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在烟火气里又见武汉

2021年05月18日 10阅读 来源: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黄杨子 顾杰

飞机降落天河机场时,不由想起2020年大年夜萧瑟空寂的这座城。冬去春来,“去时暖江城,归时江城暖”曾打动了无数人的心。一年过去,武汉的市井生活在重启之后,有什么变与不变?

短短一周时间,我们用笔、用键盘、用镜头记录了“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的日常——是东湖边的晨跑骑行者,是大桥文化长廊里两个民间乐队心照不宣的“掰头”和退休大叔的翩翩起舞,是出租车司机满怀自豪的对家乡的夸赞,也是暖阳下每一张擦肩而过、摘下了口罩的笑脸……若要说最打动我们的,或许就是这座英雄城市的烟火气。

因采访需要,我们在位于武昌区的胭脂路上来来回回走了若干次。武汉的许多老街都有好听的名字,胭脂路是其中一条。老武汉人告诉我们,这是胭脂山脚下的一条纵直巷落。婀娜多情的名字背后,倒不是想象中的胭脂水粉香,而正是由菜场、小吃店、杂货铺营造的烟火气。

春意渐暖,一路从湖北省中医院往南走,有香气扑鼻的干货、糕点,也有在生鲜灯下照着的肉品、蔬菜。鹏记热干面的老板杨焱说,他们的牛肉就在这胭脂路上进货,“这么多年,大家互相信任,以前在他们这儿买,现在也是”。车水马龙的路上时不时堵车,但见不到急躁,一切都是怡然、轻快的。

这里是武汉市井生活的缩影。与胭脂路相交的候补街,一派欣欣向荣的改造景象;另一端的则是粮道街——一条分布着大小学校,也驻扎了不少小食店的街道。身着校服的青年人跑了过去,融入有树、有云的天色里了。

胭脂路上,还坐落着湖北省汉剧团。在武汉采访期间,我们见到过好几双噙着泪花的眼睛,其中一双,属于湖北省汉剧团演员朱敏。疫情期间,她和同事用手机云直播,为网友献唱。现在,她每天都来剧团内“泡一会儿”。

见到我们的前一天,她刚参加完在洪山礼堂举办的汉剧艺术节,全国各地的汉剧名家齐聚一堂。“一年多没有见过这般热闹的舞台了。”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建成的排练房内,朱敏穿上师傅传给她的带有补丁的戏服,舞起水袖给我们看,她咿咿呀呀哼起唱词,仿佛暂停了时间。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但有些人永远留在了上一个春天,包括朱敏的一位朋友。“疫情确实让人人心惶惶,但也让快速运转的社会暂时停了一下,思考什么是对我们真正重要的事。”“珍惜今后每一天的生活,做好自己想做的事。”

是,一切都在变好。从每一个小家到大家,我们在落英缤纷里见证了举国同心的力量。烟火气里,江城繁华依旧,或许未来,它将不再特别,而平凡英雄们会在大浪过后继续奋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