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一体化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作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意义重大。如何在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为长三角一体化破题?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一体化发展带来的便利?
同属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上海青浦、江苏苏州吴江、浙江嘉兴嘉善三地,通过采取医保数据汇总和应用的方法,让数据跑路,三地居民实现了示范区内“同城化”的医保卡就医方式。
一边是群众的迫切呼声,另一边则是改革在推行之前的研究、论证和试验。记者走进当地,记录下与之相关的人物故事。
“在‘无人区’里‘闯新路’”
“不好意思,实在是太忙了。”约好的采访时间,刚采访5分钟,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公共服务组干部高柳一就不得不告辞,外出参加一个临时会议。
2019年10月,时任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副镇长的高柳一被选派至执委会工作,进入公共服务组,和来自沪苏浙不同地区的同事一起,研究思考如何在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为长三角一体化破题。
那时,在沪苏浙皖一市三省大范围内,打通断头路、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深化长三角区域养老合作与发展……一系列改革举措已经在开展,作为一体化发展“试验田”,示范区承担起更前沿、更有难度的一体化改革任务。
“此前,各地在做决策时,都以所在地方的需求为依据。”高柳一说,刚到示范区工作不久,频繁往返青浦、吴江、嘉善三地,更能深刻感受到行政区划对行政决策的影响。
“比如,三地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口不同,如果所在行政区要部署一台重要的医疗仪器,人口少的地方劣势就很明显。”高柳一说,相比而言,吴江因为人口规模大、财政收入较高,在公共服务上的支出相对较多,如果这些公共服务设施能为周边其他省市居民服务,便是一举两得。
在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老百姓非常关心医疗,异地就诊如果能像本地服务一样方便,是很多人的期盼。
“不同省级行政区之间医保政策、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等都不统一,要推进非常难。”高柳一说,针对异地医保,示范区执委会和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苏州市、嘉兴市、吴江区、嘉善县“三级八方”相关部门合作,首先在示范区内推进免备案异地门急诊就医。
“协调推进会,开了不知道多少次。”高柳一说,在沪苏浙各级医保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进下,青嘉吴三地最终找到了医保数据汇总和应用的方法,让数据跑路,三地居民实现了示范区内“同城化”的医保卡就医方式。
完成门急诊异地就医免备案后,示范区内还实现了医保部门实际经办的12个服务事项统一事项名称、统一事项编码、统一办理材料、统一办理时限、统一办理环节、统一服务标准。“我们突破了跨省域异地就医慢性病费用无法直接结算的瓶颈,实现高血压、糖尿病医疗费用异地的直接刷卡结算。”高柳一说,目前,青浦和吴江之间两个慢性病的异地结算已经实现,“互联网+”医院医保结算联通等工作也在开展。
除了医疗保障之外,2020年,青嘉吴三地还首次实现了跨省域中职招生和跨省域中高职贯通培养,三地6所学校拿出各自优势、特色专业面向示范区内进行跨省域招生。示范区内唯一一所高职院校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面向示范区定点投放招生指标,招生计划一次性录满。
“示范区建设就像在‘无人区’里‘闯新路’,工作难度很高。”高柳一说,每一项改革在推行之前都要对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证,再进行试验,可能100个项目中最终只有几个可以在整个长三角地区复制推广,“但这个过程也推动了我们对一体化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希望能为这项国家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人民日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