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筑巢引凤,初心不改,闵行开发区“腾笼换鸟”迸发新势能

2021年05月08日 10阅读 来源:人民网

上海有一家“低调”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闵行开发区”),早该凭实力“出圈”:2020年,在疫情防控压力下,实现工业产值588亿元、利润6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45%和15.79%,其中工业总产值超过闵行区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6。闵行开发区临港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了61亿元,同比增长29%。

多年来,闵行开发区通过腾笼换鸟,优胜劣汰,实现了“土地零增量”集约式发展。2020年,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销售收入281亿元(按实际使用中工业用地2.4平方公里计算),单位面积的产出率在全国各个工业园区中名列前茅。十三五末,其基础设施投入与创造的经济效益相比,约为1:80,即投资1个,产出达80个。

闵行开发区是只有3.5平方公里的“小而美开发区”,由上海地产闵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地产闵虹”)以企业化的方式进行运营管理。作为全国唯一专注从事先进实体制造业的园区,闵行开发区的“内生动力”从何而来?

做强做优做大制造业和实体经济

服务闵行开发区29年,毋庸置疑,冯晓明是最懂闵行开发区的,从每一个项目,每一家企业的入驻到心无旁骛做国家需要的先进制造业,初心使命始终不改。

1986年到1992年,中央财政投入1亿人民币开发园区,闵行开发区累计上交税收2.8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2.8﹔1986年到1996年,10年间中央财政返现10亿元作基础设施支持,到十三五末,闵行开发区累计上交税收约800亿元人民币,投入产出比为1:80。

没有优惠的税收政策和便宜的土地资源作为“杀手锏”,闵行开发区如何在正酣的招商夹缝中求生存?“闵行开发区的公司制运营模式是全国成熟开发区模式的典范。”冯晓明说,30年来,闵行开发区发展的秘诀是:土地只租不卖,掌握主动权。靠两个字“真诚”招揽客户,即提供优质的服务和遵守契约精神。其中,开发区经济指标排名前20的企业贡献了超过80%的经济数据。

冯晓明对园内企业如数家珍:1988年,闵行开发区引进了第一家企业——美国琼森,在开发区设立工厂主要生产邦迪创口贴﹔1990年,琼森中国落户,生产婴儿护肤品﹔1994年,上海琼森制药落户,生产大家所熟知的美林退烧药等﹔1996年,琼森中国医疗器械落户,生产手术器械和手术缝合线等﹔2000年,琼森视力健落户,经营美瞳等。正是有了这些琼森企业,第6家也就是琼森亚太研发中心顺理成章落户闵行开发区。

很多人不理解,冯晓明为何死守这一方土地,偏安一隅,甘于“小富即安”?冯晓明举例道:闵行开发区最宽的马路24米,最窄的马路2米,却从来不堵车,因为我们有效的土地都是为企业生产服务,我们抗风险能力强,土地利用率高,单位面积产出率高,是全国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典范。而且,我们熟悉外企,了解外企喜好,我们有共同的市场语言,能够实现同频共振。

3.5平方公里园区30年来初衷不改:按照以工业企业为主、以吸引外资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方针,坚持发展实体经济,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30年来,闵行开发区累计引进企业183家,目前,园区共有企业65家,先后引进了亨斯迈、艾仕得、琼森、圣戈班等多家世界级研发中心和近20家企业亚太技术创新中心入驻,促进了闵行开发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去年疫情期间,地产闵虹主动对园内500强企业伸出援手,针对开发区内企业的特点和需求,适时推出房租减免及政策大礼包,通过地产闵虹让利的方式,协助外资企业给予技术改造支持以及提供防疫物资。

“外资企业很惊喜,惊喜的背后是‘信任’”。地产闵虹党委书记汪丹表示,外资企业并不会主动提要求,因为他们知道闵行开发区只要能帮忙的,一定会尽己所能,为企业排忧解难。经过此次疫情,外资企业充分感受到了“信任”二字的重量,也切实感体验到党委和党支部对企业发展的贡献,对党建工作的认同度也越来越高。

党建引领,激活基层党建的“神经末梢”

