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首个产业社区挂牌成立、杭州集成电路测试公共服务中心启用、迎来牛年首家上市企业……“十四五”开局之年,杭州高新区(滨江)奋斗不息,正在以持之以恒的毅力,砥砺前行,锚定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目标,建设更高水平的“创新滨江”“数字滨江”和“国际滨江”。
新年伊始,大地回春,杭州高新区(滨江)一片繁荣与繁忙景象,奋斗,是园区发展不变的旋律。
在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杭州高新区(滨江)奋斗不息,正在以持之以恒的毅力,砥砺前行,锚定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目标,建设更高水平的“创新滨江”“数字滨江”和“国际滨江”。
2020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704.2亿元,总量跃升至杭州市首位;在孵企业3093家,累计培育上市公司达到55家,均列浙江省第一……
回首过去,杭州高新区(滨江)捷报频传,夺得多个省市第一。创新,是园区发展永恒的主题。
在变革与成长交汇的2020年,杭州高新区(滨江)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疫情防控慎终如始、经济发展逆势飘红、科技创新亮点纷呈、城市面貌更具魅力、社会治理全面加强、民生事业蓬勃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份写满“不容易”的高分答卷中,杭州高新区(滨江)更是创造了地区生产总值1745.7亿元,增长7.2%的亮眼成绩,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一面旗帜。
一面是蓝图绘就,续写精彩华章;一面是奋楫笃行,交出满意答卷。在回首与展望中,杭州高新区(滨江)只争朝夕、破浪前行。
回首——
五个“最”收官“十三五”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做创新发展的“拓荒牛”。在杭州高新区(滨江)的历史蝶变中始终都贯穿着这一印记。在刚刚过去的“十三五”,杭州高新区(滨江)牢牢把握“高”“新”发展方向,再次刷新了高新速度,书写了最多、最高、最大、最深、最强的新成绩。
这是杭州高新区(滨江)被赋予的战略使命最多的五年。
2020年9月24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正式挂牌,杭州高新区(滨江)列入此次扩展区域的规划面积11.32平方公里,进一步提高“国际滨”的全球产业竞争力。2021年1月15日,杭州高新区(滨江)发布了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杭州片区滨江区块建设方案、36条政策措施和创新清单,加快了高水平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步伐。
事实上,开展自由贸易试验区差异化探索,只是该区勇担使命的又一个新篇章。过去五年,杭州高新区(滨江)跻身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肩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战略使命……仅在2020年,杭州高新区(滨江)就获评为全国首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浙江省唯一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作示范。
这是杭州高新区(滨江)发展质量最高的五年。
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9%,人均生产总值突破5万美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基本实现翻番。2020年,杭州高新区(滨江)发挥创新优势,逆势而生,取得了多个第一。
例如,2020年,杭州高新区(滨江)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343亿元,增长16.6%,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6.9%,位列杭州市第一,综合评价总指数居浙江省首位。全年专利申请量21987件,专利授权量13071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70件,居浙江省第一。
这是杭州高新区(滨江)改革力度最大的五年。
2020年,杭州高新区(滨江)探索出一系列具有示范意义的改革案例,高新活力持续释放。
比如,杭州高新区(滨江)开展“商事制度改革促进政务环境提升国家级标准化试点”,成为杭州市唯一“亲清D小二”上线试点先行区。率先开展“无人智能审批”,行政服务中心压减窗口60%,线上办件率超过85%,群众满意率提升4.7个百分点,“一次不用跑”成为常态,相关经验获杭州市推广。在浙江省试点知识产权“一件事”改革,获批浙江高新技术产业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平台,中国(杭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式落地。
此外,杭州高新区(滨江)富阳特别合作区、企业创新积分试点、工业综合体……一个个“滨江首创”“滨江样板”“滨江经验”正不断涌现。
这是杭州高新区(滨江)产城人融合最深的五年。
2020年,地铁5、6、7号线开通运营,新增运行里程22.8公里、站点12个。这意味着,除了2号线,杭州市内的所有地铁线路皆可在滨江换乘。杭州高新区(滨江)正以一个更加完善的路网系统,沟通起南北两岸的发展,驾起往返机场的捷径,为其走向“国际滨”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十三五”期间,杭州高新区(滨江)建成了地铁33.2公里、站点18个,建成道路60条、54公里,实现地铁成网、路网成型。
