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长三角探索建立环境执法联动机制

2021年02月04日 10阅读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协作治理 生态更美好(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长三角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也要在生态保护和建设上带好头。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夯实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基础至关重要。

在太湖流域,浙江省湖州市通过与江苏无锡、苏州等地建立联动机制,在蓝藻治理领域实现了联防联控,并在环保其他领域向着深度一体化全面探索。如今,在太湖沿岸,水清鱼鲜,当地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与日俱增。

——编 者

浙江长兴太湖街道新塘村村民周现如

湖水清 湖鱼鲜

冬季,天阴。记者来到太湖边,但见太湖水色茫茫。虽说是湖,却一眼望不到边。水天一色,更显辽阔。

近些年,太湖一直在“变”,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太湖街道新塘村村民周现如对此感受很深。从湖边走两分钟,便到了他家。小时候,他就跟随父辈在太湖里捕鱼。现在,他则在离太湖3公里的地方,承包了50亩鱼塘进行淡水养殖。

去他的养殖场看看。规模可不小——一片片水网格里,虾蟹翻腾。“我主要养河虾和太湖蟹,养殖用水都是太湖水。”攀谈中,周现如给记者透了底:去年养殖已收入50多万元,今年春节期间,河虾和太湖蟹还将迎来一个销售高峰,预计能收入20多万元。

“都是因为现在太湖水好,养的河虾、湖蟹的质量都提高了很多。这几年江苏和我们浙江联合起来保护太湖,不然太湖水还要回到老样子。”周现如说道。

10多年前的太湖水,是什么样?

在周现如的记忆里,那个时候的蓝藻,可愁坏了不少湖边村民。一到夏天,摸一下岸边的水,整个手都是蓝绿色的。而湖里散发出来的异味,更是在几里外都能闻到。周现如跟着父亲捕鱼,都要开个把小时的船,而且捕到的鱼的品种和数量也越来越少。

旧事已远,但现在提起,周现如仍然不由地皱起眉头来。捞起一尾鱼,周现如麻利地收拾起来,干着手上的活计,仍忍不住吐槽起过往:“早些年,太湖水质差,鱼都有股浓浓的土腥味,用再多的酱油调料都很难盖住。最惨淡的时候,这些鱼只能低价卖给鱼饲料厂家。”

请周现如谈现在的情况,他总是讲起从前:对我们这些养殖户来说,最麻烦的时候,养殖的水要去周边一些清澈的漾荡里接。这样一来,很多人被迫弃养了。

去政府部门投诉,但一番折腾后,村民们发现“政府也为难”——环太湖有成千上万家企业,有的问题涉及省际沟通协作,已经超出属地政府的管辖范围,根本不好查。

但这几年,环太湖城市间开始了协作,政府更是加大了对太湖的治理。这样,周现如又看到了希望。

为了治理入湖水质,长兴县从企业入手,搬离、关闭沿岸企业,并要求沿太湖几个乡镇(街道、园区)所有企业的污水进行规范处理。针对周边农业种植,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严格控制农药、化肥尤其是氮肥以及农膜的超量使用。2014年开始,长兴又对沿岸的居民生活污水进行治理,做到所有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和雨污分流。

这两年,太湖水质好了很多。有村民又喜欢在湖边散步了,夏天空气中不再有臭味。消失很久的甲鱼、鳗鱼等开始回归,很多以前从来没有见到过的水鸟也飞到太湖边繁衍栖息。

外地游客的感受则更为直观。以前夏秋季节,游客压根儿不能到太湖边来,因为湖风吹来的尽是一些怪味。现在怪味没了,沿湖景观设施都建起来了,长兴县20多公里的沿湖绿道供人们步行,成了太湖的一处新风景。此外,在这条环太湖黄金湖岸线上,还陆续建成了太湖博物馆、太湖龙之梦、太湖风情街、太湖古木馆等一系列高端的旅游休闲项目。

“没有政府铁腕治理,没有城市之间一起治理,我看太湖很难治好。当然,我们村民也有功劳。”周现如笑道。边说着话,他边把鱼的处理物扔到了厨余垃圾桶中。“现在,县里对农村生活垃圾实施分类管理,村里还配齐保洁员、清运车,规范收运,生活垃圾长时间露天堆放的问题也没有了。我们现在是污水有纳管处理,垃圾有分类管理,整个村庄环境越来越美了。”

