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从卫星地图上俯瞰,湖州就像一片点缀在南太湖边的桑叶,纵横的山水勾勒出她清丽的轮廓,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了她丰富的内涵。2005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此生根,从此展开了一幅“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精彩画卷。
湖州之美,是山水晕染后的自然之美。
“吾乡心安处,寻幽而往之。”西依天目山,北濒太湖,在这里放眼就是湖光山色,抬头就是万丈星空。立足山水清远的生态优势,湖州一直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还原真山真水的自然风貌,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是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湖州文化和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主打“乡村旅游”“滨湖旅游”两大品牌,孕育了“太湖、古镇、竹乡、名山、湿地、古生态”六大旅游品牌,成为长三角地区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后花园。
湖州之美,是文化雕琢后的人文之美。
湖州是一座有着100万年人类活动史、23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宋代便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说。列为“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就产于湖州;钱山漾遗址开启了4000多年的世界养蚕织丝史,被命名为世界丝绸之源;湖州所产的“湖丝”曾获得1851年英国伦敦首届“世博会”金奖;茶圣陆羽在湖州完成了世界首部茶学巨著《茶经》……湖州历来崇文重教,人才辈出,既哺育了曹不兴、孟郊、赵孟、沈家本、吴昌硕、沈尹默等一批名人,也吸引了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等名流大家,有“中国书画史,半部在湖州”之说。近年来,湖州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开展“六韵”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打造“百县千碗·湖州味道”特色美食品牌,推出“红韵湖州”系列文旅消费产品,开启了湖州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湖州之美,是处处可游的全域之美。
来到湖州,你可以漫游隐匿在水乡的千年古镇,可以寻找中国美丽乡村的起源,也可以在太湖边住下,坐看云卷云舒。湖州的乡村游、古镇游、城市游、滨湖游,正在融合形成具有江南特色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作为国家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区,目前湖州拥有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27个(包含南浔古镇5A级旅游景区)、省级及以上旅游度假区8家(含国家级3个),乡村民宿2900家,省首批白金级、金宿级、银宿级民宿70家。2020年,湖州启动省级文旅消费试点,接待过夜游客443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84.6亿元,文化和旅游产业已成为湖州战略型支柱性产业。
进入“十四五”,湖州将努力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打造“湖光山色·度假之州”旅游目的地,助力打响“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品牌,为加快形成“重要窗口”示范样本、奋勇争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排头兵、高水平建设现代化滨湖花园城市贡献力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