“大小莲花”向市民敞开怀抱,最美跑道等新地标“串珠成链”,让这座年轻的新城更加宜居宜业宜创。数据显示,每年净增常住人口近5万人,35岁以下人口占常住人口59.5%。人才房供给量、受益面均居浙江省第一。仅2020年,引进各类人才3.3万人,创历年新高,其中硕博人才8751人、海外高层次人才1098人、人才计划专家41人。新增“5050计划”人才企业111家,省市领军团队9个、“115”引智项目48个,均列杭州市第一。
这是老百姓获得感最强的五年。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精神。上学、看病、出行、环境,这些老百姓平日里常念叨的,杭州高新区(滨江)区委、区政府领导记在心头,落实在行动上。
如,该区将教育摆在民生重中之重来推进,努力将教育打造成集聚高新人才的金名片。2020年,滨江投用奥体实验小学及幼儿园等学校4所,在浙江省率先创设海康威视、海创基地2个产业园区嵌入式公办幼儿园,推出江南实验学校等首批6个新名校教育集团。在浙江省首推中小学“每天一节体育课”,校园足球实现市级联赛“大满贯”。
展望——
绘就“十四五”新蓝图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做艰苦奋斗的“老黄牛”。杭州高新区(滨江)在创业30年后再出发,绘就了新的蓝图,定下了新的目标。要在“十四五”这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五年中,做好表率。
牢牢把握“高”“新”发展方向,杭州高新区(滨江)计划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600亿元,力争达3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5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50亿元,火炬营收超万亿元,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地位更加巩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初具形态,率先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
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杭州高新区(滨江)将建设更高水平的“创新滨江”“数字滨江”和“国际滨江”,并对“更高水平”进行了具体量化——
建设更高水平的“创新滨江”。拥有创业孵化载体15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00家、上市企业100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450件,涌现出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
建设更高水平的“数字滨江”。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一体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6000亿元,数字治理场景不断涌现,“一脑管全城”成为现实,“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行。
建设更高水平的“国际滨江”。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形成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平均每年实际利用外资不少于7.5亿美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基本形成。
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杭州高新区(滨江)制定了十大任务。
打造一流人才生态最优区。着力构建集高端创新人才、复合人才、技能人才为一体的多层次人才队伍。加强国际人才社区建设。
打造高端创新平台体系。力争2025年国家级研发机构和新型研发机构达80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领军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积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等科学计划,力争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
壮大创新型企业群体。再培育一批世界级科技领军企业;建立多层次上市后备企业库,实施梯度培育、分类指导,加速“凤凰计划”开花结果;实施“高企倍增计划”,雏鹰、瞪羚企业培育计划,力争每年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0家。引导创新资源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
完善创新创业环境。做优知识产权服务生态。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产业集群”梯级孵化体系,培育打造科技“硅巷”。
全面打造一流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夯实两大基石,提升六大数字经济优势产业;强化智能制造高端供给,打造全球智能制造产业高地。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工程,聚焦重点领域组建8家高效率创新联合体。
引领建设国家数字治理示范区。加快推进新基建,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造社会治理精密智控网络,建设高水平数字社会。
构建多维立体的新型开放格局。链接高端创新资源,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合作研发基地。高水平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实施“东优、西建、南启、北融、中提升”发展战略,构建“C型山水融城、一环三区协同、一核两心引领”空间结构。
