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刘蓝婴)连日来,花溪区黔陶乡香葱种植基地里春意盎然,村民们正忙着采收香葱,种植生姜。
“今年的香葱收成不错,价钱也好,昨天5块钱一斤,我家就卖了100多斤。”黔陶乡马场村村民陈恒英说,她家种了5亩香葱,每年仅靠香葱一项就有不错的收入。
黔陶乡香葱种植历史悠久,通过近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先锋产业”。2020年,黔陶乡香葱成功注册了“黔陶香”商标。目前,全乡香葱种植面积达3600多亩,仅马场村香葱种植面积就超过1200亩,300余户村民参与种植。
黔陶香葱一般每年可种两季,市场价格3至5元每斤。按亩产4000斤计算,一年种植两季,亩产值可达3万余元。扣除成本,亩均纯收入2万元左右。
“你看,现在有的村民都开始种生姜了。”马场村支部书记杨盛洪说,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黔陶乡香葱种植基地采取“香葱+水稻(生姜)+香葱”轮种模式,提高土地产出,促进群众增收。
为进一步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黔陶乡加快提升农业设施装备和科技支撑水平,开始着手修建香葱分解中心,用机械化代替人工对香葱等农产品进行统一清洗、分拣、包装。
“在以后的发展中,我们将立足整个黔陶乡优化产业布局。依托香葱产业,进一步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还将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真正实现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杨盛洪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