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在江北新区主干道浦滨路上,一路林园相映、锦带相连,一年四季常绿常新;紧邻江边的青龙绿带启龙亲江乐园中,藏着江北最美樱花林,已成为众多市民的“打卡地”;傍晚漫步于滨江大道边,远处的“月光宝盒”——江北新区市民中心熠熠闪光,变幻出一幅流动光影图……
2020年,江北新区公建中心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决策部署,严格落实“适度超前、安全高效、智能绿色、管理科学”的总体要求,以凝心聚力建设“品质工程、标杆工程、安全工程、廉洁工程”为全年工作主线,紧扣重大项目建设任务,切实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不断创新思路、攻坚克难,用一项项精品工程,刷新着江北新主城面貌,书写了“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的新区答卷。
建设新地标,展新主城高品质形象
近期,备受关注的南京市“十三五”十大优秀公共建筑工程名单发布,江北新区市民中心以“月光宝盒”的独特造型跻身榜单。毗邻长江北岸的新区市民中心是新区首个大型公共建筑工程,于2020年6月正式启用,以“城市客厅”的理念,打造新区对外形象展示的新名片。
瞻园亭榭、珍珠泉涌、老山奇峰……来到两圆交接处的新区市民中心中庭,中式园林九景如画林立,金陵美景尽收眼底。
更为特别的是,新区市民中心项目利用靠近江边的地理优势,率先采用“江水空调”模式,取长江水输送到能源站,进行能量转换后提供稳定的冷热源。这种新能源技术可提高自然资源利用能效,比现有建筑节能50%以上。
去年7月,新区地下综合管廊(绿水湾路—浦滨路—兴隆路段)正式投入运营。此次率先启用的电力舱,高压电力缆线入廊长度约120公里,属全国最大规模的高压电力缆线入廊工程,通电运行后可服务新区核心区、浦口部分片区。
“架空输电线路采用的是钢芯铝绞线,没有绝缘套包裹,两侧建筑物需保持30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大量占用‘城市走廊’,转移到地下后,不仅充分释放了土地空间,也不会产生一系列的安全顾虑。”该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目前,随着综合管廊工程的不断推进,预计共释放土地近千亩。
新区核心区规划建设综合管廊约60公里,目前已基本形成纵横贯通网络。规划图景中,新区核心区路面将不见一根电线杆、一条电缆线,未来城市的模样正被描摹。
服贸大厦、智能电网、棚改项目05地块等房建项目建成交付使用;长江岸线湿地保护与环境提升一期工程顺利实现堤路贯通,扬子江公园、月台话别、时光幻影公园景观节点基本完工;浦滨路改造工程、绿地峰霄配套市政道路先期实施段建成投入使用;青龙绿带二期瑞龙郊野公园景观基本完成……
新区公建中心始终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建设理念,遵循产、城、人的高度融合,构建多元景观、多元环境、多元产业,以城市功能配套、民生工程升级和生态优化为主,逐步将城市生活环境、城市功能、产业发展得到改善和升级,致力于把新区建设成为多功能叠加的高品质新主城。
贯彻新理念,打造独特“江北场景”
文化场景助推城市发展,包含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生活的新期待,新区核心区规划建设的“两馆一中心”项目:新区市民中心、南京美术馆新馆、江北图书馆三个文化场馆对标鲁班奖,全速推进高质量建设。
图书馆与美术馆皆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文献收藏功能、信息传递功能以及建筑物的文化符号功能等,构成了一座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要素。
目前,南京美术馆新馆的幕墙基本完工,正在全面开展内装工程和弱电智能化工程,室外工程也在着手进场准备;江北图书馆正在进行外幕墙施工、内部机电安装及隔墙施工。
来到长江边,一处建筑分外抢眼,雄伟雏形已基本呈现,从天空俯视,整座建筑好似大鹏展翅,这就是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据介绍,项目占地面积约131亩,集会议、展览、办公及配套酒店等功能于一体,启用后将为我市完善国际化功能,提升区域竞争力和首位度贡献新区力量。
