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昆山:“法律明白人”拓宽“三治融合”新路径

2021年05月28日 10阅读 来源:新华日报

围绕长期悬而未决的沿河违建问题,在昆山市张浦镇新吴社区党支部副书记、专职调解员周静芳反反复复法理相兼的劝导下,终于促成一纸拆除协议签订。自上任以来,周静芳总结出“真心、用心、尽心”“三心”工作法,和“将心比心”“软言硬语”“迂回作战”三大调处技巧。在她的带领下,新吴社区被评为昆山市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

周静芳是活跃在昆山300多个村(社区)的近2000名“法律明白人”中的一员。昆山聚焦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大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育力度,以村(社区)带头人、网格员和人民调解员等为重点培育对象,充分发挥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在宣讲政策法律、引导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参与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不断充实壮大村(社区)普法依法治理社会力量,进一步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不断拓宽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新路径。

致富“带头人”成矛盾纠纷“灭火员”

为乡村振兴铺就“法治基石”

千灯镇陶桥村是农业大村,陶桥村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社长沈晓丽是村里致富“带头人”。多年来,沈晓丽先后带动全村近500户家庭投入到粮油、水产和果蔬等相关产业发展当中,在村民中拥有较高的威信和号召力。

近几年,随着政策利好,陶桥村大量村民启动农房翻建,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也在同步推进,由此产生的翻建矛盾较多。凭借着“人熟、地熟、事熟”的三大优势,沈晓丽顺理成章地被昆山市司法局选为“法律明白人”进行培养,目前直接参与组织调解矛盾纠纷近40余起。

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系统性的工程,昆山努力构建以党委为核心,整合政府、社会、村(居)民等多元力量的“一核多元、合作联动”的工作体系,注重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中的“能手”“乡贤”等中物色培养,通过集中培训、成立讲师团、骨干结对“传帮带”等形式,增强其依法处置、协商处理问题的能力,引导其主动参与农村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和疏导化解工作,引导教育村民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的作用,推动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参与村务管理、开展“援法说事”、参与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加入基层法治建设队伍、参与法治宣传和法治创建等,激发其投身法治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参与谋划制定并推动落实村居法治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为乡村振兴铺就法治基石。

“我从事调解员工作时间不长,法律知识较欠缺。”沈晓丽说,在平时的工作中,自己十分注重加强法律学习,遇到难题时及时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或积极向驻村律师咨询,以图找到最佳的“灭火”办法。

基层情况错综复杂,村民有时会情绪激动,甚至采取偏激行为。沈晓丽养成了“遇事先普法”的习惯,同时坚持“快、准、稳”的原则,找准机会当机立断、快速处理。“对工作‘热心’、处理纠纷‘耐心’、对自己怀揣‘信心’,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纠纷。”沈晓丽说。

网格里走来“法律明白人”

基层治理围上“法治篱笆”

从事辅警工作近17年,昆山开发区夏驾社区警务站站长和第四网格专职网格员陆雪雪成为一朵备受居民群众尊敬的“护法金花”。

近日,陆雪雪接到祥苑小区唐先生电话,称其准备进行网贷,但与对方聊天时,发现和平常网格长、专职网格员上门宣传的网贷诈骗套路很像,于是立马找到了陆雪雪咨询。当时,对方正好打电话过来让唐先生交百分之五十的保证金,高度敏感的陆雪雪及时制止,并陪同其到派出所报案,通过合理的法律流程,及时制止了一起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避免了居民财产损失。

一位位网格员如同基层治理的一根根“探针”,及时传递百家忧、千家难,也是“法律明白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昆山制定《推进村(社区)网格“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实施方案》,依托基层网格化治理体系全面甄别优选,计划到2021年底,昆山所有基础网格至少各培育1名“法律明白人”,确保人员选得准、村(居)民用得上、有事找得到。

昆山建立健全长效培训机制,围绕村(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网格学堂、道德讲堂、农家书屋、法治驿站等,结合网格员日常培训、人民调解员培训等,采用线下集中系统辅导、现场观摩、线上远程培训、个人自学等多种方式,常态化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全面提升其法治素养和业务技能。

在此基础上,昆山市司法局组织“法律明白人”加入“法润民生”微信群,定期推送涉农法律知识、典型案例、工作动态,法律顾问点对点释法答疑,提升法律素养;组织网格员实地观摩各类法治宣传阵地,感受法治文化熏陶;建立交流学习机制,村(社区)内部定期集体学法、共享信息、摸排隐患,加强经验交流、交叉体验、联防联控,为基层治理围上“法治篱笆”。

人民调解员研制“良方”

居民“疑难杂症”有了“全科医生”

使濒临破碎的家庭破镜重圆,为迷茫的人指点迷津,让遭遇飞来横祸的家庭重获勇气……10年里,昆山市公安局长江派出所专职调解员张敏娟成功调解2460余起纠纷,接待来访者14500多人次,至今无一例投诉。2020年,她成为昆山“法律明白人”队伍中的一名骨干人员。

在多年的调解工作里,张敏娟如同居民“疑难杂症”的“全科医生”,总结出了“七要、八心、九法、十步”工作法,推出了56款“良方”,熟练运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曾子杀猪”“低一低头的光明”“六尺巷”等经典小故事阐述大道理,获得“苏州市百佳人民调解员”等诸多荣誉。

像张敏娟这样从“调解员”转为“法律明白人”的典型还有很多。昆山依托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和人民调解工作室,从每个区镇选取业务水平高、群众口碑好的调解员担任“法律明白人”,在群众密集地方建立“村(居)民说事点”“百姓议事堂”等阵地,以群众身边的法治事件、社会热点为主要内容,广泛组织开展“村(居)民说事学法”活动,弘扬法治精神,倡导新风正气。

以加强“法律明白人”队伍建设为抓手,昆山还积极推动优秀骨干调解员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开展收集社情民意、宣传法律政策、调解矛盾纠纷、引导法律服务、辅助基层社会综合治理等法治实践活动,动员其积极参与“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参与法治文化作品创作,编写山歌、小品、情景剧等,使其成为法律法规“讲解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情民意“传递员”、法治活动“组织员”、法治创建“监督员”、法律援助“引导员”,为昆山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法律服务保障。占长孙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