打造接轨国际的城市生活品质。构建与人口、人才结构相适应的现代化优质教育体系。构建以居民健康为中心,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联动的大健康体系。基本建成人人享有、医养康养相结合的普惠型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建设宜居宜业宜创的未来新城。全面建成“两横两纵”快速路系统和“五横四纵”城市主干路网。争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开局——
“三大主题年”展现新作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杭州高新区(滨江)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的启动实施之年,杭州高新区(滨江)将继续发扬“三牛”精神,努力迈好第一步、展现新作为。
杭州高新区(滨江)提出把握“三新”,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抓好“三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完善服务链。推进“三年”,着力推进重点项目提速年、重大改革攻坚年和基层组织提质年“三大主题年”,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把“设计图”变为“施工图”, 杭州高新区(滨江)将继续做好“产、创、服、城、人”五篇文章。
“产”——瞄准技术交叉、产业融合,建设动能强劲的高新产业集群,打造高质量发展旗帜。杭州高新区(滨江)将在支柱产业、新兴产业、企业梯队和产业基地四方面进行布局。比如,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超3700亿元,增速保持在10%以上;强化政策支撑,升级推出“1+X+N”政策体系;做强上市企业“滨江板块”,新增上市企业不少于8家,动态保持后备企业不少于60家;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突破210家。深化实施“高企倍增计划”,持续扩充“高成长”“硬科技”企业培育库,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350家、瞪羚企业不少于260家,新增注册企业突破1.2万家等。
“创”——立足自立自强、源头创新,建设全球数字技术创新策源地,打造双循环科创枢纽。杭州高新区(滨江)将建平台、引人才、优生态。进一步加快高能级平台建设与效能释放,加强平台智库作用,合力破解前沿细分领域创新链关键堵点。大力引进国家先进技术项目,探索建立工业技术研究院;修订完善“5050计划”,发布新一轮人才新政,做优“人才一件事”,推进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综合体建设;全年新认定市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20个,在孵企业达3500家。
“服”——聚焦数字变革、系统集成,建设全国数字治理示范区,打造一流营商典范。杭州高新区(滨江)将深化政务改革,探索实行新经济企业集群注册制度,加快企业开办“网上办”“零见面”国家试点区建设;以“去中心化”改革撬动政务服务全面数字化,打造“24小时不打烊”在线行政服务中心;深化知识产权“一件事”改革;在推进“企业创新积分”试点基础上,运用区块链技术,完善企业信用与金融监管服务。
在治理提升方面,以数字赋能为手段,加快城市大脑由单向度进行向全周期管理演化。大力推进全域智慧交通,率先开展数字道路建设试点;持续推进“一码解纠纷”“交通事故便捷通”“警源治理”“雪亮工程”等场景提质扩面。
同时,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主载体,开展数字贸易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先行先试;围绕国家金融科技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引进大型数字贸易平台企业总部、结算中心,搭建完备数字金融产业体系;积极争取互联网医疗机构许可试点等。
“城”——围绕宜居宜业、职住平衡,建设未来风国际范江南韵科技新城,打造美丽杭州样板。在放大城市格局、打开城市空间方面,杭州高新区(滨江)将精心打造智慧新天地、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奥体中心、区政府北等重点片区;以冠山路、浦沿路等贯通为契机,加快铁路以南区块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留用地开发和街道工业园提升改造。
在提升城市品质和美化城市环境方面,杭州高新区(滨江)将高标准建设沿江景观带、北塘河畔游步道、江南大道景观带,推动滨水绿道互联互通;以建设全域“未来社区”为目标,打造一批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扎实做好时代河等14条“美丽河道”创建,全年新增绿化面积25万方,建成口袋公园10个等。
“人”——坚持普惠兜底、优质均衡,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打造民生幸福标杆。2021年,杭州高新区(滨江)将在教育、安居、医疗、文体、商贸和保障方面持续加码。以教育为例,今年,滨江将大力实施学校建设三年百亿行动计划。除了小学及幼儿园等3所学校、续建白马湖中学等6所学校外,还将新开工建设14所学校。滨江还将进一步推广嵌入式幼儿园办学模式,推进物联网小镇等小镇嵌入式幼儿园建设。同时,继续加强与杭二中等名校合作,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办好国际化学校、国际学校。
蓝图已绘就,逐梦惟笃行。杭州高新区(滨江)正在勠力奋进,刷新着滨江速度,创造着下一个发展之“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