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年初考察云南时指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方针,健全推动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现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重点,从全国层面进行一定程度的理论分析。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供给侧发力来解决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健全宏观经济调控模式,从而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穿和融入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优势。
一、经济运行中常态化问题的回顾与分析
首先,经济运行中的三种常态化问题。一是从宏观调控成效不足的情况看,2015年以来,中国经济总体上呈现出增长持续下行与CPI持续低位运行、居民收入有所增加与企业利润率下降、社会消费上升与实体产业投资下降等诸多问题,过去宏观调控有效的货币政策,正持续加力运用效果需要进一步巩固;投资拉动过多地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但真正投向现有产业升级换代的有效投资还不足。二是从经济运行态势看,现阶段宏观经济运行仍处于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的状态。在经济总体趋稳前提下,经济运行之“变”,主要呈现为短期性的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中长期性的经济转型升级风险上升,集中表现为有效投资增长不足、消费增长降速、GDP增速放缓等趋势性问题。三是从经济运行效益看,产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与利润下降问题,尤其是钢铁、建材、有色等重化工业产能,历经快速发展到全面过剩而又进入行业利润率低水平状态。
其次,经济运行中常态化问题的成因分析。现阶段经济运行出现的问题,集中反映为行业性的产能过剩问题。分析其成因,一是在微观层面,企业成为市场决策经营主体后,市场经济微观层面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因而在受到经济周期波动作用时,往往导致产能过剩,反映出企业分散应对市场格局下的市场不成熟问题,折射出各类生产性配套服务难到位的问题。二是在宏观层面,各级政府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实施宏观调控的主体,受追求短期发展收益和经济政绩引领的影响,总是偏好于投资驱动,从需求侧释放投资信号不断增加投资,当投资的产业选择出现盲目性,加上产业集中度本身过低等,就往往导致各地区无序追求同质产业投资,进而形成各自隔离的投资雷同及其产能过剩。三是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全社会消费整体处于消费不断升级和升级速度不断加快的增长状态,原有产业体系下的产品供给,往往难以对接上市场的有效需求,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间存在“脱节”,特别在市场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供给总是不能引导需求,其结果,产品滞销问题衍生,产业经营陷入困境。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经济运行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新时代面对经济新常态,要解决好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从结构性改革入手,充分发掘市场机制作用和优化政府宏观调控,运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与需求两端发力,以推进供求平衡来解决好经济运行中的问题。现阶段最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经济运行中产能过剩、杠杆率过高等问题。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由此,“三去一降一补”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主体。
实践证明,“三去一降一补”为主体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解决好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系统性问题。从2016年以来的情况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解决经济运行问题的战略性举措,特别是通过改革的办法,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顺应经济发展客观规律,解决了发展中存在的系列问题。一是扎实有效去产能,提高了行业发展效率,运用市场机制有效处置“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企业兼并重组、严格控制新增产能,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因城施策去库存,建立和完善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推进了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积极稳妥去杠杆,针对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较高问题,从控制总杠杆率入手,有效降低企业杠杆率,同时,促进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推进资产证券化和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不断把企业的负债率降到一个合理水平,不断削弱着经济运行中的金融风险;四是多措并举降成本,对中小微企业、科技型企业实施税收减免,降低涉及企业在金融、铁路货运等领域的经营性收费,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用能成本、物流成本等,不断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率水平;五是精准加力补短板,从增强公共服务和生产性服务配套、完善基础设施以提高经济保障程度、创新发展以支撑企业升级、增强资源承载力度、拓展环境容量空间等方面,围绕着对经济运行问题的解决,实施了全方位的“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化解着制约经济运行的阻力。
三、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宏观经济调控模式
首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助于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从宏观经济调控的总体要求看,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经济结构协调、优化生产力布局、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和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既是宏观调控的任务,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追求,二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现阶段经济运行中,始终存在着投资增速大于消费增速,投资与消费难协调增长的问题。这当中,产业投资在当期是作为需求,但产业投资进入达产期后则成为供给,因投资增速大于消费增速,则供给能力便大于需求能力,直接导致产能过剩问题的产生。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体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追求从供给侧开始的“去产能”,能够有效调控现行投资增长与消费增长不平衡所形成的后续产能过剩问题。
其次,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宏观经济调控模式的设想。一是围绕提升实体经济发展质量,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完善宏观调控的源头调控。从目标追求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在于构建协同发展与供求均衡的产业运作体系,这正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核心;从产业提升看,宏观经济运行追求“供求均衡”“利润平稳”“拥有扩大再发展能力”下的产业可持续发展,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是供给侧和生产方,这既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源头,也是宏观经济调控的起点,因此,通过侧结构性改革可健全对发展实体经济的宏观调控。二是试行“政府引导+行业协会”的行业性经济运行调控模式。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优化行业经济结构,推进供需平衡以提升行业利润率水平。应建立健全由国家主导行业协会调控体系,进一步从法律层面赋予行业协会专项的行业经济调控权,由其牵头组建有骨干企业参与的企业运行联盟,实行企业成员单位为主体的化解行业过剩产能及其脱困发展的联席会议协作协商制度,创新市场化与法治化结合方式,有效促进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追求供求平衡下的利润水平不断提高的可持续营运发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