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搭建直播间线上"带货"农产品 湖南浏阳大山里走出养殖明星

2021年03月24日 10阅读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长沙3月23日电 在生态养殖这条路上,浏阳市关口街道道源湖村上冲组的周康红走得有点艰辛,这里四面环山、交通闭塞,同组的十几户人家搬出去后,她坚守开办生态养殖场;在创业之初,因为投入大又缺销路,她一度负债超过50万元。

就在最艰难的时候,浏阳市妇联、关口街道办事处等单位伸出了援手,众多爱心人士纷纷认购,滞销的土鸡和鸡蛋成了抢手货。到2020年,养殖场纯收入达100万元。

"当初别人帮了我,今后我也会一直帮助他人。"2018年起,周康红的合作社加入了村上的扶贫项目,帮助村民发展养殖产业,累计带动224户困难群众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今年,她又在村上建起了电商综合服务站和直播间,成为"村播"达人,为村民"带货",助力增收致富。

从负债50万元到年入100万元

“啰啰啰……”3月中旬,周康红担着玉米粉上山去喂食土鸡和土猪。从基地到养殖场,要走1公里山路。雨后泥土湿滑,道路难行,但周康红健步如飞。这条路,她已经坚持走了15年。2006年,当同组的十几户村民相继搬出大山后,周康红就萌生了利用荒山荒坡养鸡的想法,她从浏阳西乡的养鸡场辞职回乡,陆续流转了3000亩的山林开办生态养殖场。

那时仅有一条烂泥巴路进山,因为家底薄、养殖风险大,家人急得直跺脚,但周康红坚信这条路走得通,在村干部的帮助下贷到了1万元,顶着压力买回了2000只鸡苗。育雏是养鸡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养鸡成败的关键。由于没钱购买保温灯,周康红用上了烧柴的土办法。冬天夜晚寒风刺骨,每晚12点和次日凌晨5点,周康红都要到鸡棚生一次火。

历尽了千辛万苦,到了销售的时候,令周康红没想到的是,由于信息闭塞,土鸡根本无人问津。就这样养了两年多,还是靠着村上帮忙,周康红才将2000多只鸡卖出去,扣除成本仅赚了1万元。

2009年,她又购买了3000只鸡苗。但不幸的是,因为鸡接连患病,又没钱买药,最终只有900只活了下来。

尽管历经曲折,但周康红从没想过放弃,而是不断完善养殖基地内部的硬件设施,做好疫病防治工作,养殖场慢慢地走上了正轨。2012年,周康红与人合作成立了浏阳市康鑫养殖专业合作社。

因为要扩大养殖规模、拓宽道路等,周康红最多时曾负债50多万元。

“借钱都是瞒着家里,不想让家人担心。”周康红说。

凭借优质的生态产品,周康红的养殖场销路越来越广,到2018年,养殖场纯收入就超过了30万元,她也还清了贷款。

2018年8月,中国首例非洲猪瘟疫情确诊。

“当时住在大山,并没有太关心这条消息。”周康红表示。

当年年底,她购入了100只仔猪。四面环山成为了天然的屏障,加上周康红加强防控措施,养殖场没有受到影响,2019年纯收入增加至50万元。到2020年,周康红的养殖场出栏肥猪200头,土鸡8000只,再加上黑山羊、土鸭等销售,纯收入超过了100万元。

从一人致富到带领村民增收

在脱贫户黄忠华房子后面的小山坡上,成群的土鸡正在啄食。2018年,周康红所在的合作社加入浏阳市产业扶贫项目,免费为贫困户提供能下蛋的土鸡,传授养殖技术,并承诺以保底价格回收。今年50岁的黄忠华就是第一批帮扶对象。

第一次带领村民养鸡,周康红的压力也前所未有,回想起自己走过的弯路,她心想,万一贫困户养鸡失败了,其发展产业的信心也将受到重挫。

总结自己的养殖经验后,周康红认为发展养殖业要因地制宜,第一年只能小规模试养,她一家家上门了解,统一开展技术培训。为了让大家少走弯路,她白天忙完自己养鸡场的事情后,就到村民家进行技术指导,经常要忙到深夜。

黄忠华勤学好问,周康红也倾囊相助。

“她帮我们搭鸡棚、打疫苗,给我们很大的帮助。”黄忠华说。

如今,黄忠华不仅成了养殖土鸡的行家,还学会了育苗技术,去年养殖纯收入超过了5万元。

随着养殖规模扩大,周康红在自家建立了扶贫基地,聘请5名村民务工。

“在基地帮忙做饭,每个月能拿到3000元的工资,还能兼顾家庭,对我来说已经很好了。”村民王甘华动情地说。

关口街道扶贫办主任罗添力介绍,从2018年至2020年,周康红3年累计帮扶关口街道5个村224户困难群众,家庭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浏阳市康鑫养殖专业合作社也被评为2020年浏阳市“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阳春三月,在周康红的生态养殖场内,樱花盛开,溪水潺潺,两千多棵红豆杉枝繁叶茂,周康红心中也有了新的蓝图。今年国家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口街道离城区不远,发展生态旅游大有可为。

搭上“直播快车” 农产品走出大山

“康红,又要托你帮忙了。”3月18日,浏东公路旁的道源湖电商综合服务站刚刚开门,一辆摩托车停在了门口,村民周康文从后座上下来,手上提着两捆扫把。

周康文是一名脱贫户,平时依靠编织扫把和发展养殖过活。周康红不仅帮助他养殖土鸡,也帮他销售扫把。周康红每次都会先垫付资金,然后慢慢帮他销售。

不一会儿,脱贫户罗运莲提着篮子来了,寄售几瓶手工制作的酸菜,周康红按20元每瓶的价格结了现金,再按照同样的价格对外销售。

“农产品销售一直是个老大难,如果村民的产品销售不出去,那么生产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道源湖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英国说,去年8月,村上授权周康红开办了关口街道首个村级电商综合服务站,借用网络渠道帮村民带货。

咸香可口的腊肉制品,手工制作的酸菜,色泽金黄的红薯条……在周康红的“解忧直播间”里,村民带着产品过来,满心欢喜离开。“去年4个月的时间,大概卖了2万多元的产品,算是一个好的开始。”周康红在电商服务站内搭建了直播间,还聘请了一名村民进行管理。

“我们农村缺的不是产品,而是销路。”如今,周康红在劳作之余,与人合作,每天在养殖场内进行视频直播,“现在短视频平台这么火,一定要搭上这班顺风车,让更多的好产品走出大山。”(张可夫 彭红霞)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