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青浦新城凸显“高颜值、最江南、创新核”的独特魅力

2021年05月28日 10阅读 来源:解放日报

■本版撰文 茅冠隽

上海西部,淀山湖畔,一座新城正呼之欲出。

青浦新城是上海重点建设的五个新城之一,位于五个新城、上海大都市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长三角城市群的战略交集中,规划面积91.1平方公里,总体定位是上海大都市圈的门户城市、一体化示范区的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的枢纽城市。

5月28日,青浦新城城市推介大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这座新城正以全新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青浦新城建设是一项全新实践,青浦将积极践行最现代的理念、运用最前沿的技术、发展最先进的产业、打造最宜居的环境,着力深化智慧城市、低碳城市、韧性城市建设,进一步凸显青浦新城“高颜值、最江南、创新核”的独特魅力。

新品牌:上海之门 国际枢纽

门,是青浦新城的全新品牌。青浦新城将充分体现开放门户功能,依托进博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等国家级战略平台,积极打造开放和创新、交通和物流、贸易和金融、信息和文化八大枢纽功能,全面打开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打造“上海之门、国际枢纽”,成为集聚配置长三角乃至全球资源的功能高地和枢纽城市。

比如,在开放创新枢纽方面,长三角智慧医院已在朱家角人民医院落成,中山医院专家可通过互联网平台面向长三角地区开展远程诊疗服务,满足青浦、吴江、嘉善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

交通物流枢纽方面,轨交17号线将向西延伸,先到西岑,再到金泽,一路通到示范区内的“水乡客厅”,延伸段长约13公里,先行建设段争取明年开工建设。另外,青浦集聚的快递物流企业集聚了上海约八成的快递物流资源,这些资源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青浦的城市能级。

贸易金融枢纽方面,最近一个集聚千亿级基金规模的金融园区——长三角金融产业园在青西地区悄然崛起,目前园区已成功引入IDG资本等近百家头部基金,通过综合金融支持激活长三角实体经济。同时,青浦区也在不断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通过开通保税展示展销场所、让“展品”变“商品”等手段,畅通长三角贸易循环。

在服务“新”格局方面,青浦区坚持把青浦新城放在“上海都市圈第一圈层”上进行对标,更好服务全市发展格局。面向新城西翼,更好支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结合华为研发基地、西岑科创中心、江南水乡客厅建设,协同打造世界著名湖区;面向新城东翼,更好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结合上海虹桥商务区、上海市西软件信息园、上海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协同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

依托进博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等国家级战略平台,青浦新城正全面打开对内对外开放两大扇面,成为集聚配置长三角乃至全球资源的功能高地和枢纽城市。

青浦新城如何发挥“上海之门、国际枢纽”的品牌优势?以产业方面为例,青浦将依托上海东西发展轴上数字信息产业集聚的优势,沿G50高速打造一条“长三角数字干线”,向东加强与张江科技城联动,向西加强与长三角沿线城市对接,中间加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青浦新城和一体化示范区的串联,力争形成一条万亿级的数字经济发展带。青浦新城将联动北斗产业技术创新基地、市西软件信息园、西岑科创中心等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数字产业,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信息枢纽等新技术的应用。

未来,“长三角数字干线”中的各个节点将有不同分工。比如,将利用华为提升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水平,聚焦高端芯片设计、关键器件研发等领域;依托北斗导航基地集聚遥感产业;依托网易上海国际文创科技园支持拥有核心科技、优质内容、用户流量的创新型互联网头部企业发展。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等数字产业将在G50高速周边大放异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信息枢纽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成常态。

新区块:重点打造“1+3”区域

按照有利产业功能集聚、体现城市形象品质、聚焦民生需求的基本原则,青浦新城“十四五”期间将打造“1+3”重点区域。“1”是指上达河两岸的青浦新城中央商务区,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3”包括青浦老城厢及周边的城市更新实践区(江南新天地),总面积约3.2平方公里;青浦大道以西及三分荡地区的未来新城样板区,总面积约6.8平方公里;工业园区(产业创新园区),重点建设总面积约17.4平方公里的5个特色产业园。

此前,青浦区已经邀请了中规院、上规院等团队分别对这4个重点区域进行总体城市设计,已基本完成城市设计的终期成果,8月将完成控详规划的调整工作。

青浦新城中央商务区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北至崧泽大道,西至胜利路,南至盈港路,东至同三国道。中央商务区是青浦新城区域职能和公共服务功能最集中的片区之一,也将是“十四五”期间创新资源投放与人力资本导入的重点,同时又具备优良生态与特色风貌的基础禀赋,有条件进一步整合提升,以更好地承载新城新功能、发挥示范效应。同时,中央商务区处在青浦新城中片区的核心,位于长三角数字干线、外青松公路产城融合发展轴的交会点上,承担着引领新城两个扇面双向开放的重要角色,是生态、人文、创新转型先行示范的“触媒”与“窗口”地带,将重点发挥“生态绿色新实践、融合创新路径引领、多元活力中心塑造”的作用。

