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组数据令人刮目相看——2020年,南昌高新区园区总收入达到5090亿元,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3066.09亿元,成为全省主营业务收入唯一突破3000亿元的开发区。
上世纪90年代初,南昌高新区在初创时期,园区总收入只有区区几千万元,如今已实现了高速增长,雄踞全省开发区的龙头地位,在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更是连续六年位次前移,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论资源禀赋,南昌高新区并没有过人之处。该区是用什么撬开了5000亿元的大门?又是靠什么在全国“第一方阵”站稳脚跟?高质量发展带给人们哪些启示?
启示一:视创新如生命,抓创新就是抓发展
3月14日,中国(南昌)科学岛项目调度会在南昌高新区召开,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推动全省跨越式发展的重大科研创新平台、展现研发能力的重点对外门户窗口、集聚人才智库的重要“三生融合”高地。
在南昌高新区,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特别是2019年9月,随着以南昌高新区为核心区的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顺利获批,该区更是把科技创新摆在了首要位置。
近年来,南昌高新区围绕“一带、一岛、一园、三城、千企、多点”进行区域创新布局,总占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的科学岛,正是该区打造创新高地的缩影。
尽管对每一分钱,政府都是算了又算、锱铢必较,但把钱花在科技创新上,南昌高新区从未犹豫过。2020年,该区R&D经费投入占全区GDP比重已经由2015年的2.5%增加到5%。“十三五”期间,该区累计专利申请3万余件、专利授权2万余件,均位居全省前列。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在创新这个“第一动力”的强大牵引下,南昌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劲头十足。
前不久,区内企业欧菲光发布的新一代短距离毫米波雷达技术,凭借精准优越的性能赋能自动驾驶;北航江西研究院团队取得了新型强预冷发动机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成果,解决了高效数控加工工艺等一批关键技术问题……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为了创新,南昌高新区不计代价筑巢引凤。除了大力实施“瑶湖英才”计划,制订出台具有高新特色的完整人才政策体系,还不断完善各项生活配套。去年12月,省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在该区正式开园,省高层次人才联谊会也在此落地,为高层次人才团队提供了学术交流、产业对接、智库服务、联络联谊的“双高”互动平台。开园仅3个多月时间,该人才产业园就已落户项目82个,引进两院院士和高层次人才50多名。
在南昌高新区主要领导看来,这里之所以被高端项目和高端人才所青睐,离不开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浓郁的人文气息,更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大磁场。因科技而兴,因创新而进。创新已成为南昌高新区的最大标识、最大动能和最大潜力。
启示二:把创新当使命,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在很多地方,当数字经济还停留在概念阶段时,南昌高新区却已经将其做成了产业。目前,该区聚集了数字经济相关企业700多家,总收入突破26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2.8万人,新经济领域创新平台达45家……
纵观南昌高新区的产业版图,电子信息、航空制造、医药健康、新材料是其四大主导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这四大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已经占到了园区工业营业收入比重的91.7%。
如何进一步做大经济总量?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该区决定以新技术为驱动,以新经济为主体,以新业态为引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
谋定而后动。该区下大力气对园区的老旧厂房进行“腾笼换鸟”,建立起了南昌高新区新经济产业园,形成了以火炬大街为主轴的新经济产业带,和以金庐软件园、流量经济产业园、泰豪软件园等20个特色园区为核心的“一带多园”空间发展格局。
近日,记者行走在高新区,处处感受到新旧动能的转换,处处见证着产业迈向中高端的步伐——8万平方米的新经济产业园内,入驻了70多家企业,引进了共享办公、网红直播、智慧教育等各种新业态……一个新的产业集群雏形初现。
未来,南昌高新区还有更大的雄心壮志——到2025年,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600亿元,全力打造千亿元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努力成为全市打造“中国智造新城”的排头兵。
昨天靠创新起家,今天靠创新发展,明天靠创新壮大……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已经成为南昌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在新征程中,该区还会凭着科技创新的动力,继续勇立潮头、勇闯新路。(记者 钟珊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