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贵州坚持五级书记抓“三农”——把党管“三农”要求体现好执行好

2021年02月25日 10阅读 来源:贵州日报

1月20日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从战略全局高度深刻认识、谋划部署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以高质量发展统揽“三农”工作全局,坚定不移朝着农业农村现代化迈进。

全面推开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抓好新时代“三农”工作要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县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要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

用优先方针保障“三农”发展,突出落地落实,把党管“三农”要求体现好执行好。《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明确,成立省委农村工作暨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战略部署,扎实推进新时代贵州乡村全面振兴。到2022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迈出乡村振兴新步伐。到2035年,全省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保证。让“一把手”重视并亲自抓,既抓住了关键少数,也符合我国的国情和现实,是有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制度优势。

1月21日,黔西南州召开州委常委会,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认真对标对表中央、省委部署要求,扎实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等工作,大力发展山地高效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农调险”等保障机制,稳步扩大林下菌药产业发展成果,乘势加快做大林下经济,奋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对于哨溪而言,一方面,要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载体,立足余庆坊·河滨(旅居农家)资源优势,创新发展模式,着力在‘吃’和‘玩’上做出特色和亮点;另一方面,要盯着目标干、围绕任务干,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教育引导‘无职党员、五老党员、两代表一委员’发挥有效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同频共振。”1月19日,余庆县委常委、白泥镇党委书记李毅深入哨溪村上下寨组中药材、长庆组李子和桃子等种植基地,对该村当前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摸底,他认为,产业发展要想有特色出亮点,就不能老盯着别人的脚后跟,要善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雁飞千里靠头雁。贵州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三农”,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促“三农”发展的战斗堡垒作用,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和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村支部书记,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不断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关岭自治县坡贡镇宁河村党支部书记郑小婵上任初期,面对村党组织软弱涣散、干部能力参差不齐等突出问题,着力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将2名农村知识青年吸纳到村工作,打破了村干部中只有她一人会电脑的窘境,同时,利用每月主题党日,注重干部理论学习,动员党员参与村环境卫生整治、产业发展,把全村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

赤水市在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进程中,紧紧抓住坝区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关键,把党组织建在坝区、产业链、合作社上,建立坝区党支部4个,结合产业结构、个体特长、功能定位,在产业服务、技术指导、市场营销、群工协调等环节组建7个功能党小组,实现党组织向坝区建设纵深发展。建立坝区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坝长”负责制,由联系乡镇县级领导担任坝长、乡镇党委书记为副坝长,兼任坝区党组织书记,农业农村局、水务局等部门派驻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成员,领衔坝区建设和产业发展,组织311户群众流转土地1300余亩,311户坝区贫困群众实现利益链接全覆盖。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仍然需要第一书记这样的优秀人才。贵州将继续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不断夯实党的基层组织,提高基层党组织抓好“三农”工作战斗力。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既是事关长远的战略问题,也是事关当前的紧迫问题。贵州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明确目标路径,广大党员干部信心更足、干劲更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马红梅)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