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党中央首次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党中央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的大背景下,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在这一重大历史背景下,十四五期间作为经济发展主阵地的长三角开发区应该从何处着手,在哪些方面力争有所突破,从而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开发区的重要作用
一、要能形成适应双循环发展需求的特色产业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国家战略,而产业的一体化是长三角一体化的基石,也是长三角经济内循环的基础,因此推动产业在长三角范围内的统筹布局,是长三角一体化和经济内循环的重要手段。
首先,开发区要能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形成有特色的产业集群。长三角各开发区如果产业雷同,千区一面,完全自给自足,相互之间就不会有大的需求,没有相互需求就没有经济循环,那么长三角范围内的经济内循环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例如浙江省开发区发展有着非常鲜明的县域特色,上海市2020年主推的26个特色产业园区,都是很好的例证。
其次,开发区要能在集群基础上形成特色产业链。长三角是我国经济重镇,在优化稳定国内产业链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经济对外开放的窗口,长三角开发区要在积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积极加强自主创新,支持关键产业链及其核心环节和龙头企业在长三角布局和发展,为经济内循环打好产业基础。长三角开发区打造特色产业链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产业集聚基础好的,在原有产业基础上,按照产业链环节进行补链、强链,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可以打造一整条产业链,也可以集聚某个产业链环节形成自身特色;二是本来就没有特色产业的,从引进产业链核心企业入手,围绕其上下游招引企业,集聚成一个全新的产业链。
二、要能形成适应双循环发展需求的园区合作体制
长三角范围产业循环需要开发区之间产业链加强合作,各开发区要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梳理各自开发区产业基础和优势,明确三省一市各开发区特色产业链,与其他开发区形成错位竞争和优势互补关系,将各自开发区独特的优势产业链拓展至长三角范围内发展,从产业链层面推动经济在长三角范围的循环,这对长三角开发区合作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首先,需要整合提升组建更多高水平的开发区开发主体。由于历史原因,长三角开发区数量很多,而且大多都是独立的开发主体,最近几年涌现出更多区域开发的平台,例如特色小镇、万亩千亿、自贸区等平台,由于政府设立过多的招商平台,分散了开发区原本的经济发展职能,而且各开发区开发能级不同,开发水平较低的开发区资源协调能力很差,资源浪费严重,影响产业链布局。这样局面下,应该依托产业发展历史久、产业发展基础好的开发区开发主体,充分加强开发区营商环境建设,通过服务企业和产业发展的能力,吸引企业入驻,推动产业链发展,同时以县和区为单位整合开发区,减少开发平台,以国家级开发区等高水平开发主体为核心整合资源要素,形成一批龙头开发平台。
第二,需要更高层面政府和政策支持。以产业链的跨区域合作为例,产业链跨省域的统筹布局需要三省一市政府层面的协调、沟通和合作,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有可能在这一领域达成共识,由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出任链长,将对产业链的省际发展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目前跨省的开发区合作支持政策稀缺,江苏前几年出台过跨省合作园区资金扶持政策,但最近几年已经失效。在园区发展较为关键的领域:建设用地指标、手续报批、资金支持、规土政策等方面,省一级的协调和支持力度较弱,基本上各园区都是在孤军奋战。因此建议依托整合提升后有实力的开发主体,进行长三角开发区品牌化开发建设,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例如松绑投资限制、改良考核制度、构建公平的市场准入和资源获得机制等,支持品牌开发主体进行跨区域合作开发,整合区域内低效园区资源,才能共同推动长三角经济内循环。
第三,需要更加强调市场化开发主体和行业组织的作用。进行跨区域的开发区合作固然需要政府支持,但同时也不可过于依赖行政力量,应该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和第三部门作用,推动长三角范围内的产业和创新统筹,实现长三角经济内循环。通过强化开发区行业层面的一体化组织作用,例如“长三角开发区协同发展联盟”,通过行业组织至少可以实现下列目标:促进产业和创新项目在长三角范围内的双向流动,推动产业及创新资源在长三角统筹布局,统筹长三角开发区进行招商引资,打造长三角开发区产业协同发展共同体。构建以创新项目筛选、储备、孵化及落地为核心的长三角产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发挥长三角三省一市的科技创新资源和环境优势,释放创新潜能,促进科技成果在长三角开发区的转化落地。
三、要拥有适应双循环发展需求的国内和国际视野
做好上述两点只是对长三角范围的内循环有所促进,是落实党中央国内和国际双循环的大政方针的良好基础,在此基础上还应做好下面两点。
首先是站在双循环高度重视和国内园区的交流合作。长三角开发区要扩内需、稳运行,完善国内大循环体系,就要利用好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不同的比较优势,推动产业和创新资源在区域间的合理布局与协同,既为中高端产业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腾挪更多空间,也可推动相对落后地区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长三角开发区在落实好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基础上,要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湾区、东北振兴和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和这些域外园区开展产业、人才、创新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动产业循环从长三角向更大范围拓展。
其次是要利用RCEP机遇加速“一带一路”园区合作。2020年,历时8年艰苦谈判的亚太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组织终于宣布成立,这个由东盟10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参加的区域组织,未来将形成覆盖15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这一组织的成立为实现“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政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为长三角开发区走出去,开展国际园区合作提供了更好的政策环境。
长三角开发区要能借助这一历史机遇,带头积极参与我国的全球产业布局,构建涵盖本地、区域和全球的多层次、立体化的产业链体系,要在加强长三角国际产业园区发展的同时,鼓励园区走出国门,和“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园区合作共建,着力夯实以长三角开发区为核心平台的亚洲园区网络,加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园区合作,通过园区合作实现产业融合,同时反哺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发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也是承载国家战略的主要平台,长三角开发区在双循环大背景下,应该勇于承担历史重任,在十四五期间力争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
(作者:杜玉虎 礼森园区智库)
来源:礼森园区智库微信公众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