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担任村委会副主任,同时兼任团委书记、妇联主席,加上薪资考核奖励,每月工资待遇3300多元,现在我就一门心思放在工作上。”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彩云镇石洞村委会副主任张双美满意地说。
这是师宗县自2019年10月起实施“缩面提标”改革的成果。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师宗县通过调研,发现全县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存在职责不清、管理弱化,待遇偏低、人员过多、服务群众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全县110个村、社区共有“两委”干部以及民政助理员、烤烟辅导员等30多类政府购买服务人员共计2095名。这类工作人员是基层工作的重要抓手,被大家称为“几大员”。
虽然叫“大员”,但待遇并不高。从每月最高的1500元到最低的50元不等。长期以来,由于报酬低,部分村(社区)干部和绝大多数“大员”把服务群众工作当副业,长期不在岗,群众办事找人难。为此,师宗县在全县村(社区)开展“缩面提标”工作,着力建设一支相对职业化的村(社区)干部队伍。按照“一人兼多职、一人取多酬、宜整合则整合、宜兼职则兼职”的原则,将全县村(社区)干部按照7到9个职数进行“员额”设置,政府购买服务的各类人员除乡村医生等特殊岗位以外,职责由目前的村(社区)骨干兼任,相应的报酬即由所兼任的干部领取。
在今年的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师宗县持续深化“缩面提标”改革,探索建立村(社区)干部专业化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基层组织体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师宗县“缩面提标”改革在彩云镇落地后,彩云镇制定出台了方案,围绕村(社区)干部职务兼岗位、考核管理、工资待遇、选拨任用等方面进行规范。
彩云镇党委书记朱正华说:“在深化拓展缩面提标工作当中,今年,彩云镇党委认真研究深入分析,建立和完善了待遇发放,职务兼岗位,干部考核等一系列的体制机制,为彩云镇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师宗县“缩面提标”改革,实现了减员增效,让村干部在岗在位在状态,基层干部队伍活力迸发。在师宗县竹基镇坞白村委会,一大早,村干部们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忙着手里的工作。
竹基镇坞白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孙纯祥说:“待遇提上来了,我们村两委的积极性、战斗力、凝聚力也明显增强了,能够静下心来,实实在在为群众做事。”
相比以往,群众普遍反映,村干部办事效率、服务效能都大大提高了。竹基镇坞白村委会坞白村小组群众孙猛竖起大拇指说:“村委会服务也好效率也高。”
“缩面提标”改革,让广大村干部更有尊严、更有动力、更有获得感地为民服务。“竹基镇深入巩固‘缩面提标’成果,设岗定责,推行百分制积分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按照‘年初有目标、平时有检查、年终有考核’的要求,用相对职业化的待遇,相对职业化的管理,建设相对职业化的队伍。既解决了‘僧多粥少’的问题,又实现了人岗相适、提标提质的目标。”竹基镇党委书记张云说。
师宗县通过健全完善日常管理机制,探索实行村(社区)干部轮流坐(值)班、去向告知等制度,让村(社区)干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有时间、有精力照顾家庭、发展生产,避免“相对职业化”搞成“绝对职业化”,甚至“行政化”。通过健全完善资金发放机制,统一补贴标准和发放渠道,实现“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通过健全完善激励考核机制,将村(社区)干部的权、责、利相统一,量化考核绩效,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真正建设一支相对职业化的村(社区)干部队伍,持续深化拓展“缩面提标”改革,不断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乡村振兴步伐。(袁燕坤 刘小永 文/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