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六盘水:“三变”改革升级版推动乡村振兴

2021年03月02日 10阅读 来源:贵州日报

立春过后,地处乌蒙腹地的六盘水,山乡原野处处春潮涌动——春茶吐新绿,刺梨迎风摇曳,群众俯身躬耕管护忙,万物都是欣欣然的样子。

这两天,水城区坪寨乡箐马村村民袁胜彬正忙着下地干活,刨坑、修枝、施肥……

“今年我家种了蜂糖李、红心柚、火龙果等精品水果,单是蜂糖李就种了近1000株。”袁胜彬说,“种植技术由合作社统一指导,销售渠道也由合作社找。”

别看现在袁胜彬种果树热情高,其实一开始他心里对种果树有些抵触。“当时,村里有人种蜂糖李,结出的果子也个大香甜,但因为我长期种庄稼,没有种果树经验,不敢轻易尝试。”袁胜彬说。

促使袁胜彬改变想法的,除了种植传统农作物收益较低外,还有“三变”改革制度带来的红利。

2021年春节前夕,袁胜彬跟着乡里去水城区发耳镇、营盘乡等地参观精品水果种植基地,在得知这里的群众以“三变”改革制度为基础,调整产业结构种植精品水果,能收入土地租金、务工收入、年终红利后,袁胜彬下定了发展决心。“农业部门有技术辅导,政府提供果苗,销售有保障,收益稳定,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跟着干?”

院坝会上,还没等“精品水果基地入股协议”上的墨迹风干,袁胜彬就按下了红手印。

签下协议的袁胜彬正式成为水城区坪寨乡箐马村精品水果基地的一名股东,他也从产业发展“单打独斗”转向“抱团发展”。

因“三变”改革而成为股东的村民可不只袁胜彬一家。坪寨乡副乡长卢凤翥介绍,2020年10月以来,坪寨乡累计流转土地3123亩种植精品水果,涉及农户853户3417人,进入盛果期后预计可实现产值2400万元以上。

激活农村“沉睡”资源、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多年实践探索,让发端于六盘水的“三变”改革渐入佳境,内涵愈发丰富——

盘州市妥乐村把1451棵古银杏树入股旅游公司;钟山区引导贫困户用贷款资金参与城市智能停车场项目建设……近年来,六盘水聚焦股份合作核心,多层级多角度做细做实“三变”改革,使之成为激发农民增收致富、实施农业现代化、引导资本下乡的有效途径。

六盘水正乘势而上,抢抓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利好机遇,围绕把“三变”改革作为农村组织形态的革命性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性构建、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性路径的目标任务,以“八个坚持、八个攻坚突破”为抓手,锚定目标,誓要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坚持“三权分置”基本原则,在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上攻坚突破;坚持农业产业发展根本路径,在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上攻坚突破;抢抓城乡融合发展重大机遇,在探索工商资本下乡有效路径上攻坚突破……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六盘水深刻把握“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聚焦“人、地、钱、经营主体、集体经济”攻坚突破,全力把“三变”改革升级版推向深入。

在刺梨主产区盘州市采取“政府投融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将涉及刺梨产业发展的229个村合作社组织起来,通过结构调整、规模发展、示范打造,统筹划分了22个刺梨种植区,推动刺梨“产、加、销”全产业链发展,带动种植户6.88万户21.76万人,户均实现增收2100元。

在红心猕猴桃主产区水城区,当地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方式,以股权为纽带,形成“村企联合、产业连片、基地连户、责任连体、股份连心”的“五连”模式,打造“弥你红”等知名品牌,让更多农户享受到猕猴桃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

对创新最好的礼敬,就是探索新的创新。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六盘水将蹈厉奋发,敢于“闯”、勇于“创”、善于“干”,着力打造“三变”改革升级版,深度融入农业现代化进程,持续推动乡村振兴。(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谌晗)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