关制度,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等。“特殊性制度安排”指专门针对长江流域或长江经济带实施的相关制度,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长江经济带负面清单制度、长江经济带砂石产业政策、长江经济带重点产业(钢铁化工、有色金属等)领域绿色化改造相关制度、“长江禁渔”等等。
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成武的报告题目为《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产品的价值及其变化特征分析》。刘成武表示,要从供给、调节和文化服务三个方面构建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表明,湖北生态产品地均、人均价值量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但近10年来价值总量出现下降态势,生态产品生产地与消费地在空间上借位分布,城市生态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亟待提升。刘成武指出,提升湖北生态产品价值,应以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为指导,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重视生态产品价值动态变化的影响,努力做到“三个保护”“两类产品”。“三个保护”即1)保护生态用地面积不下降;2)保护生态系统不退化;3)修复受损生态系统,提升产出效率。“两类产品”即1)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开发乡村特色生态产品;2)以城市需求为导向,提高城市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新华社湖北分社经济部副主任王贤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次长江经济带座谈会上的讲话学习体会》为题,详细对比讲解了三次座谈会在会议名称、会议时机、发言人员、定位、目标和使命、前期工作总体评价、长江文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部署内容侧重等方面的沿革与演变。王贤介绍,从“推动”到“深入推动”再到“全面推动”,从“国家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到“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三次座谈会逐步深入、不断递进。武汉座谈会上首次提出,要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南京座谈会上进一步提出,要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南京座谈会进一步要求,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畅通国内大循环、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进入新时期、新阶段。
二、加快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长江技术经济学会流域经济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彭智敏的报告题目为《长江经济带钢铁产业绿色发展研究》。彭智敏介绍,长江经济带是全国乃至世界钢铁产业布局最为密集的区域,其发展对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下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显著支撑作用,是我国实现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石。钢铁工业的发展曾一度对长江黄金水道及沿江周边地区环境造成比较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以超低排放为重点的钢铁产业绿色发展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他表示,加快长江经济带钢铁工业绿色发展,一是要明确钢铁工业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坚持创新—绿色发展理念,按照生态化布局、生态化产品、生态化工艺和生态化解决方案的4E战略路径,确立绿色发展的政策方向,统筹谋划钢铁工业未来发展;二是要优化钢铁工业空间布局和产业生态,结合社会文明进步和区域经济发展,以生态化布局的理念打造钢铁生态化产业集群,构建相关产业生态链;三是要控制钢铁生产规模,推动产业整合融合,进一步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四是要建设低碳绿色钢厂,促进下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动钢铁企业技术升级,打造“废气超低排、废水零排放、固废不出厂”的低碳绿色钢厂,使之对城市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确保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目标;五是要建设冶金炉窑处置钢铁危废和社会危废示范基地,落实冶金高温炉窑协同处置危废政策;六是要支持钢铁企业与社会生态环保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产城融合的和谐生态圈;七是要加大政策引领和财税支持,推进建立钢铁生态化发展长效机制。
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特聘副研究员黄成表示,通过对现象探索、机制分析和政策研判,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环境规制强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整体呈“收敛”态势,但上中下游地区、排污异质性地区和三大城市群之间差异较大。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仍属于粗放型发展模式,整体呈动态“收敛”态势。黄成认为,加快推动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发展,首先要按排污异质性分类指导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分类提高长江经济带排污异质性地区环境规制强度,充分发挥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协同推进长江经济带排污异质性地区工业绿色转型的绿色技术追赶效应和外溢效应;构建长江经济带环境规制政策制定协商机制,在充分协商基础上分类制定长江经济带排污异质性地区环境规制政策。其次,要加强对长江经济带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强化对长江经济带重污染地区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释放绿色技术创新的长期促进作用;加大力度推进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重污染城市工业企业绿色技术改进,降低中上游地区重污染城市工业污染的负外部性;避免过于简单依赖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式推动工业绿色转型。最后,要多尺度协同改善长江经济带工业投入产出的结构性冗余。在省市级政府层面,应把握“十四五”开局契机,规划引导长江经济带节能减排政策在市县层面精准落地;在工业园层面,制定包括投入产出冗余度相关指标的企业准入门槛和评定标准,推动工业园区绿色转型;在企业生产结构层面,科学评估企业生产各环节的投入产出冗余度,筛选冗余度较高的环节重点突破。
实施长江禁捕退捕,要应对好以下方面的风险与挑战:1)退捕渔民安置保障问题和返贫风险;2)渔政执法监管、配套措施和监管能力问题;3)偷捕现象反弹的可能性;4)地方配套资金是否充裕;5)政策实施绩效评估和制约因素等。因此要提前做好相关一系列工作机制安排。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区域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叶云岭表示,推进长江禁捕退捕工作,一是要压实职责分工“责任链”,凝聚全面禁捕强大合力,既要“纵向到底”,也要“横向到边”;二是要打好全链条监管“组合拳”,强力推进禁捕退捕专项行动,抓住监管关键环节,持续密集打击非法捕捞,坚决“管住船”、全面“管住岸”、切实“管住贩”;三是要牵住民生“牛鼻子”,抓好退捕渔民转产安置保障工作,坚持分类施策、精准帮扶,确保实现转产就业帮扶和社会保障“两个全覆盖”;四是要夯实资金保障“支撑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中央加强资金统筹安排,省、市两级加大支持力度,县级要压实主体责任;五是要织牢织密司法“防护网”,坚决遏制非法捕捞违法犯罪,建立长江渔业生态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长效普法机制,依法追究违法犯罪行为人责任,不断提升渔政执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