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肥西县以实施科技强县战略为抓手,高举创新这个名片,依托科技特派员制度优势,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的作用和特长,深入开展科技推广、技术指导、产业培育等扶志扶智行动,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力量。
打造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 提升农民增收致富能力
选树一批优秀创业类科技特派员。肥西县从2017年开始,在该县乡土人才中开展优秀创业类科技特派员的申报评选活动,挖掘有一技之长,并在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或乡村旅游新业态的开发方面取得较大成果的农村实体经济经营者,通过他们创办经济实体的示范引领,推动各类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在全县农业、农村领域的广泛应用。
至2020年,肥西县共选树创业类科技特派员63名,涉及花卉苗木、水产、瓜果、蚕桑和健康养殖等肥西农业主导产业,评比表彰优秀创业类科技特派员36名。
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在该县花岗镇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园区为载体,以科技特派员为技术支撑,逐步孵化培育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一批带动性强、特色鲜明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把农业示范园区建成全县农业精特新产品的重要基地、集聚农业创新资源的重要载体。2018年,花岗现代农业示范园被省科技厅命名为安徽省首批“省级农业科技园”。
培育县级农业科技示范园。肥西县围绕“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建设,每年通过科技特派员驻点服务,跟班指导,在全县培育评选一批县级农业科技示范园,通过发挥科技示范园的示范展示、培训指导、科普教育等功能,实现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落地生根。2017年以来,该县先后命名县级农业科技示范园30家。
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肥西县积极创造条件,为科技特派员发挥作用搭建各类平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积极建设“星创天地”。“星创天地”作为农村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农业科技创新创业的服务平台,也是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科技特派员、“蘑菇大王”丁伦保率先通过“星创天地”建设,使他的食用菌新品种、长稻草栽培食用菌新技术迅速在周边开花,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目前, 肥西县有2家“星创天地”获得科技部命名确认。
建设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能有效整合各类科技特派员的创新资源,搭建集技术引进、应用技术研究、成果中试示范、推广转化、人才培养、技术培训等为一体的科技特派员工作平台,从而更好满足地肥西农业主导产业的技术需求。肥西县高度重视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专门出台了《肥西县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认定管理办法(暂行)》,构建县级备案、市级认定、省级考核三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递进建设机制。该县现有省级“特派员工作站”5家,县级备案科技特派员工作站5家。
设立科技特派员专项科研计划。肥西县在县促进自主创新政策中设立“科技特派员专项科研计划”经费,面向全县所有科技特派员,重点扶持农业领域关键技术研究和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应用、推广。2017年以来,该县先后组织实施30个“科技特派员专项科研计划”项目,共投入财政经费28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投入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实现经济效益超5000万元,引进新品种31个,推广新技术13项。
培育农村乡土人才 提升乡村振兴人才保障能力
肥西县积极培育“留得住、干得好”的乡土人才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撑。组织专家学者与乡土人才结对协作、定向培养,开展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优秀乡村企业家评选,着力培养出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田秀才”“土专家”。组织乡土人才积极参与省、市、县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和职业技能大赛,提升乡土人才综合能力。
同时,该县还积极发挥科技特派员自身技术优势和培训资源,采取课堂教学、“田头”教学、手把手教学等多种形式,对广大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仅2020年,该县科技特派员累计开展各类技术培训4600余人次,培养技术能手、种养殖大户120多个,培育优秀乡村企业家30名,开展科技下乡28次,发放各类农业技术宣传资料16000余份。(张庆武 张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