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言长官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这是苏东坡的感叹。温州作为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自古就是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这是源于温州通江达海、山城相拥、陆海交融,集山、江、海、湖、岛、瀑之大成,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既有“当瓯越之衔,负山海之隘”的气魄,也有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所吟诵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温婉与温润。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赋予了温州与生俱来的灵气与诗意。
不独苏东坡、谢灵运青睐温州,杜甫、孟浩然、韩愈、沈括、徐霞客等,都为温州山水留下诗篇和墨迹。“瓯江山水诗路”便是以瓯江水系为纽带,以温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三山五岳”之雁荡山、“中国山水诗的摇篮”楠溪江、“中国诗之岛”江心屿、“海上花园”百岛洞头、温州五马街历史文化街区(包括谢池巷、池上楼、墨池坊)、温州塘河沿线诗意景观等为重要节点,贯穿整个浙南地区。
现今的温州是一个宜业宜居宜游的山水之城。旅游景区面积占温州总土地面积约四分之一,拥有1处世界地质公园、2处世界遗产候选单位、3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80个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6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7个景区城、63个景区镇、1013个景区村(其中3A级199个)。
看云海朝阳,如画山水;赏落日晚霞,碧海金沙;遇小桥流水,梦里水乡。山之奇秀、水质秀美、海之神韵,温州集天地造物之大成,这座创新与传承、活力与坚守并存的城市,在“十三五”时期迎来了旅游业的突飞猛进。2020年接待国内游客人次1.19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93.11亿元,分别恢复至上年同期的87.3%、84.6%,恢复程度居全省第二,旅游业成为全市着力培育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富民强市的“幸福产业”。温州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瓯海、平阳入选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展望“十四五”,温州将着力建设著名的国际化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内知名的文旅融合样板城市,到2025年,旅游业增加值超95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9%左右;将“全域夜游”打造成为全省示范、全国典型,达到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标准。温州这座独具山水情怀的旅游休闲目的地城市,正向着“国际化休闲度假旅游城市”迈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