“预留长远的发展空间,将利益捆绑在一起,无形中开发区与园内企业已经成为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地产闵虹党委书记汪丹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推动闵行开发区提速发展,包括坚持改革开放,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坚持敢为人先,将党的红色基因注入外企,填补党的建设空白。

汪丹到任闵行开发区不到两年,地产闵虹党组织却闷声干了两件大事:一是,2020年6月,通过开发区工会凝聚园区企业工会,打造了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闵行开发区服务中心,为开发区外资企业党组织、工会组织提供多功能党群活动和展示空间﹔二是,两年间在园区内的10家外资企业内部,每家创建了至少50个平方的党群活动中心,真正激活了基层党建的神经末梢,让党建硕果盈满枝头,呈现“全面开花”的创建氛围。

2020年6月,以国企党建引领园区外企党建,探索形成的“三带三引”党建工作法获得了上海市国资委系统“红旗党组织”荣誉称号。

“全开发区55个党支部,都要建成党工阵地。一家外企就是一个党建阵地,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体现在哪里。”汪丹表示,争取三年时间建好阵地,在外资企业把“红旗插满”,以党建为引领,以服务促进园区营商环境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目前,“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正在悄然形成,如汪丹所言,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必将牢牢根植于开发区的经营发展脉络,党组织管理触角将持续向外资一线延伸。

白纸上“演绎”精彩,催生“临港加速度”

我国集成电路正处于高速、蓬勃发展的时期,但许多区域存在“短板”,供应链存在“断链”的风险,如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瓶颈?未雨绸缪、提前布局是关键。

“面对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城市规划、产业规划的调整,地产闵虹牢牢抓住市委、市政府将临港新片区打造成为特殊经济区域的历史机遇和政策利好,加快闵行开发区临港园区新一轮开发建设是我们的责任。”冯晓明表示,在临港这片沃土,地产闵虹通过“智芯源”项目筑巢引凤,在危机中找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

“智芯源”项目是临港新片区“东方芯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产闵虹上级公司上海地产集团响应《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而启动的“集成电路+智能制造”产业综合体项目,总建筑面积超3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1亿元。

“在临港这片热土上,同事们罗列了去年一年的招商成果包括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等项目,欣喜地发现智芯源项目已初具规模。”蓦然回首,冯晓明意识到,每一个项目的决策依然记忆犹新,短短不到两年,每一个项目不再零散,而是串联形成了产业生态链。

地产闵虹副总经理、闵联临港公司董事长刘焙自2004年起常年驻扎临港,她指出,闵行开发区临港园区地处东方芯港核心区位,目前已初步形成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龙头企业集聚态势,成为东方芯港半导体产业生态布局的关键一环。

“闵行开发区临港园区可以承载更大更重的设备,有1400吨的吊车码头。有企业曾质疑一旦落地临港园区,他们90吨的发电机如何运达,结果在参观吊车码头后,企业不禁感慨其发电机只是个‘toy’(玩具)。”刘焙说到,智芯源项目以定制厂房为主,还特地设置了两个3.5万伏变电站,以满足供园区内供电需求。

地产闵虹招商中心总监丁峰将招商工作视为园区发展的生命线,更是高标准严要求抓推进。“头部企业对落户要求比较高,前期需要几十次对接协调﹔一旦决定落地,工期还得赶上进度,不能耽误影响企业生产。”在他眼中,不仅有项目也有产业链,只要挖掘到适合的项目,就会因地制宜,提出相应的攻略,通过挂图作战的方式,各个击破。今年预计有九个项目落地智芯源,对丁峰而言,是压力更是动力。

记者了解到,2020年,中微半导体、新微半导体、天岳半导体等多个集成电路头部企业先后落户地产闵虹旗下的闵行开发区临港园区,项目总投资达315亿元。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全国排名前五的半导体设备企业已有三家集聚闵行开发区临港园区。智芯源项目在临港新片区属于零基础起步,为何短短2年,就能够在“一张白纸上演绎精彩”?