现在,太湖生态好了、水产质量高了、村民们钱赚得更多了。周现如说:“一句话,让我们这些生活在太湖边的村民越来越有奔头了。”

聊着天,周现如的手上功夫却没停。很快,清水太湖鱼就做好了。大家凑上一闻:嗯,确实香。

浙江湖州环保干部孙逾越、施良

有联动 更主动

1月18日上午9时,浙江省湖州市治水办下属的蓝藻办副主任孙逾越打开电脑,收到了一份关于太湖流域的水文信息。信息是江苏省无锡市治水办蓝藻办负责人陈旭清发来的。

“已至冬季,蓝藻很少。保持沟通,有事电联。”孙逾越给对方回去消息。

从事水利工作近40年,孙逾越对太湖蓝藻太熟悉了。孙逾越说,前些年,环太湖的城市各自为战,总是被蓝藻“打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后,湖州与环太湖的城市建立了蓝藻治理联动处理机制,现在已经着手标本同治了。

处理好案头工作,孙逾越便和治水办的同事们一起驱车来到太湖边,了解前期太湖边种植芦苇的成果。

走在湖堤上,记者问起一个问题:“为何会想起与无锡开展合作?”

望着茫茫太湖,孙逾越讲起以往湖州单打独斗战蓝藻的日子。就在2018年10月,太湖水倒灌为湖州带来了无数蓝藻。最后,在多方紧急调配下,40多艘打捞船集结在一片“绿油油”的湖面上,经过数天打捞才将900立方米蓝藻清除干净。

这次蓝藻暴发,也让孙逾越反思:蓝藻防控有没有更为先进的经验?为此,他们来到无锡学习考察。一经了解才发现,江苏在防控技术方面的探索确实走在了前面。

面对联防联治的建议,双方很快达成一致:两地间的气象、水文、卫星遥感、水质监测、无人机航拍与人工巡查数据,实施共享。

“呜——”引擎启动,无人船在治水办工作人员的操控下起航,很快驶向了远方,画面则连续不断地传了回来。孙逾越介绍:“现在我们在无锡的协助下,也实现了利用无人机、无人船等工具,通过这些设备就可以及时研判,实施关闸调水、封航封船和集中打捞等工作。”

不仅设备数据共享,两地间的人员、船只也实现了“共享”。受季风影响,无锡暴发蓝藻是上半年,湖州则是9、10月份。所以这几年,湖州上半年会把打捞船浩浩荡荡开往无锡,帮无锡打捞,下半年则反之。

跟着孙逾越巡湖的时候,记者还遇到了湖州市吴兴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施良,谈起“联防联控”,他也有很深的体会。

“湖州和江苏有很多区域是交错的。有企业趁机打起了擦边球——将垃圾倒在了交界处。”施良说:“我们去查访,却发现企业是江苏省管辖。当时还没有联动机制。只好按照流程层层上报——由湖州市局上报至省厅,再传至生态环境部平台,再转交江苏省办理,再层层下派。处理速度慢。”

现在,有了区域联动机制,情况不同了。

施良介绍了此前处理的一个案件:2020年5月29日,接群众反映漾西曙光村存在小化工生产,气味刺鼻。施良立刻赶去现场查看,发现该区域从地理位置上看,已经越过了江苏界。企业主说,我们是江苏的企业,你们可不能跨区执法。谁知道,他话音未落,施良当场联系了吴江区生态环境分局的工作人员……在联动机制下,经双方确认,公安机关同两地生态环境部门,成功切断一条长期盘踞在长三角一带的非法处置危险废物利益链,形成了极大震慑效应。

现在,因为有了联动机制,长三角城市之间的生态处理工作顺畅多了。各城市间互通信息,且在执法上做到了同步,以前双方管辖权争议及调查取证困难的情况也得到了解决。一大批跨省的环境案件得到处理,百姓投诉的事也少了很多。

《人民日报》2021年2月4日11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