2020年1月16日完成地下室结构,2020年6月18日完成两厅屋面主桁架吊装,2020年10月16日完成地上主体结构全部封顶……一年时间,使用4万吨钢结构的新地标拔地而起。目前,项目正在开展金属屋面和外幕墙大面施工。
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的建成,将为新区提高城市功能品质和增强国际影响力发挥重要作用。其中,会议中心项目还将连接新区市民中心,结合周边公园绿地和观江平台码头,塑造充满活力的都市客厅,成为江北新区最重要的新城门户、绿城之心,构成南京滨江九大“城市客厅”之一——江北新区定山城市客厅,高质量推进南京新主城建设。
近日,途经江北新区横江大道的市民会发现,头顶上多了两条交织的“丝带”,这是新区大型生态景观工程——青龙绿带中的人行景观桥。站在桥上可远观老山郁郁葱葱、近看长江波光粼粼;而桥下的绿带和各个公园更是一步一景,美不胜收。
“由于青龙绿带被多条城市道路分割,而我们的理念是‘中间不断带’,景观桥对于构建完整的步行可达区和连续的慢行体系,提供了解决方案。”新区公建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一方山水一座城,一片绿意一处景。长江岸线湿地保护与环境提升项目,起于南京长江三桥,止于新化枢纽(浦仪公路西段),全长约26km,项目一期中,一条集防汛、交通、景观于一体的滨江道路已然成形,新区公建中心正按照 “最美的岸线,最近的未来”的愿景,打造中国最美城市滨江生态岸线。
深化“党建+项目”,聚合力、激活力、提效率
2020年,新冠疫情、超长雨季汛期等因素为项目建设带来重重困难,新区公建中心成立临时联合党支部,把来自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项目一线的32名党员集中起来,严标准、比奉献,整资源、塑队伍,抓作风、育品牌,全力推进工程建设,确保按时完成施工任务。
据了解,该项目开展区域化党建联建活动,整合项目周边资源,共同解决工程推进遇到的困难。同时,打造“两馆三区一基地”,先后共有30多个民族的劳务人员共同推进工程建设,目前是江苏省建设领域唯一一个被授予创建民族工作“红石榴家园”的工程项目。
2020年,新区公建中心进一步深入创新“党建+项目”模式,先后吸纳3家党建共建单位,目前,共成立项目临时党支部7个,联席共建党组织9个。在项目开工、安全月、质量月、重要节点,组建党员突击队,联席各参建单位开展项目安全质量知识竞赛等活动。切实加强项目质量安全检查、隐患排查,与项目党组织共同做好风险防范与整改工作。
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安全生产、防汛抢险等应急突发工作中,中心党委会同各共建单位共同组建防疫、防汛临时党支部,加强与属地党组织的互动对接,组建志愿者队伍、党员突击梯队,分批驰援街道、社区,将党旗飘扬在防疫、防汛第一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随着辐射范围增大,成效切实发挥,“党建+项目”模式已成为新区重要的党建品牌。
公建中心深入推进自身建设,以“提振精气神,当好主力军”为主题,开展内部大讨论活动,结合自身理想信念、作风建设、责任担当、攻坚克难、狠抓执行等方面深入剖析问题,找准差距、转变作风,振奋精神、提升执行力,有效激发干事创业热情激情,确保高质高效推进工作开展。
微改造带来大变化,中心找准为民服务小切口,针对长江隧道江北出口右侧地块环境脏乱差的问题,积极推进周边环境整治,对沿边地块进行整体微改造,将其打造成一座全新的市民公园,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认可。
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的背后,离不开项目管理的强力支撑。公建中心聘请第三方咨询单位对制度流程和岗位设置进行优化再造,进一步强化规范管理,提高运转效率。放大法务风险防控、纪委督查作用,为项目高品质建设全方位保驾护航。
扬帆再起航,2021年,公建中心将继续聚焦对江北新区重大公建项目的集中建设和监督管理职责,发挥公建中心新区建设排头兵、主力军作用,扎实推进项目攻坚,助力江北新主城高质量建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