“我们调侃,一旦智芯源停电,全国集成电路产业链都会受到影响。”在采访中,冯晓明提到了两个关键词“传承”,即移植了闵行开发区30年来的经验积累,厚积薄发。自2006年起,发力临港园区15年,为智芯源项目两年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团队秉承拓荒精神,拼搏奋斗,实现了“临港加速度”。其中,智芯源一期B片区厂房实现2020年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交付,充分彰显地产闵虹的速度与效率。

十年磨一剑,不走快捷方式,不搞套路,不重复建设,争分夺秒培育健康的产业结构。刘焙笑道:“我这个董事长等于1号服务员,只要客户有需求,我就会出现在现场。”

经过两年的磨合发展,智芯源项目已与园内企业形成默契。汪丹表示,地产闵虹提供的服务不是简单的“端茶倒水”,而是高端的服务,是与企业共同成长,一起规划发展,一起扩大产能,一起整合资源﹔通过利益捆绑,成为命运共同体﹔通过深层次服务,形成无形的吸引力。

“当前,‘智芯源’一期已是一房难求。”冯晓明告诉记者,随着“智芯源”一期交付以及二期建设加快推进,闵行开发区临港园区未来三年内将形成40万方新增建筑体量,为新片区前沿产业项目提供充足、优质的载体空间。

此外,为构建更完整的产业生态圈,推动产业资源与全球科创资源对接整合,地产闵虹与上海海事大学合作成立了“上海地产闵虹(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海事大学创新联合体”。未来双方将把上海海事大学的尖端科研技术与闵行开发区临港园区的市场化运作相结合,鼓励企业探索创新源头“最先一公里”与产业化“最后一公里”的对接,提升临港新片区区域产业能级及创新能力。

提升科技策源能力,巧抓机遇“迎”弯道超车

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在招商难度越来越大的近况下,触角如何向前延伸,新路如何走?

冯晓明坦言,为什么不能自己种下一颗种子,长成一棵苗苗,成熟后落户闵行开发区。他的言外之意,正是加强自主创新,提升策源能力,聚焦立区之本——高新技术企业,使弯道超车成为可能。

早在2015年4月,地产闵虹跨前一步,与上海交大及闵行区人民政府政府共建“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以下简称“零号湾”),主动融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走上了科技创新园区发展之路。

为加速孵化,形成示范引领效应,“零号湾”第一期800平方全部免费,毕业20年内的交大校友均可免费入驻。不得不说,这是一招“破局”妙棋。截止2020年末,“零号湾”已形成较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和行业品牌影响力,吸引到3000余名创业者,累计孵化项目超过680个,在孵企业超过550家,不仅成为上海南部科创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获批成为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意料之中,6年前的期许已生根发芽,科技创新活力迸发。第一家在“零号湾”发展壮大从事肺癌检测项目的医药企业——朗合医疗,正式落户闵行开发区。目前,类似的培育项目还有10余个。

2020年,地产闵虹和上海交大以“零号湾”的合作共建为基础,将“大海洋科研创新大平台”引入闵行开发区,双方合作共建“上海交大——地产闵虹科技创新与成果产业化基地”,首批平台科技创新及成果产业化团队已于当年6月入驻。

30年来,闵行开发区积极发挥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体制改革的实验基地,为上海的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做了重要贡献。新时代,新气象,闵行开发区初心依旧。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地产闵虹执行董事、总经理冯晓明表示,未来五年,按照地产集团“三生融合”城市更新平台战略,坚守先进制造业底线,将对存量土地进行转型升级﹔注重园区生态绿色发展,通过技术革新,成为全国首个“碳中和”的园区﹔从“拿来主义”到加速“自主研发”,触角向前延伸,培养成属于自己的“五百强”,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

“经过5—10年时间,地产闵虹将按照十四五发展规划,以智慧研发和智能制造'双智联动'为支撑,在‘土地零增加’的前提下,再造一个闵行开发区,为上海加快建设五个中心与全球卓越城市贡献自身应有的力量。”在冯晓明看来,“十四五”期间,将继续推动园区低效企业“腾笼换鸟”,助力地产集团打造“城市有机更新标杆”发展目标,让科创元素刷新园区,指日可待。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