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安徽当涂:老党员朱彩云一门四代的红色传承

2021年04月09日 10阅读 来源:人民网

老党员朱彩云家的堂屋,如今变成了马鞍山市当涂县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区桃花村党委万山网格党小组的“网格服务站”。

4月4日,正值清明节,笔者在现场看到,挂在中堂位置的是一面鲜艳的党旗,一侧墙面挂着详尽的党小组工作示意图。一张方桌,四条凳子,放下农活赶来开会的党员们围桌而坐,还没等82岁的朱彩云递完热茶,党小组会就开始了。

“现在正值桃花节,游客多,车辆多,每位党员要多担待点,督促各家搞好环境卫生,尤其要注意森林防火,多为游客提供帮助,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下面请大家谈谈意见。”支部书记罗建凤的开场白简洁明了。

围绕这个话题,大家你一言我—语议论开来。

“要我说,说一千道一万,还靠党员带头干,这两天我一大早就起来烧开水,引导游客到家里歇一歇、喝口水,一天要烧十几壶,让游客感受到温暖。”朱彩云的一席话引来一阵掌声。党员孔令友感慨地说︰“她给大家打了样,大家心动之后一定有行动。”这不,党小组会一结束,大家就拿出扫帚、铁锹等工具,穿上党员志愿者红马甲,出门打扫卫生去了。

朱彩云所在的万山村是“全国旅游示范村”。网格党小组有18名党员,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大家为没有场地犯了难。这时,已有44年党龄的朱彩云站了出来,主动腾出堂屋,无偿提供给党小组作为网格服务站。她说,房子虽然不大,但子女都不在身边,腾出堂屋来绰绰有余,关键是“网格服务站”是为村民们办事的,又是党员们的活动场所,作为一名老党员,理应出点力。

“什么是‘跟党走’?就是时时处处要走在最前面。”朱彩云说,这是父亲在世时常说的一句话。朱彩云的父亲朱如果出生于1921年,与党同龄。朱彩云的爷爷是从北方逃荒而来的难民,在旧社会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家人才吃上饱饭、穿上暖衣。朱如果不忘党的恩情,听党话,跟党走,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加入党组织,后来成长为村党支部副书记。在朱彩云的印象里,父亲在劳动时总是抢最重的活干,凭着两个铁肩膀,带领乡亲们向贫穷宣战,赢得了乡亲们的信赖和尊重。

“母亲也是名好党员,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对于朱彩云的做法,同是党员的儿子朱清自然鼎力支持。

在那激情燃烧的年代,朱彩云信奉的是“党叫干啥就干啥”,村里要办小学,找不到有文化的人,她就当民办教师;村里缺医少药,她就改行从头学起,当上赤脚医生;村里妇女工作一时落伍,她又抛弃一技之长,当上妇女主任......在母亲的影响下,朱清也不甘落后,于2002年入党,如今已成为一家企业的业务骨干,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令朱清骄傲的是,女儿朱余焓去年成为一名预备党员,今年7月预备期满。即将从巢湖学院毕业的朱余焓把奶奶当作心中的偶像,学业上不断追求进步,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听到奶奶将堂屋无偿让作村里的“网格服务站”,朱余焓通过手机为奶奶送上一串赞。知道孙女也将像自己一样成为一名正式党员,朱彩云的心里也乐开了花。

让朱彩云感到无比欣慰的还有,堂屋变身服务站后,党组织的活动正常了。原来,网格党小组建立了定期学习、党员联户、民主商议、服务承诺、巡查监督、党员评议、党员定岗、自愿服务等八项制度。明确每月6日为学习日,16日为志愿活动日。网格长、网格员每天巡查一次;每名党员联系5-10户,每周走访一次。设立“扶贫帮困”“政策宣传”“纠纷调解”“民主监督”“计生服务”“环境卫生”“文明创建”等岗位,引导无职党员自愿认领岗位,并上墙公示党员志愿者照片、岗位、联系方式,亮出党员形象,“困难家庭访一访”“周边环境管一管”“村民有事帮一帮”“家训家风立一立”“左右隔壁谈一谈”“惠民政策说一说”“邻里矛盾劝一劝”“重大问题报一报”“乡风文明树一树”“农民致富带一带”。

“村里的党员们都动起来了,78岁的周玉兰、75岁的罗锦龙、73岁的刘文华、59岁的施凤兰......带头搞卫生,协助抓防火,暖心待游客,积极做劝导。”朱彩云兴奋地说,村里党员的先锋作用日益明显,农家乐党员经营户都挂牌亮牌经营,年轻的后生们也向党组织靠拢,周玉兰的两个孙子、孔令友的儿子都在各自岗位上入了党。(吴黎明 业德静 刘青元 宣昀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