城市更新实践区东至青松路、南至城市开发边界、西至漕盈路、北至海盈路,总面积约3.2平方公里;其中优先打造的样板区东至青浦城河、北至青浦城河、西至漕港及青浦城河、南至淀浦河,总面积约为1.2平方公里。这片区域以“新城‘心’枢纽、青浦活力源”为总体定位,以老城厢的保护更新为核心,结合艺术岛、南门地区的综合整治与更新,将城市的节奏感与水乡幽静感艺术地融合在一起,建设江南文化研究院,充分挖掘青浦文化精髓,继承江南水乡特有的灵韵,打造满载江南记忆的城市会客厅与特色文化体验区,同时引领文化创意等新经济业态的发展。

这片区域将复兴历史文化场所,打造中央文化区,重点打造新天地水街、大西门水岸街区,围绕青浦新天地、恢复小十字街历史格局,导入时尚购物、演艺、艺术教育、文化创意、民宿酒店等功能,形成面向本地居民与外来访客的“都市文旅名片区”。未来,青浦将控制艺术岛地区开发强度,将景观最大限度地留给公共功能,引入城市探索中心、生态植物园、儿童运动场、国际教育中心等趣味目的地。

未来新城样板区开发边界内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东至青浦大道、北至青顺路、西至青顺路—新塘港路—新开泾江、南至规划三分荡路。作为青浦新城对接示范区发展的重要衔接板块、链接朱家角镇的重要功能片区,着重引入新理念、新技术,打造“城市触媒·活力纽带”,建设成为青浦新城带动发展的城市未来生活样板社区、“江南韵、现代风”的特色风貌城区、彰显城绿共融的生态城市发展典范。这片区域将构建五水绕城、绿廊渗透的蓝绿空间骨架,未来新城样板区有其独特的生态条件,现状水系和淀山湖大道景观空间形成一个自然的空间景观骨架,未来将构建绿色有机的整体。

产业创新园区突出外青松产城融合发展轴和崧泽大道城市门户景观轴的引领作用,同时对接虹桥,提升青浦综合保税区,推进产业园区的提档升级与融合发展,作为集中承载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尤其是应用技术孵化转化的基地,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向两端延伸,提高附加值,打造实体经济转型提质的先行示范,争取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十四五”期间,产业创新园区重点打造生命科学园、氢能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园、数字信息产业园和新材料产业园5大产业组团,将吸引龙头企业研发总部、专业研究机构等核心创新载体与平台在园区落地,搭建面向长三角乃至国际的合作研发中心、技术交流中心等平台,引导关联产业的集群建设和高效互动。

新生活:体现“水”元素 成为创新创业热土

水,是青浦新城的核心元素。今后,青浦新城的水面率将提升至12%以上、水质优良率将提升至90%以上、岸线贯通率将提升至80%以上。青浦新城将全面恢复城水相依、人水相亲、绿水相融的江南水乡风貌和文化生活场景,重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的历史记忆和“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栖居,已经建成的环城水系公园一、二期就是一次积极探索。

青浦新城将构建蓝绿交织、开放贯通的“大生态”格局,以结构性蓝绿走廊为骨架,重点推进老通波塘、东大盈港、西大盈港、淀浦河等河道综合整治,突出棋盘式水网的沟通作用,连接青西郊野公园等大型生态空间,锚固河湖交错、林带交织的新城生态格局。同时,青浦新城将塑造高品质的宜居空间,做好滨水文章,打造人与自然密切互动的公园城市。

人居生活品质方面,青浦新城将打造安全、和谐、美丽的幸福社区。“十四五”期间,青浦将在新城范围内80余个社区中推进以实体社区中心为平台的“15分钟生活圈”家门口服务体系和以“幸福云”网上超级社区中心为平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社区管理服务发展的集成化、便利化、智慧化水平,加快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青浦新城将加快建设一批高能级的公共服务设施,推进中山医院青浦院区落地,加快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青浦分院建设,促进复旦医学园区和国际医疗中心落户。同时,青浦新城将加强城市色彩、天际线、公共空间、建筑风貌整体塑造,营建水绿交融、尺度宜人的品质空间,打造令人向往的未来之城。

青浦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已获市政府批复,这是青浦新城建设的总施工图。方案明确了新城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定位、空间格局以及重点建设区域,提出了25项核心指标、110项任务清单、215个重大建设项目,预计“十四五”期间总投资5000亿元。近期,青浦新城一批标志性、功能性、示范性项目正陆续稳步推进。比如在交通方面,青浦新城中心位置将规划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整合“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三网,实现沪苏嘉城际线、嘉青松金线、轨交17号线同站换乘,包括建设两条中运量示范线。

青浦新城将综合利用地下空间,建设立体城市,推进综合管廊与地下设施信息化建设,促进基础设施韧性的系统化提升,增强电力、燃气等系统的抗冲击能力和快速修复能力。此外,这些区域还将系统规划新基建,加快数字化转型,高水平建设5G和固网“双千兆”宽带网络,统筹布局通信基础设施与数据中心,拓展基础设施管理、公共服务运营、社区网格管理等各类智能化场景应用。

未来,青浦新城将加快集聚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创新产业和创业平台,布局一批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具有领先地位的城市服务功能,加快建设长三角消费中心城市,打造长三角最具制度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最具人才吸引力的创业环境、最具幸福号召力的宜居环境,让青浦新城成为天下英才近悦远来、施展才干、成就梦想的创新创业热土,让“选择青浦就是选择成功,投资青浦就是投资未来”广为传播、深入人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